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探索

2019-11-25陈梅云闽侯竹岐中学

灌篮 2019年19期
关键词:运动体育评价

陈梅云 闽侯竹岐中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为此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了每个体育教师力求达成的目标。当前,仍有许多初中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面临着因师资薄弱、场地小、器材少等诸多原因,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低效”,甚至是“无效”等现象。这就要求每个体育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从学生的身心特点、运动需求与爱好兴趣等方面出发,不断挖掘体育课程资源,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构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和锻炼,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等目的,为终身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关爱、尊重、理解和期待每位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和蔼的语气,鼓励的话语,一个迷人的微笑,一个赞扬的手势,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关爱,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和期待,反之,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和恐惧。例如:在进行前滚翻时,面对因体型肥胖而无法“滚翻”过去的学生,教师应用微笑和包容的眼光,和蔼的对着这位学生说:“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能行的,只不过是你的动作有点小错误,老师来帮助你,你肯定能完成动作的。”此时此刻,这位学生马上用信任和感激的目光看着老师。在老师的保护与帮助下,这位学生一次次地完成了动作,到最后整个动作完成的相当规范,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与赞美。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的观念,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索、自主实践、合作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培养的探究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要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消除对学生的偏见,不断寻找、发现、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与锻炼中,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修正自己的低效和无效行为,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为实现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其与传统的体育教学依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目标,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目标引领学习内容的举措,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并能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为此,教师要立足初中学生的基本体能、运动技能等实际,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且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练习愿望,使学生在享受学习体育带来乐趣的同时,较好地掌握运动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作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足球,已深深地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运动需求及兴趣,大力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在足球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和理解足球运动所带来的益处,努力挖掘足球项目的健身、娱乐、社交、休闲等一系列功能,并通过组建足球队、参加足球比赛、加强校内外足球交流等形式,积极推行校园足球运动的普及,提升初中学生足球运动竞技水平,推动全校足球整体运动水平的提高。又如:教师可将新兴运动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如:街舞是一项集健身性、娱乐性、表演性于一体的竞技性很强的大众体育运动,其因舞种的风格魅力、富有激情的表演,以及给人以感染、激励和美的享受而深受广大初中学生的青睐,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街舞优美的比赛和表演,唤起他们学习街舞的积极性和渴望性,同时大力加强对学生街舞基本动作的训练,让学生在掌握正确身体动作方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街舞动作的质量,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及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诱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法,科学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情景教学法。为了有效地克服耐久跑单一、枯燥等现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耐力跑教学时,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精心布置,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根据马拉松比赛中有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两种不同距离跑,及全程马拉松跑有“补给站”等实际特点,让学生根据自身体力、身体素质等现状,自主选择长跑的路线及赛程;同时根据“补给站”之特点,引导学生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进入“补给站”进行短暂休息后再继续练习,这种方法使学生不会因单一、乏味的练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能保证体能较差的学生有暂时休息调整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及锻炼效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能力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同样的,还可通过优化练习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如: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耐力水平,既可设计5—6分钟的定时跑或400米的循环跑,又可让学生进行1200—1500米的变速跑,还可进行10分钟的跳绳等练习手段。这种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使学生能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内容,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精神,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素养,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评价是初中体育课堂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出发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有机地将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情意表现与合作参与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每一次的成功,哪怕点滴的进步都要给以及时的肯定、鼓励与表扬,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乐趣,促使学生学习信心的形成,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能及运动能力。

当然,教师在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时,要结合教学实际加以选择,如: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的结合等,要全面而又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情况、进步幅度、合作意识及运动能力等,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素养等目的。例如:为了了解学生的体能及基本素质等情况,教师在期初制定相关的测试项目,如: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耐久跑及球类等,并详细地记录学生的测试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在期末阶段再次对以上项目进行测试,通过期初、期末两次成绩的比较,从中了解学生学习的进步幅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学习行为,最后再对学生进行运动技术、基本素质、体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试与评定。如此一来,不仅能使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不断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促进自己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与锻炼,激发了自身学习欲望与潜能,使学生的体能、技能、技术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与进步,树立了学好体育的必胜信心,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总之,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应用各种教学策略,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趣性和实效性,让学生爱学体育,会学体育,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运动体育评价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