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师身份协商与文化建构*

2019-11-25刘玉娥谷茂恒

体育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身份体育教师建构

刘玉娥 谷茂恒

(1.湖南护理学校,湖南 长沙 410000;2.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互联网+”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充分体现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重要性,加快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促使实体经济创新力度和生产力的提高。“互联网+”时代下教育环境变革需要优秀教育人才服务于高职教育,以此提升高职院校已有师资队伍质量,推进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高职体育教师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中,深刻体验到体育教育从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时代的跨越,并且意识到这种信息化时代下,体育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身份进行质疑和重新构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运用“身份协商”理论探索高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中,通过学生的互动来不断地质疑自己的身份( 身份协商) 以适应体育学科教学的需要。体育教师遭遇的身份危机要借助身份协商理论来分析并进行文化构建,激发高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源性动力是当下值得深思的问题。

1 “互联网+ ”时代体育教师身份

“互联网+ ”时代是一个信息相互交替,数据高度集中化的发展阶段,随着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体育教师身份引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质疑。怎样塑造有成效的体育教师身份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体育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同时是落实以“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师身份是体育教师存在的依据和归属,也是对教师存在的本体论一种设定,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体育教师身份角色随着时代而转换,直接体现了历史文化环境对体育教师履行职责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体育教师需要在社会文化环境变化中,不断反思自己身份变换的过程。“互联网+”时代下对体育教师身份问题展开质疑,说明体育教师身份的内在稳定性及其统一性已经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体育教师身份认同出现了危机感,体育教师应该强烈意识到身份建构的重要性。

2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体育教师身份协商的必然性

体育教师身份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变化,要求教师运用自己的认知,体验和互动来与外部世界进行“协商 ”并确定自己的身份。体育教师身份表现为“结构性”和“建构性”,“结构性”表现为体育教师群体在整个教育结构中的阶层地位,建构性表现为体育教师是一种人为的价值预设,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常常反思自己“教师是谁”,“为什么我是教师”。

2.1 体育教育文化方式多样化

“互联网+”时代下开展体育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多渠道,快速地获取有效的体育教育信息进行知识整合,开发出新的知识能力。如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变化,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后台转为到前台,他们可以方便的利用网络视频等学习自己感兴趣运动技术动作,观看体育赛事直播并掌握一些体育规则和礼仪文化;运用手机APP软件来监控自己的健康水平并指导自己的健康锻炼行为,诸如此类的变革还有很多。信息获取方式的快速变化不得不让体育教师正视自己身份所受到的重大影响,学校体育教育如果还局限于单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授,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必然会边缘化,因为学生接受体育知识与运动技术的学习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体育课堂外进行一系列的补充,并且有效地完成。

2.2 体育教学实践多元化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表现。不是体育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体育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情形已经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罐。“互联网+”时代下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实践教学中,教学应当利用“智能化”体育教学辅助用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展开适度规模的个性化体育教学。体育教学设计者必须灵活地与学生协调、互动,量身定制教学目标与学习标准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如运动智能手环是一种表带式智能设备,通过此类体育运动辅助工具,可以记录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锻炼时运动心率、运动里程、并将这些数据与iOS系统或者Android系统平台同步,体育教师能够迅速掌握学生的锻炼指标,及时进行监控。运动智能化的体育教学辅助用具,体育教师积极为学生们提供科学体育锻炼指导和营造体育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相互合作的体育运动乐趣,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意识。

2.3 唤醒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体育教师处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中的必须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要自我意识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藐视了学生对体育教学问题的新看法,扼杀了学生努力创新的动力。新时代体育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体育教师关注,所以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方式也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式转变观、并以此为指导下,不断细化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观念的改变。体育教师的自我形象及专业价值认识度,将会影响到体育教师对专业性自我的辨识,显而易见,体育教学课堂知识面的“狭窄”与“陈旧”不利于学生身体锻炼价值观发展及创新能力培养。所以体育教师从认识论反观自己,从他人身上认识自己转向将自己作为自己的认识对象,它反映了体育教师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意识在逐渐产生与发展,当自我意识受到环境的洗礼时,体育教师便会关注自身专业发展状况。

3 “互联网+ ”时代下体育教师身份协商的发展策略

体育教师“身份”只是在一定环境中的标识,这种“身份”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可以不断地协商并重新构建。“互联网+”时代下体育教师同样需要具备跨文化能力,以维系自己的身份并适应时代变革潮流,这样有利于体育知识传播和体育文化的传承工作。纵观“身份协商理论”本文从体育教师自身身份再认识、反思体育教学过程、反思体育教学素材这三个方面紧扣“互联网+”时代进行对体育教师身份协商。

3.1 体育教师身份再认识

高职体育教师的身份标识必须建立体育教师作为人的存在基础上来认识,体育教师时刻意识到认知自己身份的意蕴和职责不因社会环境变化、技术革命创新、社会文明发展而迷失自我。“互联网+ ”时代下的体育教育,不仅仅是能以任何一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信息,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对体育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还能正确的体育运动方式产生对自己身体健康锻炼有效的途径。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更多是演示运动技术动作、反馈学生的动作正确度( 非准确度) 和监控学生的生理状况。学校是体育文化传播的主战场和教育的主战场,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绝对不能保守和抗拒,学校中的体育教师更应该正视由此带来的职业危机,随时应对挑战,做出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

3.2 反思体育教学过程

“互联网+ ”时代下体育教师要规避以往的、所谓先前的教学经验,认真分析当前体育教育资源和体育教学环境及教学对象的特点。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身份不断改变,从传统的体育知识和技术传授者转变为信息技术时代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向导”,“编导”和“指导者”,并且还需要符合教师的要求。

向导:体育教师可以和学生平等交流,并成为学生前来请教的朋友,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要运用自身的体育专业知识、运动技能及体育学习经验来正确地引导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体育运动状态,以及体育运动技能掌握程度。

编导:体育学习应该成为学生主动锻炼的动力,积极去模仿和接受正确的运动技能,获取、整合体育信息,探索、解决、转化等程序转为学生自身内在的体育运动常识、技能、认知、体验等。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必要的时候体育教师需要把自己比作编导,营造生动的体育学习情境,和学生展开学习互动,这样才能在思想、情感以及行为上与学生保持融洽的关系。

指导者:体育教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给予了学生体育学习资源选择空间,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提供了运动技能的战术和技术支持。

3.3 反思体育教学素材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领域引起了体育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如“数字化学习”“体育翻转课堂”“体育慕课”“体育微课程”等新型教育教学形态。体育教师在教学操作过程中需要优化体育课程资源、优化体育教学时间结构、优化体育教学空间结构三方面树立现代体育教育观念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从不同的层面思考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情景、体育教学方略和体育教学效果评价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和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体育教师要结合现实的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发挥学生在体育兴趣的主动性,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4 “互联网+ ”下体育教师身份的文化建构

“互联网+ ”时代下高职教育已经信息最大化,体育教师身份协商需要对教师自身文化建构,重新认识自己身份意义和价值。体育教师身份危机感促使体育教师自主积极行动和不断成长,建构体育教师独特的体育文化,即建构体育教学反思文化、体育教学服务文化和体育教学实践文化塑造教师自身结构性和建构性身份。

4.1 体育教学反思文化

“教学反思”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过程,是体育教师对自身有效教学的反省,而积累的经验与知识。高职体育教师反思文化应体现: 第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反思体育课堂合理性,还要善于发现体育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各种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途径去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专业设置特点,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利用情景模拟教学,例如学生毕业工作时进行体育消费遇到问题,如何去面对困难且进行解决,基于这种专业特点以此构建学生专业性体育课堂教学文化;第二,体育教师反思自身的体育教学能力、调查学生运动技术能力在身体锻炼时的应用情况,全面提高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文化素养。

4.2 体育教学服务文化

高职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扮演两种身份,教师身份和服务学生的“服务者”身份。基于体育教师两种身份的存在,体育教师在高职体育教育教学中服务文化建构时,既要兼顾学生的专业成长,建构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服务文化,不但是体育教学的内容,还要围绕培育培养学生专业运动技术技能,促进学生人格成长的服务文化。实现帮助学生习得体育基本运动技能知识,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树立,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找到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的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4.3 体育教学实践文化

体育教学实践是为传授如何有效地应用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使这些具体东西嵌入体育教学行动中。体育教师的实践性不仅是育人的实践,也是传授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实践。体育教师与学生零距离的互动学习,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从学校育人实践和传授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运动技术的实践出发,建构具有身份标识功能的实践文化。

5 结束语

身份协商理论要求体育教师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反观自己,在身份协商理论的视角下,体育教师的身份不是外部因素来认定和评价的,体育教师只有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去演绎的,面对由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文化变迁时,体育教师主动去转换自己的身份,建构身份文化,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才能实现自我身份的与时俱进的协同,才能胜任时代赋予的身份功能。

猜你喜欢

身份体育教师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