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社会学视域下山西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9-11-25张国栋王文清

体育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形意拳武术山西

张国栋 王文清

(山西农业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伴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的文化社会相适应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于西方新超思维文化的巨大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理念。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意拳是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精华和重要代表,从全新的文化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必将引领新时代研究体育文化的潮流,提高体育文化发展研究的层次和深度。时代的演变令武术正由传统的“杀人技”“行走江湖的傍身术”逐渐演变为“健身操”“舞术”,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也逐渐丧失殆尽,如何将保持武术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成为当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进行研究,就需要从整体上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过程、随时代的发展规律以及其在特定时代背景的社会中特有的功能等问题。

1 形意拳文化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期刊库以“形意拳”为检索词,检索2007-2017年的相关文章,得到255篇。其中普通期刊207篇,占81%;核心期刊48篇,占19%;硕士论文54篇,占12%,博士论文7篇。其中关于形意拳拳理文化研究的文章28篇,技法研究16篇,健身价值研究5篇,传承研究88篇,起源研究18篇,对策研究9篇。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形意拳的研究多集中于形意拳的拳理、技法内容、健身价值、传承、发展对策等方面的单线研究,在文化社会学层面上系统梳理形意拳的起源与详实的演进过程,进而描述当代形意拳在山西太谷的存在现状、特征与不足的研究较缺乏。

2 文化社会学理论在武术研究中的运用

文化社会学最初由德国社会学家 P.巴尔特在《社会学的历史哲学》(1897)中提出,是研究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与相关社会作用的一门学科。近年来,有学者也开始运用文化社会学对我国体育文化进行研究,但是目前成果数量并不是很多,文化社会学在武术研究中的运用更不多见,整体来看,目前整体运用文化社会学理论对武术文化进行的个案研究还是较为少见[1]。

形意拳集哲学、医学、养生及民族文化于一体,内外兼修、德艺并重,积淀了中华武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2],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精华,同时,文化社会学的理论正恰恰是研究山西形意拳文化产生的整个过程、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律及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社会功能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将形意拳看成太谷县整个文化社会的一部分,将形意拳的产生、发展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把影响山西太谷形意拳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各个因素看成是一个个子系统,以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并结合太谷县自然、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形意拳在太谷县产生的条件,太谷县形意拳发展历史沿革以及对太谷县形意拳未来发展思考。

3 形意拳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的不同文化现象

3.1 形意拳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文化背景

形意拳是中国四大名拳之一,在心意六合拳的基础上演化发展出来的新拳种,形意拳动作简单实用,更加接近于实战,顺应了当前武术发展的时代潮流[3],所以传播很快。政治混乱、战事不断是冷兵器时代形意拳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民为了防身自卫、保护自己的家园,统治阶级为了平天下之乱、巩固自己的统治、打胜仗、树立威严、凝聚人心、稳定社会,历史的需要与时代的召唤为形意拳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条件。历年来被广大学者认可,并且可以从历史中追溯到的就是---姬际可创立了心意六合拳之说,其第四代弟子李老农经过不断地努力,在长时间的实践之中对心意六合拳进行改进和创新,进而创立了当前我们所能见到的现代形意拳[4]。明清时期晋商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大宗货物进行“武装押运”的进一步需求也为形意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温床; 此外,史料中还有记载达摩创形意拳之说和岳飞创形意拳之说,岳飞创拳说法虽系附会,也是有一定的理由,例如为吸引大批的拥有“反清复明”志向的武林人士,从政治上和思想上号召更多的具有民族气节的人士学习形意拳[5];所谓达摩创拳的说法纯为妄言,众学者对形意拳的缘起与传说众说纷纭,同时也在无形中为形意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6]。

3.2 形意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核心价值体系

冷兵器时代形意拳的价值体现在其最本质的攻防竞技功能,其传播与发展也得益于其最本质的“杀人技”、“自卫术”及统治阶级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为巩固自身统治、抵御外敌的迫切需求;明清时期形意拳的存在为正处于鼎盛时期的晋商商业贸易文明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晋商的发展、票号的出现、贸易往来的鼎盛发展产生导致了镖局的出现,镖局的出现对山西省本土拳种形意拳的需求发起了新的时代呼唤;晚清民国时期形意拳起到了捍卫中华尊严、保家卫国的作用,西方列强不断侵略我中华大地的残暴兽行,激怒了我国的亿万同胞,激发了众多国人的爱国之情,加之山西省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当朝局势下政治混论、战争不断对武术有了特殊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形意拳的发展[7];现代形意拳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重要的强身健体、辅助医疗的作用及使青少年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等方面,对培养青少年民族意识,陶冶情操,磨练意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具有增强山西人民文化自信,重塑山西积极正面形象的特殊功能。

3.3 形意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规律

形意拳在冷兵器时代产生发展的动力源自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政治混乱与连年战事的需求,整个社会都需要形意拳的存在,人人自危的情况下也为习练形意拳提供了大量的人口;形意拳在明清时期晋商文化鼎盛时期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商贾贸易的发展、物资运输的发展、票号的安危都离不开镖局的“走镖”和“安保工作”,而镖师“走镖”则相当于现在的“武装押运”,武装押运所需要的武警——镖师,则每个人都是身怀绝技的形意拳高手,晋商的发展成就了镖局的产生,镖局的存在为形意拳提供了得以孕育发展的港湾,形意拳的发展为晋商的辉煌保驾护航,三者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互相依托、缺一不可[8];形意拳在晚清时期又得到了推崇,源自于西方列强对一系列的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山西是京城皇帝的后花园,是京城有难、退居二线的大后方,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时代背景对武术有特殊的需求;近代形意拳发展的源动力主要体现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呼唤、对意志品质的磨砺锻炼等方面,相对于形意拳在前几个时期而言,不再取决于形意拳自身的攻防竞技功能,对人的意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现代形意拳在山西太谷发展的动力

4.1 太谷县武术事业发展的辉煌时期铸就形意拳的起步与发展

形意拳是中国四大名拳之一,在中国武术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山西省太谷县被誉为“形意拳之乡”。太谷县武术事业发展的最辉煌的时期是从1950年到1966年底的16年时间里,在这段时间里不仅全民参与的武术活动和比赛活动搞的风生水起,极大程度上将形意拳这一民族传统文化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而且,涌现出了一大批武术新秀,并在各位著名老拳师的培养和指导下,取得了骄人的个人成绩,逐渐发展走上专业竞技武术的发展之路,为形意拳走出太谷县,走出中国国门和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1967年受我国特殊时期的影响,武术的传播及各项赛事的交流活动终止,老一辈的武术名家和相关武术从业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和迫害。

4.2 山西形意拳协会的发展助力形意拳的发展与推广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山西省形意拳协会的发展促进了武术事业的发展,可谓是迎来了“形意拳”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山西省形意拳协会成立三十余年来, 连续在武术古籍资料的挖掘和整理、全民参与的武术锻炼活动和举办山西省内、国内外的重大武术比赛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现拥有52个团体会员,近万名会员和100多个委员的社会团体组织,早已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群众性社团组织。成功的推动了山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加快了形意拳国际化发展的步伐,挽救了形意拳体系中一些濒临失传的技巧和套路,繁荣和促进了传统武术的竞技水平,提高了形意拳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国际知名度。经过各部门及形意拳文化传播者的全方位的努力,“形意拳”于2009年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名录,于2010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3 形意拳进校园推动形意拳教学和文化传播

山西农学院(现山西农业大学)开创了国内体育教育先河,最早将形意拳引入课堂教育,早在1930年形意拳传人“布学宽”就在铭贤中学时期担任国术教员,前前后后一直有形意拳师被聘为体育教师在铭贤学校授课;20世纪90年代学校将形意拳列为体育选项课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为 16学时。山西农业大学地处山西省太谷县,为了促进形意拳运动的普及与推广,20世纪初,山西农业大学全面开设“男子学习青年长拳、形意拳,女子学习啦啦操、健美操,人人都要学会游泳这一生存技能” 的教学特色,面向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形意拳的教学和文化传播,教学时数为16学时[9];200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国教育部共同制定了《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2008年太谷县教育局决定充分利用形意拳这一在太谷县得天独厚的地方优秀教育资源,正式将形意拳这门武术课程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2011年,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将形意拳引入大学体育课堂,正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实践证明形意拳进校园的活动,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活跃了校园的文体活动,增强了学生体质,而且对培养同学们的民族意识、磨练意志和爱国之情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10]。

5 当前形意拳在山西太谷发展的不足与对策

5.1 当前形意拳在山西太谷发展的不足

当前形意拳在太谷县发展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对形意拳的保护工作方面认识不到位;师资力量不够雄厚、从事形意拳的专门人才和专业拳馆等相关机构不健全;对形意拳传承人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太谷县为县级单位,县政财政实力有限,对形意拳传播与发展相应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也明显不够,进而导致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的相关途径不畅通、相关政策的落实与操作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制约形意拳发展的还有形意拳自身方面的一些因素,例如习练方法单一、技术内容陈旧、竞赛水平相对不高的内在因素[11]。

5.2 当前形意拳在山西太谷发展的相关对策

进一步研究已经通过各方面努力而挖掘整理所获得的拳谱、套路、即将失传的技艺,改进和继承优良的传统,拓宽形意拳传承人自身的知识面广度;借鉴当前在国内发展势头高、推广好、参与人数多的其他我国民族优秀拳种的发展路径;通过在有“形意之乡”美誉的太谷县举办各级各类比赛,提高全国武术爱好者与当地民众的参与热情,吸引全国乃至来自世界各地的赞助商进行投资,从而实现形意拳反哺社会的功能;形意拳进校园,改进既定的动作套路,根据青少年身体发展健康的需要,创编适合儿童青少年和广大在校学生易于掌握的套路,以一种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进行传播和推广,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6 结语

形意拳的价值体系在时代的需求中不断的发展变化着,表现出其极强的适应性,其价值功能的实现始终与其相对应的具体历史语境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发展的状况相适应,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形意拳有着不同的影响,也决定着武术自身的命运和价值定位。从秦汉的武艺到宋元的百家齐放,从明清时期的繁荣到现在所面临的变异,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12]。我们研究太谷县形意拳,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爱护的角度,探索和总结太谷形意拳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战略高度,反思历史、审视现状、挖掘其现实意义,构思太谷形意拳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回应时代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将形意拳作为传统武术发展的个案,对地域性中国特色武术的发展提出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形意拳武术山西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关于明清时期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①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