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湖南省武术发展考论

2019-11-25张泽文乐宏辉郭振华

武术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精武国术民国

张泽文 乐宏辉 朱 坤 郭振华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湖南 吉首 416000

民国时期,特别20世纪30年代,是湖南武术运动发展的鼎盛时期,湖南全省武术盛行,组织林立,名师汇聚,很多拳种流入境内,对当时全国武术运动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民国初期武术传授与开禁

民国元年(1912)6~8月,湖南省教育会聘请留日学生王经武等,借长郡中学校址,主办湖南第一次体育研究会(又名星期讲习会)。术科内容偏重国技,时间虽短,收效甚大;桑植县白族乡民谷从木曾在“从先小学”(现洪家关小学前身)教体育,专教国术小红拳;民国2年(1913)5月,向恺然与王润生于长沙市学宫街富国矿内创办国技学会,延聘欧阳月庵、黄其昌等73余人共同研究武术,并在会内开班传授武术;公元1914~1917年,李兼善、杨修真、王志群、洪福胜分别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武术教师;1915年该校为了普及各项课外活动,学友会设有拳术、剑术等项目;1917~1918年,湖南私立岳云等中学设有国技课;1918年湖南私立明德中学举行校运会时,设有国术比赛项目。可见民国初期,已沿着清末“新学”的出现,习武开禁。但因湖南第二次独立,袁世凯派汤芗铭督湘(1914年6月~1916年7月),国技学会被列为“进步组织”而遭停办。加上当时的统治集团崇洋媚外思想严重,“视国术为涕唾,认为在目前研究古代拳艺及刀枪剑棍……各种国术,是开倒车,是等于研究八股文章一样的迂腐,一样的顽固!”[1]从1916年第四届省运会至1922年第六届省运会,都停止了武术项目的表演与比赛。

2 湖南农民运动推动了武术的发展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湖南农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1923年9月建立的岳北农工会,是湖南第一个农民协会,主要负责人刘东轩。刘东轩平日重视武术,并在斗争中推动了湖南武术的发展。1926年10月,在浏阳文庙大成殿召开了中共浏阳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不久又召开了全区农民协会成立大会。主席台两边对联是:“解决民生,主义须尊共产;征服败类,眼前唯有拳头”。明确地提出了农民运动的方向和斗争的方法。农会一成立就把青壮年组织起来,以梭标、大刀为武器,成立农民自卫军。1927年“马日事变”后,平江党组织成立了武装义勇队。1928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平江农民领袖罗纳川指挥10余万群众用大刀、梭标等旧式武器,甚至敲锣打鼓,吹牛角助威去攻打县城。提出“梭标亮亮光,擒贼先擒王,打倒蒋介石,活捉许克祥”的响亮口号。为后来成立革命军参加南昌起义奠定了基础,推动湖南省武术的发展。

3 国术馆林立

1936年12月,万天石兼任湖南国术馆国术月刊编辑,曾收到各县市报来的武术情况调查表。全省几乎每个县都建有国术馆,各县市接受武术训练的人数,竟达到全省总人口平的15%。即是说:平均每县市100人中,已有15个人学会了武术。其中最突出的是东安县,该县会武术者占全县总人口的30%。次为新化县,当时会武术者占全县总人口的25%。再次是大庸县。至于军队方面则更多,当时四路军各部队的军人接受武术训练的人数达到了80%%。从数字看出,20世纪30年代的湖南武术,已为全国各省之冠。[2]

3.1 四路军技术教导大队

1930年下半年在长沙市成立。课程除文科外,拳术有、通臂拳、合拳、五行拳、太极拳等;器械有:八卦刀、劈刀、劈剑、对刺枪、刺步枪、对刺步枪等;以及摔角、搏击等项。教导队内设军事班、青年班、教官班、高级班等;分一年、一年半、二年毕业三种。直到1937年停办。在整整七年中,为军队培养了武术骨干3000人左右。

3.2 湖南国术训练所

民国21年(1932)2月,湖南国术训练所在长沙市关岳庙成立。首先开办男子国术师范班第一期两个班,招收100名学生。聘请了一批全国闻名的武术家担任教官。1933年8月,开办男子师范班第二期和第三期,开办女子师范班第一期和第二期,成立教官班。学制分为一年半和两年毕业两种。先后培训了1000余名武术骨干,分赴全省各地充当武术教官等职。直到1936年国术训练所改为国术馆。

3.3 湖南国术馆

1936年湖南国术训练所改为湖南国术馆。教官大多由技术教导总队的教官兼任。国术训练所、国术馆的课目,除文科外,拳术有外功拳、内功拳;器械有枪、刀、剑、棍;以及搏击、摔角等。据1937年8月统计,全省有61个国术分馆。

3.4 湖南省会民众国术俱乐部(简称国术俱乐部)

1934年9月15日在长沙市又一村正式成立。国术俱乐部在机构上设儿童组、妇女组、民众组、会员组;业务上设拳术班、拳械班、搏击班、摔角班;场地则在游艺股下设射击场,打靶场等。各班均免费传授武术。此外,每年举办公务员武术训练班两期,分高级与普通两个组,聘请王润生等著名拳师教太极拳。还先后举办过搏击、摔跤、散手等项比赛。教授的拳种有形意拳、八卦拳、练步拳、五行拳、通臂六合拳、自然门拳、中国式摔跤及武术器械单练、对练等。湖南省会民众国术俱乐部成立后,先后举办了散手、搏击(西洋拳)、摔跤、射箭、马术等单项比赛,选出了一批优秀选手。在1936年举办的第六届华中运动会上,武术项目奖牌,几乎被湖南选手扫光。

3.5 精武体育会湖南分会

精武体育会湖南分会(以下简称精武分会)是民办性质,由精武体育总会会员张文德和楚嵩山负责筹备。经胡子靖、张炯等十余人发起,于1929年1月正式成立。会址设长沙怡长街广东会馆内,武术器械较为齐全。武术教员由上海精武总会派来。精武分会会员最多时发展到200余人。精武分会会员习武必修课程是:螳腿、功力拳、大战拳(上下两路)、群羊棍、抢月刀等。1937年曾聘请著名太极拳宗师吴鉴泉和王润生前来讲课,并传授太极拳。湘潭、邵阳、衡阳、岳阳、常德、洪江、保靖、郴州等县、市先后设立了精武体育分会,但不久都相继改为国术训练分所或国术分馆。

3.6 湘西经武学校

湘西经武学校由陈渠珍创建于1932年,其前身为湘西国术训练所。1931年,诚聘朱国福到凤凰传授国术。当时有学生200多人,分为学员班(学生由部队选送)、学生班(招收社会青年)和业余班。1932年春,改名湘西经武学校,朱国福任校长。学习内容有军事、文化、国术。其中国术含形意、太极、八卦等拳术,器械有刀、枪、棍、剑、流星等。学制四年。学生来源主要是从湘西当时所辖13县招收。经武学校虽仅兴办两年半之久,但对湘西一带尤其是凤凰的尚武精神的提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

3.7 永顺国术馆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三月创建,同年八月停办,前后只有半年时间。馆址设在灵溪镇文昌街文庙左侧崇圣祠内。国术馆的训练,每日分两段时间进行,清晨和下午各一次,每次两小时。集合以魁星阁钟声为号。敲钟两次,第一次为预备钟,第二次为集合钟。受训人员听到钟声,都须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对迟到者给予双手平举,两腿弯曲站立的体罚,当时受罚者不乏其人。训练内容分两大项:首先是壮丁管理所人员指挥壮丁进行立正、稍息、四面转法、各种步法及队形变换、童子军的打旗语等一般军事动作操练;其次国术馆对壮丁和童子军传授“太极拳”“上劈手刀”“下劈手刀”等武术训练。[4]

3.8 大庸国术馆

民国三十六年(1937)三月,大庸(今张家界)奉令筹建国术馆,馆址设在永定南门口向家祠堂。凡满16岁的有志男儿均可报名,免交学费,免抽壮丁。在很短时间便招收80名学员。学习科目:早上跑步,白天操练拳、棍、单刀、枪、摔跤、格斗技术。第一期时间6个月。1938年4月始为第二期。招收学员40人,学习时间一年。当时县政府很重视武林人才,将国术馆学员分配到各乡,准备以乡单位训练民众,走“国术救国”之路,支持抗战。[5]

4 全国武术名家聚湖南

湖南武术的发展,使全国武术界刮目相看。武术名家从四面八方集聚长沙,有的还在长沙任教武术多年。中央国术馆长张之江,副馆长李景林、马良,杭州国术馆长孙禄堂,著名拳师刘百川、王子平、修剑痴等先后来湘指导和参加武术评判工作。[6]著名拳家吴鉴泉、吴子镇、吴公藻父子;朱国福、朱国禄、朱国桢、朱国祥兄弟以及万籁声、顾汝章等,都在长沙教过武术,为湖南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为湖南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5 民国时期湖南的重要国术活动

5.1 第一次国术省考

1931年9月27~29日,在长沙市省教育会(现湖南省农业厅)中山堂举行。方法仅是散手对抗,不分项目类别和体重级别,按抽签轮赛,以将对方打倒在地为胜,双方同时着地为平交,三竞二胜淘汰制,故称打擂。报名人数有119人,会期仅3天。第一天开幕式后,由湖南精武体育会和技术大队教官进行了武术表演,观众达1万人次以上。时间虽短,规模不大,但公开打擂,对推进湖南武术发展影响颇大。

5.2 第二次国术省考

1932年10月1~5日,在省教育会前坪搭台举行。打擂者由各县选送。合计342人。第二届国术省考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南北两派的门户之见,让南北精通武艺者,举行一次公开的比试。这届国术省考,女性参试者仅训练所教官阎凤英、邱代文两人,所以女子组没有举行比赛。考试期间,门票抢购一空,场内座无虚席。此次国术考试之后,全省武术之风更加盛行。

5.3 国术县考

在全国和全省举行国术考试的影响下,湖南部分县也相继摆擂台,考武士。场面较大、观众较多的有湘潭、湘阴、常德等县国术分馆举行的几次国术考试。1936年秋,湘阴县东明观举行国术考试。报考者不分县籍,滨湖各县来应考者很多。观众亦十分踊跃,三天考试共售门票7000余张。

5.4 参加全国第二届国术考试

1933年10月,湖南省派出一个有102名选手的庞大武术代表团,前往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国术考试。湖南选手获得了团体冠军,有10人获得单项冠军,8人获得单项亚军,6人获得单项殿军。正式考试及格者54人,醴陵人刘九生获得个人总分第一名。嗣后,各省纷纷派人来湖南取经,要求湖南代为培训武术人员者达100余起。

5.5 全运会和华中运动会武术成绩斐然

1935年参加第六届全运会,湖南队女子组运动员获武术总分第一名,进一步推动了湖南武术的普及与提高。据1936年10月第六届华中运动会《报告书》记述,第六届华中运动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国术比赛成绩,湖南队男子组以总分215分、女子组以总分129分,分别获各组第一名。第一师范、省立女中附小等46个学校和单位共计7940人次进行大规模的国术表演。

5.6 湖南省民众国术俱乐部主办的体育竞赛

1936年,湖南省会民众国术俱乐部主办了多次群众性的单项体育竞赛,有摔角(即摔跤)、搏击(即拳击)等。为了顺利举办这些活动,成立了筹备处,筹备处设立办公室。每次活动,俱乐部有数十人参加工作,裁判由黄风岐、李丽久、向恺然等总负责,有时也聘请本市一些体育教师参加。每次竞赛前,在长沙市各大小报上刊登消息,报道筹备情况,公布竞赛规程,以吸引广大群众报名参加。每次比赛,观者众多,轰动一时。有时为了限制人数,还要购门票入场。

6 民国时期历届省运会的国术表演及比赛

民国时期湖南省共举行了1 5届省运会。其中有7届省运会举行了国术表演或比赛。民国3年(公元1914年)举行的“湖南省学界第三届联合运动会”,即第三届省运会,设有国技表演项目,由高等小学以上学校学生表演拳、棍、耙、凳团体运动(即集体表演)。民国13年第七届省运会,澧州镇守使署学兵队表演了拳术、棍术和器械操。民国15年第九届省运会,第十七旅手枪连表演了拳术,宪兵队表演了剑术及柔术。民国20年第十一届省运会,四路军总部技术大队、第十五师等单位,于每日竞赛间隙穿插表演了拳术以及刀、枪、剑、棍等器械等 27个节目。民国21年第十二届省运会,举行了国术表演。民国23年第十四届省运会,设有摔角、长兵器、短兵器三项国术比赛。民国26年第十五届省运会,各项竞赛按军警(驻湘部队官兵)、学生、公开组(专科以上院校在校学生、各界人民和群众)三组分别进行。民国32年第十六届省运会,国术比赛项目与上届同,另增加劈刺表演。民国24年(1935)10月10~20日,湖南省国术队赴上海参加第六届全运会国术比赛。湖南省国术队女子以62分的总成绩获这届全运会国术比赛冠军。这是湖南省国术训练所于1933年开办女子师范班、大力提倡妇女参加武术运动所取得的成就。

7 结语

民国时期西方列强对羸弱的中国虎视眈眈。湖南省为了挽救国家与民族的生存,让本土化的中国武术肩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军事方面,首先成立技术教导总队,培训军队武术人才,分配到各部队担任武术教官;政府方面,成立国术训练所(馆),培训武术教练,开展公教人员的武术活动;社会方面,成立省会民众国术俱乐部,举办各种男女、青少年武术班,义务教授各种拳术和器械套路,从而使社会上各阶层人民,能有练武机会。同时,又通过教育厅下令全省各级学校增设武术课,规定大学、中学、小学学生均须学练武术。湖南省为推动中国武术的近代转型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精武国术民国
民国时期武术家群体的“国术观”
——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为中心
精武英雄
精武英雄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南京国民政府国术推行工作述略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
百年精武体育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及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