APP下载

对我国现代运动训练学发展趋势的描述总结

2019-11-25刘嘉铭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灌篮 2019年34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理论运动

刘嘉铭 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运动训练是支持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在专门人员的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体育活动统称为运动训练。纵观世界现代体育的发展,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其背后的原因无一不是运动训练和运动训练理论的成熟与发展。

一、早期运动训练学的兴起

运动训练理论早在20年代就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1913年《体育训练》墨菲)但却一直没有对运动训练的普遍规律总结归纳揭示,直至20世纪50年代,在莫斯科举行的“运动训练问题国际科学方法讨论会”才集中的讨论和反映了运动训练中出现的普遍规律,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这才构筑起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框架,此次研讨会为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理论依据与基础。

二、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发展

运动训练学理论的正式形成时间被认为是在1964年德国的莱比锡体育学院,由哈雷博士主持编写的《训练学》,在此书中第一次把有关运动训练各种问题进行系统的编辑汇总在此专著中,这也标志着具有系统化的运动训练学理论形成。在此之后除德国之外的许多国家也分别出版了一些系统化论述运动训练理论的著作如前苏联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原理》,普拉托诺夫的《现代运动训练》,中国过家兴的《运动训练学》等等著作。同时也相继出现了一批对于运动训练理论中的多个领域进行研究,如耐力,技术动作,负荷等多领域的研究。

三、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发展

我国对于运动训练学理论的研究发展起步较晚,自改革开放至今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创阶段,不断发展阶段,蓬勃的发展阶段。

(一)初创阶段(改革开放~1984年)

在1981年中国就开始对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进行思考和构建,在1983年完成了《运动训练学》教材,此教材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组织全国体育院校的运动训练专家编写,同时也将运动训练学课程正式加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当中,为我国的运动训练理论的起步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不断发展阶段(1984~1992)

自运动训练学课程加入日常教育中后,运动训练学逐渐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我国各大体育院校中开展起来,其中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最早系统地进行把运动训练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的高校,使得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同时相应的关于运动训练学和运动训练理论的专著和教材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这也标志着我国运动训练学发展逐渐走向高潮。

(三)蓬勃发展阶段(1992~至今)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趋势下我国的运动训练学不断发展出现许多新理论,新看法,将运动训练学和运动训练学理论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潮,2000年由田麦久主编的《运动训练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的出版将此学科的研究推向更高的级别,此教材也获得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书中提到现代运动训练的六种基本特点,具有普遍的概括意义。

四、未来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体育运动项目不断增多而这一切的背后都需要运动训练学的理论支撑,此外现代社会还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数据大爆炸所以我国的运动训练学趋势也将逐步的信息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运动训练学发展的唯一出路,由于信息化的加持未来我国的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必然会走向多元化,高效化的方向。

2.自改革开放之后,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会有更多更新的理论更新,这也是我国未来运动训练学发展的一大趋势不断向专业化,科学化,全面化发展。

3.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决定了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想要发展必定得借助科技的力量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可以为运动训练提多方位多角度的技术支持,为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的发展创造硬实力,未来运动训练将会更多的借助现代高科技成果进行呈现建立完整的体系,未来运动训练学和理论的发展是高科技与高技术的紧密结合产物。

4.现代运动训练学的理论发展会更加专项化发展,围绕各个运动的专项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目前几乎每个项目的训练负荷与强度均处于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水平,不能盲目的进行加量训练只能转而进行更加精细的训练管理增加有用负荷减少无用负荷,这就要求未来的运动训练学研究方向转向更精细化更贴近专项特点,更加的科学化。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理论运动
坚持理论创新
某体育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调查与培训效果分析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