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太极拳运动“体医结合”的多维价值*

2019-11-25高志才屈植斌

体育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西医太极拳医学

高志才 屈植斌

(1.文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瑰宝,它是一套集搏击性、竞技性、观赏表演性、生物医疗性、养生健身性于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积淀,它的拳理既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刚柔并济” 、“太极八卦”等儒道文化精髓,又有中国传统医学理论“阴阳五行”等,正所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国内外对太极拳的研究较为多见,主要集中在太极拳对老年人健身研究:其中周明[1]等认为,太极拳对髂腰肌等下肢肌肉肌力的训练效果较好,均高于非太极拳训练组,且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对某些疾病的治疗研究:其中Klein PJ[2]认为,太极拳的运动形式及特征对老年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具有显著疗效,通过太极拳运动可使机体的震颤减轻,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改善;对太极拳的文化解释研究,其中闫民[3]等认为,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切实体现,训练者通过体悟与习悟,达到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目的。前期研究多集中在太极拳对特定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太极运动与相关文化等。而专门针对太极拳医学价值的研究却甚为少见。本研究以健康中国政策背景“对待疾病应从过去的治病为主转向积极预防为主,积极倡导体医结合的休闲、健康运动方式,已达到全民增强体质、改善健康状况的目的[4]”为契机,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的梳理,进而探索太极拳的医学价值,为充实体医结合的研究提供参考。

1 太极拳与中西医学的关系分析

1.1 太极拳与中医

首先,太极拳与中医互为载体: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医学具有互为载体的密切联系。太极拳也不例外,汉人在数千年的劳动、军事战争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拳术、搏击与防御术,而在刀枪剑戟的冷兵器时代除了研究拳术以外,医疗实践以为必须,运用拳术的背后各种损伤与病痛在所难免,因此,在数千年的积累过程中憨人也创造了本民族完善医疗理论体系,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相配套的治疗、健生养身康复导引术也孕育而生,现代的太极拳更具养性是最好的实例。中医的阴阳五行、脏相学说不管是在相关的前期研究中还是在太极拳的训练过程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人类在进行太极拳实践的行为过程中也不断地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着实践与调试;第二,太极拳是中医学的衍生与扩展:中医学所强调的是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医理论的太极拳医疗、养生开始出现并愈演愈烈,发展到今天,太极拳文化的涵化已让全世界的大多数民族都感受到太极拳的医疗、养生作用。

1.2 太极拳与西医

首先,西医是太极拳实行医疗、养生的理论基础:相对于中医而言,西医则较为微观,对于人体西医总以微观的视角进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现代高科技诊疗设备在检测人体的靶器官与组织、系统,以此作为人体是否生病或健康的基础,并针对特定病情开出处方,因为西医较中医直观,并且对疾病的诊断有着强有力的量化标准,因此现代人通常检查身体依赖于西医的检测方法与设备,在此基础上进行治疗。譬如常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检查后医生们在执行医嘱时除了用药以外,太极拳是常用的辅助疗法,从这一点上说来,随着西医逐渐成为世界主流医学,人们更多地依赖于西医,特别是西医的高科技诊断方法与设备。第二、太极拳是对西医治疗途径的补充:太极拳治疗某些慢病疾病的作用已经在诸多的前期文献中有所叙述,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太极拳已成为除常用药物、手术、理疗疗法以外的常用疗法与养生、康复手段,下文会有详尽论述。

2 太极拳的医学价值

2.1 生物医疗价值

前期研究中已经详尽论证了太极拳对许多疾病的治疗作用,诸如高血压,有人对烟台市东山太极拳社30名老年太极拳爱好者进行多年追踪调查,结果表明该测试组组员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经太极拳一个疗程(4个月)练习后血压较未进行太极拳练习的组别下降明显,有效率达80.2%,对练习杨氏太极拳1-3遍的老年人心血管功能测试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可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外周循环改善[5],对于高血压患者有着明显的良性调节作用。又如冠心病,有人也对太极拳对治疗冠心病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50-70%最大心率以下的小强度运动对冠心病患者风险最低,太极拳的运动特征非常柔和,在关于太极拳的文献中已经得到详尽论证,特别适合于冠心病患者康复使用,安全有效[6]。再如糖尿病:有人对12名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8周的太极拳实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受试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数量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力明显升高,血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说明太极拳练习改善了2型糖尿病的症状可能是通过练习提高了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而实现[7],最终使得糖尿病患者症状改善,并发症得到了更好地控制。

2.2 养生、健身价值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学,都把养生、健身作为学术研究与实践的重点领域,在诸多的前期研究中已经对太极拳具有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太极拳对人们疾病症状缓解,保守医疗、改善生活现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可见一斑,并在上述研究中太极拳对老年人提高体适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比如太极拳练习者心率变异率增加,心功能指标不断良性改善[8];太极拳的呼吸方法是以“以意运气、以气运身、气力合一。”常练习太极拳的人通常能够有效地维护呼吸系统的功能,对肺部提高气体交换能力、增加最大摄氧量有着显著的效果[9];“人老先老腿”这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俗语,人们在进行太极拳练习时需要进行重心下沉的站立姿势,时而需要单腿站立,并且很多动作对下肢的柔韧性要求极高,因此,太极拳具有增强下肢肌力,增强下肢的灵活性与关节的柔韧性的作用[10],对人们延长生命、养生健身的价值可见一斑。因此太极拳对于老年人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养生、健身拳种。

2.3 促进人们现代健康价值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认为人的健康是身体与心理的整合,随着人们对健康理解的不断深入与扩展,在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支撑下,人们对现代健康理解扩展为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道德的健康。在诸多的前期研究与上述研究当中已经论证了太极拳运动具有的生物医疗与健身、养生价值,并且体育运动本身具有的舒缓精神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价值已不必赘述。此外,太极拳可以是一个人独练,或是以群体的方式共同操演,在此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得到了交流,在身心互动的过程中人与集体、社会融为一体,增强了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现代太极拳运动不但以中西医理论为基础,并且还是中国数千年儒家、道家等文化流派的载体,人们通过太极拳练习与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够领悟到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在太极拳的交流切磋过程中人们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武德的熏陶,从而也有利于培育人们良好的道德观与优秀的个性品质,因此,太极拳不但适合于老年人,对于现如今传统文化日益淡化的部分年轻一代来说,太极拳教育也不失为传统文化濡化的优秀素材。

2.4 促进健康生态体系的构建价值

太极拳运动一般需要较为安静、清新的环境,通常练习者要在密林幽静之处进行,在身体与心灵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来操练,人们的身心经受了仪式的洗礼以后对自我的良性调适作用不言而喻,并在此基础上,随着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等一系列的宏观政策出台,以及现代人对健康、长寿的诉求与日俱增的客观环境下,太极拳运动以它卓越的医疗、保健等价值越来越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每年进行太极拳运动的体育人口比例有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带来的诸多的正面效应,譬如太极风的盛行促进了以上价值及的全面发散,使广大群众不但身心得到了很好地治疗、调适与保健,而且会让整个社会在太极文化的熏陶之下不但使社会成员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能让每一个人能达到一定的社会适应与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为形成良好的道德观打下基础,因此太极运动具有促进健康生态体系构建的价值。

2.5 促进中西医学文化交流价值

体育与医疗互通互生,以太极拳展演与实践能够让中西医学更能有相互扬弃、取长补短的机会,譬如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的太极拳传习过程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必然有着所持的中西医医学认知存在差异,对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及医疗实践也存在不同,因此,在学院必修课“太极拳”的练习与交流活动中必然会使学员对自我的医学认知达到交流,从而为中西医学的各种理论、疗法、养生、健身、康复也会出现激烈争辩,从而使二者在以太极拳为载体的基础上相互促进成为可能。此外,现代太极拳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已成为代表中国的又一象征符号,这也使得人们在了解太极拳的基础上为中医学的传播与国际交流开辟新径。

3 结语

太极拳运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荟萃了中华民族的诸多文化:中医学理论与实践体系、道家、儒家文化等,随着时间的不断演进及人类文化的不断传播、涵化,使得现在的太极拳不仅与中医学联系密切,也和西医学密不可分,都可以视作两种医学文化语境下医疗实践的典范,对促进人类本身、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价值不言而喻,我们应当大力宣扬该“体医项目”的医学价值,在人们对健康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太极拳运动必将更加美丽绽放,为健康中国在我国的全面实现,整个人类的身心健康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西医太极拳医学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两手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