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角下贵州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思路探究

2019-11-25顾志祥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灌篮 2019年19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少数民族贵州

顾志祥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民族传统体育是当下我国首要提倡及发展的重要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具有较大的意义影响。然而现阶段有关我国多元文化视角下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思路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问题现状,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利用旅游产业打造品牌效应、运用影视产业推广体育文化、结合教育环境进行大力传承、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迈进等,本次研究对多元文化视角下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思路进行分析,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贵州地域民族性特点概述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北部,贵州地域由于其地理特点与环境复杂,自古就是少数民族集聚地。通过相关史料整理后发现,贵州地域因多民族发展形成,在民俗文化、活动开展、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具有较浓地域化、民族性。其中,最为代表性的为体育活动,这里所指的体育活动不是我们原本概念中的“体育活动”,而是通过少数民族长期发展及形成演变中产生的活动形式,该活动形式中逐渐产生一种竞技意识及娱乐氛围,长此以往下去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体育活动出现雏形。

二、贵州地域多元文化形式体现分析

(一)民族多样化

贵州省属于多民族集聚省份,相关数据显示贵州全省中少数民族种类已经达到49个之上,且民族多样化仅次于云南省,排行全国第二。同时,该地域中长期分布、居住少数民族以苗族、彝族、水族等15个为主。另外,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在贵州省总人口比例中占其39%上下。因为该特殊性,民族聚集问题作为贵州地域实际情况,直接对贵州各色迥异民族文化形成奠定基础。这就导致了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发展也地域特征较浓,且形式不拘一格。例如为了进行宗教祭祀与活动开展,苗族传统体育项目包括:跳芦笙、斗牛、登山、斗雀、跑马、拔河、舞狮等;而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把包括:舞龙、打香瓜仗等;侗族穿鸥汀体育项目包括:赛马、赶坳玩山、斗画眉等。在庆祝新春与年节当中,苗族传统体育活动包括:赛马、跳芦笙、斗雀、游方、跳铜鼓、上刀梯等;侗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包括:跳芦笙、对歌、玩山等;布依族传统体育活动包括:甩花包可、甩花包、踢鸡毛毽、打陀螺、跳芦笙、耍龙等;且水族传统体育活动包括:打毽、歌舞、赛马等。最后,除上述情况外,也会因庆祝生产务农及婚恋丧葬等,都需根据实际情况举行相应体育活动项目[1]。所以,民族多样化,直接塑造了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多元文化内涵。

(二)文化差异化

文化是民族形成及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先进文明及多元文化的融合才能将一个民族及国家推向高峰。而地域文化属性往往会受诸多因素影响制约,在大同文化背景下极易产生不同文化属性。以贵州地域为案例,该地域是在云南省之后位于我国少数民族第二多,而各自少数民族都有其自身的民族风俗及生活习惯,导致相同历史环境下不同文化的差异出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华文化大同理念及范围影响下,贵州地区各民族在保持原自身文化内涵后,还可以和谐、发展共存。这也造成了多元文化视角下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有效传承。所以,相同地域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多元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2]。

三、多元文化视角下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具体措施

(一)利用旅游产业打造品牌效应

地域经济的繁荣及文化传承主要通过外部环境营造及内部资源开发,从贵州地域及民族分布情况分析后发现,利用旅游产业对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宣传、推广十分关键。贵州省有其鲜明的旅游优势,基于多民族特点,将各民族风俗习惯、庆祝活动及文化内涵进行包装,并结合旅游硬件设施,如少数民族建筑、特色景区、历史遗迹等,将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 元素注入,让游客在旅游休闲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魅力,具体如下:第一、组织传统体育活动,例如对歌、玩山、跑马、拔河、舞狮等,通过组织参观活动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民族体育活动的传达精神、实际魅力。提升了对该体育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3]。第二、进行演出活动,通过文艺演出等形式可以让游客对贵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喜爱认同,例如以旅游平台为依托,组建大型文艺演出,“篝火晚会、民族手拉手、体育竞技比拼”等,让不了解传统体育项目的群众融入其中,提升传统体育项目的大众化效应。第三、可以以旅游纪念品形式进行产品销售,既起到繁荣旅游经济也起到推动传统体育传承的重要作用。例如可以将传统体育项目形式雕刻在水杯、书包之上,也可以印制在民族服饰中。像舞狮、跑马、拔河、逗雀等,这些较为鲜明的艺术图案都可以成为宣传与推广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手段。

(二)运用影视产业推广体育文化

当下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应用,自媒体、网络媒体等形式兴起,对我国传统影视发展及产业运行造成较大冲击。所以,有关机构及管理部门应该从利用当下我国新媒体发展趋势,结合影视产业,将传统体育项目及文化精神进行大力宣传。具体如下:第一、与主流电视台进行合作,如贵州地方台、中央电视台等。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活动形式进行展现,进而起到全国推广的实际作用。第二、对影视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如电影、电视剧制作,将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元素融入。如电影《醒狮》中将“舞狮”活动形式进行展现,让国内外观众都了解及喜爱传统舞狮活动。在该方面开展中可不肆意开展、盲目进行,一定从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入手,对其进行重新包装与设计,将积极向上、勇敢拼搏的精神意识融入其中,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得以广泛传承[4]。

(三)结合教育环境进行大力传承

随着当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环境及资源利用也是传承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要手段之一[5]。文化传承不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首先,应该从高校层面出发,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从基础理论及活动形式入手,逐一对其内容进行设计完善,并在科学监督下进行执行开展,让贵州少数民族体育传统项目得以有效传承。另外,在该过程中高校也可以采用走出去、看出去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公益表演、实践活动等,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社会化推广。其次,需要从中小学层面入手。中小学阶段作为人生重要启蒙时期,也是对文化意识树立的关键阶段。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中小学阶段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可以结合体育教学及游戏活动,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基础段传承。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以游戏活动形式开展,将体育形式及文化融入到生活中去,这样对日后的发展传承起到积极作用。最后,国家教育机构需要对体育活动及项目设计进行程度重视,不能以文为主,应该从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及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积极性、有利性进行体现,为日后的教育传承打下重要基础[6]。

(四)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迈进

现阶段,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及文化相关保护措施也日益加强,且在挖掘方面也提高到一定程度。贵州很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都被列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大力保护及持续传承,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地位给予充分肯定,为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提供归属。例如贵州侗族的摔跤、苗族的射弩都已经被列入当中,这些都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发展传承及开发影响颇大[7]。另外,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构建,成功获取了贵州地方文化机构的全面保护,确保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外部、内部生存环境,并且在经济建设现代化发展中,对该原有风俗习惯及活动形式进行保留。例如某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已经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关知识内涵深度研究,对民族体育项目文化内涵及民族色彩突显起到积极营造作用。中国传统体育形式与其他形式不同,注重其民族化、风俗化、历史化,从汉唐、宋元时期我国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体育文化及类型体系,随着契丹、蒙古、西夏、女真、吐蕃等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及凝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也成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在很多中国体育项目中都有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形式展现。所以,对其进行文化传承十分重要[8]。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多元文化视角下贵州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思路进行分析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多元文化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进行阐明,并结合实际情况及发展要求,对传承思路进行诠释,提出具体优化措施,主要包括:利用旅游产业打造品牌效应、运用影视产业推广体育文化、结合教育环境进行大力传承、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迈进等,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打下重要基础。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少数民族贵州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小学校开展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成语魔方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