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大球时代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素质的新要求

2019-11-24关倩倩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球体技战术乒乓球

刘 琼,黄 莉,关倩倩

前言

乒乓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格兰,最早的乒乓球是用软木瓶塞制作而成,球的弹跳没有规则,难以控制[3];1890年左右,英格兰越野跑运动员James Gibb从美国带回了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从此赛璐珞球逐步替代了软木球和橡胶球正式登上了乒乓球运动的历史舞台[4];针对赛璐珞乒乓球的安全隐患,国际乒联曾在2011年5月的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在伦敦奥运会之后全面禁用赛璐珞乒乓球的决议。[1]之后,又申明将在2014年7月1日开始在国际乒联举办的赛事中使用可替代赛璐珞乒乓球的新材料的塑料乒乓球[5]。综上所述,乒乓球的材质经历了从软木、赛璐珞、新塑料的变革;另外,国际乒联为了提高该运动的观赏性、均衡世界各国竞技水平,乒乓球球体直径从38mm增至40mm到目前的40+mm。这些变革毋容置疑的给乒乓球技战术带来了一次又一次巨大的变化。一般认为,规则变化会直接引起技战术变化,而技战术变化反过来会对运动员体能的相关素质提出针对性的要求。我们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比赛规则的变化对乒乓球技战术的影响的相关研究非常之多,而球体变革、乒乓球技战术特征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影响的文献较少,课题以此探讨时代背景下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新要求,为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为体能研究员提供科学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大球时代乒乓球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要求。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广州市、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无缝乒乓球、新材料球、技战术、新规则、体能、运动素质等为主题进行检索获取大量文献,研读后甑选出关联性强、高价值的文献56篇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与提炼,为课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1.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获取大球时代背景下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方面的启示,特意与广州体育学院的体能专家、乒乓球方向的资深教授进行了访谈,并将访谈后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融入课题作为研究的有利论据。

1.2.3 逻辑推理法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乒乓球技战术特点以及全新的乒乓球规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推断出科学、严谨的研究结论,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际乒联对乒乓球球体结构的最新改革动态

本次国际乒联对乒乓球球体的改革力度非常之大,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将原来的赛璐珞换为新塑料材质;二是将球体直径再次增大化;三是在有缝乒乓球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款无缝乒乓球。国际乒联规定,新球的直径标准由原来的39.50~40.50 mm上调至40.00~40.60 mm,并且国际乒联要求塑料球一律采用“40 +”的标注方法,与之前的“40”区分,这意味着乒乓球由此进入了“40 + 时代”[6]。材质、有无缝隙的区别直接导致球体硬度和均衡性变化,从而影响到球体弹跳力和运动稳定性。

2.2 身体素质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般认为,体能是由运动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三部分组成,该体能是适应于所有运动项目而言的一般体能,而当体能被某运动项目修饰时,此体能就必须体现出该专项所特有的体能素质,包括相应的专项运动素质、专项身体机能、专项身体形态。《体育词典》(1984)指出:身体素质是指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体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性等机能能力[7]。专项运动素质是在一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专项技战术或满足比赛的需求,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特定身体素质综合,正如,仅乒乓球运动的专项速度素质就包括视觉的反应速度、步法的移动速度以及击球时的挥拍速度等。查阅大量的文献,了解到混肴、偷换概念的问题非常严重,导致研究课题与研究对象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比如:以偏概全现象——没有明确说明的情况下,用对身体素质的研究代替对体能之研究;概念混淆现象——用代表一般身体素质的指标作为对专项运动素质研究的指标等。

2.3 乒乓球球体结构与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相关性分析

2.3.1 运动员专项力量方面

张瑛秋等对近几届世乒赛的比赛进行统计,l分球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s[5]。认为运动员在对打时主要以ATP-CP系统提供能量,以爆发力为主要力量形式。就技术动作而言,运动员大腿蹬地发力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化学能转化为动能,能量从下肢开始经腰腹核心区传送至上肢,全过程肌肉不断收缩募集能量,最终表现为击球时的挥拍速度。成波锦对两种材质球体进行对比实验后认为:无缝塑料乒乓球的平动速度相比赛璐珞乒乓球减少了约2%,速度减少率较小,几乎与赛璐珞乒乓球的速度一致。无缝塑料乒乓球的转速比赛璐珞乒乓球减少了约5%,对乒乓球旋转的影响大于对速度的影响[2]。力量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要想保持与赛璐咯球相同的平动速度和旋转,运动员必须增大击球时的爆发力,提高挥拍速度,在训练时应特别强调下肢力量、核心力量、上肢力量以及整体协调能力的重要性,另外,训练中的力量练习项目应与乒乓球技术动作结构相似。

2.3.2 运动员专项速度方面

速度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一次完整的击球动作包括预判、做出反应、步法移动、挥拍击球,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挥拍速度。成波锦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相同力量击球时,较赛璐咯球平动速度将会有2%左右的下降,差异性不明显。然而球体表面积增大使其落台弹起后的第二弧线减小,有不往后走的下坠感,使得运动员必须迎前击球,击球点更加靠前,达到板板发力的效果,相比以往的借力击球,个人认为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实际表现出来的速度比赛璐咯球时代还要稍快。对于运动员来说,快速的移动、加速迎前挥拍的能力是充分发挥技战术、占据优势的基础,这样对运动员专项速度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2.3.3 运动员专项耐力方面

耐力素质是指机体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就乒乓球运动而言,日本学者油座信男等人(1983)对乒乓球对打中的时间分析,可以判定优秀男选手比赛时相互对打是几秒钟内爆发性的无氧代谢的激烈运动,其中包括比赛时拣球等小休息在内的长时间反复的耐久力的运动[8]。然而,为了缩短比赛时间,提高收视率,从2016年开始中国乒超联赛引入了球童,减少了运动员趁机进行机能调整、恢复的拾球时间,大大加大了比赛的负荷强度,这无疑使得乒乓球运动员更加依赖于无氧耐力方式提供能量。另外,球体增大、旋转减弱使得运动员双方的攻防趋于均衡、运动员防转攻机会增大,更多回合要进行到相持阶段展开激烈的对抗才能赢得一分球。种种因素表明对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要求愈加苛刻了。

2.4 技战术新特征对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影响

2.4.1 发抢段技战术新特征对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影响

针对新材料球球体、硬度变大的特点,运动员发球时常会出现稍高或半出台现象。当对方伺机采取反手侧拧技术进行发动时,我们一般有两种应对方式:一种是积极防守;另一种是主动反攻。随着反手侧拧技术的成熟以及球体变革,我们发现发球抢攻的优势逐渐减弱,这样运动员由控转防、防转攻的意识变得至关重要。另外,侧拧技术一般都是在台内发动,导致球体的第一弧线显著缩短,加之飞行速度比控球技术要快,大大缩短了球体到达己方台面的时间,这样需要运动员具备更快的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挥拍速度,特别是进行主动反攻时专项速度的快慢对技术特长的充分发挥显得尤为关键。若对方采取传统的控球技术,由于发球旋转减弱,对方也可能摆出稍高或半出台的弱旋转球,运动员应积极上步进行爆拧或直接抢攻,这板球的质量对下一板球的衔接非常重要,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大的相对力量水平。

2.4.2 接发球段技战术新特征对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影响

乒乓球球体再次改革,引发了一系列变化,特别是旋转明显变弱,降低了接发球的难度。能否抓住机会,化被动为主动决定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抢拉半出台发球和反手侧拧台内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针对对手发中路偏正手位短球,运动员采用反手拧拉技术进行进攻时,上步与还原步的速度。能否预判对手的发球落点为半出台以及怎样打出高质量球就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灵敏性和力量水平。发球方为了增大对方接发球难度,往往选择从正手位短球突破,当接发球方采取拧拉时反手位就会出现大空档,运动员必须具备较好的移动速度迅速补位。综上所述,在训练中有必要加强相对力量、移动速度、灵敏等专项运动素质的练习。

2.4.3 相持段技战术新特征对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影响

朱惠平对张继科的技战术进行研究后发现:使用新型塑料乒乓球后张继科发抢段使用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相持段使用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9]。相持段站位中台或中远台,在激烈的对抗中要求运动员迅速的前后、左右跑动,运动员消耗体能非常之大。首先,运动员想要在中远台、远台提高击球质量,必须加大技术动作幅度,提高击球力量,根据乒乓球能量的传送方式,认为下肢力量是能量的源头,核心区是能量传送的桥梁,这两部分的力量水平以及综合协调能力是运动员在运动中击球能够保持身体平衡和技术框架相对稳定的基础,可以看出在训练中增强下肢和腰腹的力量练习显得尤为重要。其次,随着大幅度技术动作的使用率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柔韧性、协调性等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可以毫无客气的讲对于柔韧性不好的运动员简直是致命,将会导致大量运动损伤而被迫终止比赛甚至退役。再者,站位越远,前后、左右的移动距离就会越大,对运动员的移动速度要求就越为苛刻,建议运动员利用弹力带等做模仿步法的抗阻力练习以提高运动员左右、前后的移动速度。同时,相持阶段的这种大幅度跑动,高强度对抗等要求运动员具备更强的无氧耐力素质,较高的无氧代谢供能水平。

2.5 其他因素对运动员运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球体变革、技战术新特征使运动员必须具备更好的运动素质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间接的体现运动员运动素质的重要性,如媒体的夸大报道、运动员损伤频频发生、引入球童等等。训练或比赛的负荷超过了运动员体能的承受临界值,长期的疲劳积累就会导致运动损伤,只有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战术或保持训练的质量。引入球童表面上是免去了运动员拾球这一环节,节省不少体力,实际上使得比赛更为紧凑,运动员的体能无法充分恢复,无形中增加了比赛、训练的负荷强度。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球体改革、技战术新趋势等使得以技能为主导的乒乓球运动项目对运动员体能的依赖性越来越显著,训练体系当中在保持技战术强度的同时增加体能训练的比重,以适应高负荷训练与比赛的需要。

3.1.2 球体增大、旋转下降,相持段使用率大幅提高,对运动员的爆发力、移动速度、无氧耐力、柔韧性、协调性等素质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在体能训练中应有针对性的对各素质进行训练,并使一般运动素质向乒乓球专项运动素质转化。

3.1.3 引入球童和强对抗相持球的增多使比赛更为紧凑与激烈,运动员体能恢复不充分,特别是对运动员无氧耐力水平提出了巨大的考验,有必要加强运动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

3.1.4 在近台高强度对抗时,往往需要运动员在运动中击球,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击球框架以及发力效果,较好的核心力量决定了运动员的击球高质量,有必要吸收或引进一系列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融入到体能训练当中。

3.1.5 在接发球技术日渐丰富与发球威胁性下降的双重作用下,发球抢攻的优势明显减弱,运动员的反应速度、移动速度以及强强对抗的能力决定了比赛的局势,在训练计划中,应不断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3.2 建议

本课题从乒乓球本身的结构特征和新时代乒乓球技战术新特点出发,对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素质新要求进行了深入的定性探讨。然而,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却发现了诸多不足,比如:课题难以收集到相关数据而缺乏定量分析;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手段对各运动素质进行相关性研究等。建议研究人员从多个视角、丰富研究方法、手段等方面对运动员运动素质进行定量、定性的综合分析,为科学、全面探讨时代背景下乒乓球运动员运动素质的新要求提供有力的科学的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球体技战术乒乓球
基于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羽毛球技战术综合评价分析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乒乓球悬浮术
东京奥运会谌龙与安塞龙决赛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
对女子花剑近距离交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探究
越来越圆的足球
计算机生成均值随机点推理三、四维球体公式和表面积公式
乒乓球与大铁球
迷你乒乓球
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