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研究

2019-11-25马甜甜陈学超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灌篮 2019年19期
关键词:热身教练员负荷

马甜甜 陈学超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伴随着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高校体育的可选项增多,为学生带来了更多体育锻炼方向。武术散打运动,凭借其对抗性和防身功能,吸引了更多的大学生群体参与其中。但由于武术运动本身的特点,导致武术散打运动极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问题,准确的定位运动损伤的原因,对持续展现高校武术散打的运动魅力具有积极影响。

二、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类型与损伤部位

(一)损伤类型

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类型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别包括鼻出血、擦伤、挫伤、关节扭伤和关节脱位等问题。武术散打的对抗性较强,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有效对抗,通常会面临擦伤等问题,鼻出血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损伤类型,任何一种武术散打拳法在不经意间击中学生的鼻子,则会引起鼻出血的问题,且发生概率较大。当然,从发生概率的角度出发,擦伤的发生概率最大,其次是挫伤,最后则是鼻出血。

(二)损伤部位

不同的运动损伤的类型出现,损伤部位也不同。结合当前高校武术散打出现的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经常出现运动损伤的部位如下:鼻部、眼部、手掌部、膝关节、大腿部、腕部、腰部、脚部等。在这些经常出现运动损伤的部位中,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损伤部位当属手掌部为主,其次是脚部,第三位是腕部。出现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是因为技术动作的执行错误而造成的。不同损伤类型和损伤部位,都有其不同的损伤产生原因,对其展开具体分析,精准的定位损伤成因十分关键。

三、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成因分析

(一)准备活动不充分

武术散打的教学和训练,准备活动环节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准备活动的情况直接影响着运动效果和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成因分析,准备活动不充分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较高,但由于教师对准备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大部分教师很难组织有效的准备活动用来帮助学生进行热身。即便是开展准备活动,也表现为活动准备的不够充分,活动热身的方式较为单一,从而严重影响活动效果。准备活动的不充分,在参与武术散打的训练时,极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二)外在因素的影响

高校武术散打教学和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外在因素的存在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诸如场地器材、训练过程等多方面。在场地方面,武术散打训练的场地安全措施不到位,则会导致损伤的出现。并且器具的佩戴作为安全防护的基础,器具的保护性功能不容忽视。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问题的出现极容易造成运动损伤。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训练过程的不合理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武术散打训练要强调循序渐进,由于其本身的对抗性较强,要让学生对技术动作要领有着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对对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伤情况进行介绍,让学生学会主动的预防损伤的出现。外在因素对学生运动损伤的出现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运动训练缺乏合理性以及场地器械的不完全,出现的相关问题并不在少数。

(三)训练环节和负荷控制不合理

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产生,与训练环节的合理安排和负荷控制有着一定的关联关系。在训练环节方面,教练员如何无法将训练的核心点放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则会造成训练出现问题,严重影响训练效果。并且对于学生所接触的技术动作,在并未全面、充分掌握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到实战训练,则极容易出现损伤的问题。同时,训练过程中缺乏对训练负荷情况的系统考量,造成训练的整个过程学生极容易出现疲劳情况,从而造成在高强度的训练负荷之下,运动损伤也会由此出现。

四、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做好教学和训练前的准备活动

从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成因分析中来看,热身和准备活动不充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在开展武术散打的训练和教学时,高度关注热身准备环节的作用。具体实施策略如下:其一,教练员合理选择热身内容。传统的热身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十分有限,从而造成热身活动不充分,学生的热身兴趣不高,无法达成全面、充分热身的目标。教练员则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筛选和吸收更多的热身方式,以灵活、创新的热身方式来带来别样的热身内容,使得热身效果得以强化,消除在后续训练中出现的运动损伤问题;其二,关注每一个学生和参与武术散打训练主体的热身情况。武术散打本身就有一定的高风险性,极容易出现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热身情况,对运动损伤的出现有抑制作用。为此,开展热身活动阶段,教练员要高度重视每一个参与者的热身情况,提供科学的热身指导,确保每一个参与者都得到全面的热身,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高校武术散打教学和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好与坏,是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做好热身和准备活动至关重要。

(二)排除教学和训练中的外在干扰因素

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出现,与教学和训练中的外在干扰因素有着直接的关联关系。要在开展训练中,克服外在因素的影响,规避掉运动损伤的发生和出现。其一,教练员要在开展训练的初期阶段,对场地情况、护具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关注焦点放在每一个学生的护具佩戴情况和正确性方面,以这样的方式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与出现。同时,要注重高校武术散打运动相关器械的定期检查和周期性的养护,将运动损伤的出现频率有效控制;其二,对抗中强调好对抗规则。在完成阶段性的训练之后,学生对基本的训练技巧已经有明确的认知,这就需要教练员从旁指导,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得以发挥,在正确的指导下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排除外在的干扰性因素,使得训练效果得以充分展现。

(三)重视训练环节与训练负荷的优化

教练员要全面优化训练环节,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核心,确保贴近学生的训练才能够发挥出最理想的效果。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对学生的心身健康成长都将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如何持续的发挥效用,要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让学生在良好、安全的训练环境中感受到武术散打运动本身的魅力。同时,训练负荷方面要合理选择,避免过分强调运动技能而忽略学生的负荷状况,将运动损伤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整个训练环节的全面优化和运动负荷的具体明确,使得训练的有效性得到全面增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结论

总的来说,高校武术散打运动的开展,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体育锻炼的新选择,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虽然武术散打本身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但由于运动损伤问题的经常出现和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训练效果与有效性。妥善的解决和处理这一问题,需要做好对科学训练步骤、训练负荷、准备活动和外界因素的优化处理,使得训练有效性得到全面增强。

猜你喜欢

热身教练员负荷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生如夏花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警惕热身时易犯的错误
when与while档案馆
运动之前要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