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体育锻炼安全防范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

2019-11-25李泽华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小学

灌篮 2019年19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小学生

李泽华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小学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与推广,使得体育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实际年龄较小,对一些体育安全常识知之甚少,这就致使他们既认识不到体育锻炼过程中必要防范能力存在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不知道如何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尝试对此展开探索。

一、 在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安全作为当前体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和谐校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首要目的就是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体育教学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其自身所具备的对抗性以及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了在开展教学工作中会出现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一旦没有做到有效地控制,就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恶劣的影响。调查现实,近年来小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中出现意外损伤的现状屡见不鲜,并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经济与法律层面的纠纷不断增加。不仅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一定的伤害,同时也给学校方面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体育教学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存在很重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的实现与提升。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安全防范能力,减少在体育锻炼中学生出现身心受到伤害现象的产生,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题。如果我们想要克服这种安全隐患的发生,那么我们就应该从根本寻找问题的原因,并且找到方法解决掉它。从根本抓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坚决预防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 提升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安全防范能力的必要性

(一) 贯彻落实我国青少年健康政策的需要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发出以来,各个地区都开展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切实做到青少年的体育教学工作,致力于推动青少年学生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各地教育部门也加大了对青少年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扶持力度。在此背景下,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与学校开展合作,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进一步优化,加大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目的就在于实现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 安全事故引发的负面影响

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产生影响,还牵动着学生父母的心,更是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这就产生了一个连锁反应。一是:家长因为学生在学校发生伤害事故,将责任推给学校;其次是父母因为赔偿问题和学生安全问题去学校大闹,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二是:学校频频发生体育安全事故后,学校领导、教师害怕学生因参与体育运动而受到伤害,从而减少学生参与运动的次数、降低学生体育运动的强度,甚至是强制性要求小学生不参加体育运动,最终导致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低下,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三是:小学生在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后,由于身体受到了损伤,导致心里产生严重的心理暗影从而害怕参加锻炼。

(三) 当前小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与能力低下

从相关的调查数据现实,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日盛,使得小学生的营养供给得到了充分的提升,但是由于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较少,甚至有的小学生根本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但是在体育运动中频繁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较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没有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体育安全意识,无法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真正的提升的安全防范能力,致使在体育运动中出现自身的身心受到伤害,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提升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加强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安全防范能力以及安全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 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安全防范能力的实践对策

(一) 加强教师体育锻炼安全示范作用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认知与理解大多来自于教师的言传身教,由此出发,小学体育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安全防范能力,自己就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做出示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安全防范知识的形象理解。如,在体育锻炼中,摔倒在地是小学生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突发情况,针对此,笔者就对他们进行了正确防范动作的亲身示范:摔倒时尽量不要用手掌去撑地(因为这样容易造成骨折),而是要双手抱头(这样既不会伤到手关节,又能够很好地保护身体关键部位——头部)。通过笔者的示范动作,学生很好地消除了自己之前“摔倒时用手掌撑地”的错误认知定势,也真正懂得了摔倒时应该以何种正确的姿势进行应对。

(二)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建趣味情境

体育课堂是学生系统接受体育安全防范教育的主要阵地,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时间内,教师既要向学生展开基础体育知识的讲解,又要开展体育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教学任务极大。鉴于此,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创造性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辅设备,以此在扩充体育课堂安全防范知识容量的同时,使得学生也能从中提高自身参与体育安全锻炼的防范能力。如,当前教学中一些危害学生安全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对此,小学体育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搜集、整理此类相关信息,并将其播放给学生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得以了解到这些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原因。

(三) 提升体育锻炼中的安全防范意识

首先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安排,保障课堂秩序;其次,需要加强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中纪律性的提升,必须服从教师的指挥,严令禁止在体育教学中从事其他的活动。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中所出现的安全问题对自身的巨大危害,以及自身的不当行为可能会给他人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比如说要求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得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做到对安全问题的有效防范。

(四) 结合学生实际强化“安全第一”观念

学生心理和课堂表现是教师预防安全问题的关键。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安全防范能力,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有些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会因情绪的影响而极不稳定,甚至产生一些激进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在思想,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其次,要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还需要不断坚持安全预防,特别是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第一”理念。让学生时刻记住在体育锻炼中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并能根据教师的体育锻炼要求,在课堂上服从教师的指示。

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中实现自身安全防范能力的提升是保证自身身心安全的重要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从这一角度出发,需要小学体育教学中参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不同的渠道出发,实现学生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小学生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呆呆和朵朵(13)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