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大学武术教学改革研究

2019-11-24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武术教学内容

刘 秦

“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促进互联网技术和传统行业的融合,经过三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工业、商业、教育、服务业等各个行业中,在一定程度上为各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各学校积极响应利用互联网推进教育改革,在各学科教学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从目前大学武术教学情况来看,武术课程教学与互联网的结合程度还不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如何利用互联网促进大学武术教学改革成为教师教学新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大学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互联网+教育”视域下互联网对大学武术的促进作用,提出互联网在大学武术教学改革中的对策建议,为全面推进大学武术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1 大学武术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模式创新性不强

教学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提高教学的创新,推进大学武术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手段的创新。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学内容单一、方法落后、手段陈旧等仍然是制约大学武术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首先,大学武术教学中内容与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学大纲,没有结合大学生兴趣爱好和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仍然以教师完整动作讲解法、动作分解教学法、动作示范法等为主,保守的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他们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信心不足。其次,大学武术教学中手段单调重复,主要是以教师为主,没有利用互联网引进足球专业比赛、校级武术联谊赛等活动,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总体上来说,学生认为武术教学枯燥乏味,这主要是武术教学模式固化引起的,这也是学习效果不好的重要表现。无论是教师动作示范由学生模仿,还是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学习,武术动作呈现出来都是一个或一组,导致学生对动作由来、连贯性、用力点等都无法深入了解。

1.2 专业化教师没有跟上

大学武术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呈现,部分教师由其他体育学科教师兼职担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缺乏高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教师是引导学生接触武术的第一主体,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和岗前培训的力度都需要加强。传统武术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模式呈现“满堂灌”和“填鸭式”的特点,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属于被动学习和接受任务的角色,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够,难以根据问题提出质疑,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新形势下选修足球课程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而武术教学教师数量有限,整体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也需要提高,导致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学生个性需要、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学习进度等,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学生反馈评价不够

从整体上来说,大学武术教学具有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有效进行教学是众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武术教学如果仅仅是以学生拳法练习、起源介绍为主,学生只是学会了武术动作,对于武术动作背后蕴含的价值意义不了解,就难以发挥足球课程的真正作用。这就需要学生的反馈评价,但是现在大学武术教学评价主要为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核评价,而没有真正反馈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具有高度的创作性和创新性思维,他们的想法意见以及情况反馈对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反馈评价不够制约了大学武术教学改革的进程。

2 “互联网+教育”对大学武术教学改革的作用

互联网凭借着开放性、共享性、规模性等特征,可以弥补大学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学习过程评价考核,引导学生增强对武术教学内容、形式、理论等的了解,对优化大学武术教学模式和促进教学改革意义重大。首先,以共享开放为导向,为学生武术课程学习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足球课程选修学习中来,为推进武术教学资源公平和模式改革创造了条件。其次,以可扩张性和大规模性为导向,教学时间、空间以及选修人数可以不受场地限制,可以容纳更多对武术有兴趣的学习者。再者,以多工具化为导向,借助多媒体和脸书、微博、慕课等其他互联网工具,更好地传播武术文化,为大学武术教学改革创造文化背景。最后,以参与自由为导向,提高教学过程中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为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创造机会。

3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大学武术教学改革研究

3.1 更新武术教学模式

促进武术教学与互联网的融合,要不断更新武术教学模式,围绕教学内容、方法、工具等方向推进大学武术教学改革。首先,创新大学武术教学内容与方法。以互联网资源为依托创新大学武术教学内容,在结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大学生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不断挖掘与教学大纲和学生兴趣相符合的教学内容。以互联网视频为依托创新大学武术教学方法,在结合完整动作讲解法、动作分解教学法、动作示范法等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观看国内外比较知名的武术节目和大型比赛活动,激发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学习吸引力,重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其次,创新大学武术教学手段,由单调重复转向多元手段,利用互联网积极开展足球比赛活动讨论交流活动、校级武术联谊赛等,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加深慕课平台的利用,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慕课完整示范、分解师范以及动作技术拓展等加强相关动作与拳法练习,通过互联网及时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和了解,让互联网全面渗透到足球课程教学中。

3.2 强化教师主体角色定位

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选齐配优武术教师力量,吸引优秀的专业化教学教师到高校武术教学队伍中来,不断充实足球教师力量,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更重要的是要强化教师主体角色定位,引导教师从第一主体角色定位中转变出来,转向学生和教师为核心的双主体角色。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慕课平台等,让学生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教师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间接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创造条件。互联网视域下学生选择成本较低,通过学生选择导向不断培养相应的专业教师,增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互动,不断构建互动型创新型课堂,让教师有机会有条件去根据学生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为提升大学武术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3.3 推进学生反馈评价

学生反馈评价是大学武术教学改革的重要选择,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学生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同时,要收集他们的意见想法和问题情况,有针对性地促进大学武术教学改革。一方面,以互联网为核心针对武术教学内容建立可行性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剔除筛选,根据学生反映情况老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方案来修订武术课程与教学内容。让大学生全程参与到大学武术教学目标和方案制定、内容与工具选择等方面,对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了解学生对学习课程和内容的评价情况。新形势下大学武术教学课堂是师生共同发挥作用建立的,学生必须承担起问题反馈的责任,通过综合反映教师仪表、教学动作、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情况,引导教师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再者,由学生直接提出问题,有利于构建与学生学习兴趣相符合的教学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通过信息反馈不断改进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武术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