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太极文化国际传播研究*

2019-11-24杨耀华

运动精品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太极太极拳一带一路

杨耀华

“一带一路”背景下太极文化国际传播研究*

杨耀华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体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从哲学向度、医学向度、体育学向度、艺术学向度、经济学向度、社会学向度等方面探讨太极文化当代价值向度,指出太极拳是太极文化国际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分析太极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现状和太极拳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存在的语言问题、经济问题、宗教信仰问题、民族文化问题及原因,提出太极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传播对策:一是加强太极拳外文翻译工作,二是重视太极文化与对象国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融合,三是发展壮大中国太极文化产业,四是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功能。

太极文化;“一带一路”;文化产业

太极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与历代哲人志士的代代相传密不可分。人类始祖伏羲始创太极八卦,周文王演《周易》,老子创编《道德经》,周敦颐创建《太极图说》,无不突显出天地阴阳互转、宇宙万物生克兴衰的太极理念。从无极到太极,从八卦图到太极图,从阴阳论到五行说,从太极拳到太极剑,从太极影视到太极养生,无不折射出中国太极文化的丰厚底蕴。一言以蔽之,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与灵魂,起源于古代的易文化,吸收道、儒、释等中国古代各家思想精粹,其当代内涵渗透于武术、体育、医学、艺术、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之中,旨在揭示宇宙和自然万物的生成与演化规律,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强的解释力和普遍的指导意义。

1 太极文化当代价值向度

中国太极文化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文化精粹亘古不变,但是当代社会的新思想新形势也必然会给太极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深刻理解中国当代太极文化的价值体系无疑会对中国太极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1.1 太极文化价值的哲学向度

无论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太极文化本体论思想,还是“天人合一”的最高价值原则,无不对人类社会实践产生强有力的指导意义。在环境恶化、战争频发、疾病肆虐等全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太极文化的哲学内涵更应给予深刻研究和反思。

1.2 太极文化价值的医学向度

从生理病理到临床辨证论治,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无不是在太极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并完成的。太极文化的“天人合一”、“气一元论”、“阴阳五行”等核心哲学概念早已深深植入中医学中。当今社会诸如“富贵病”、“空调病”、“电脑病”、“工作压力综合症”等现代病层出不穷,皆是由于长期熬夜、暴饮暴食、过度疲劳工作等无节制行为引起。

1.3 太极文化价值的体育学向度

太极文化不仅在哲学和医学方面对当代社会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而且还完美渗透于体育学中。太极拳就是太极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发挥体育学价值的重要载体。

1.4 太极文化价值的艺术学向度

在现代生活中,太极图之美也被广泛应用于平面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艺品制作等多个社会生活领域。除太极图之外,太极文化的艺术学价值还体现在太极拳表演展示中。太极拳习练者身着清新淡雅的太极服,或矗立在山巅,或立足于竹林,或演练于广场,亲近自然,内外融合,天人合一,无不体现出太极文化至高至美的艺术境界。

1.5 太极文化价值的经济学向度

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多元文化的相互融通,中国古老的太极文化也得以名扬国外,以太极拳为载体的太极文化产业将在旅游观光、影视娱乐、养生保健、武术传承、企业品牌等各个领域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1.6 太极文化价值的社会学向度

首先,太极文化对促进人自身个体的和谐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次,太极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三,太极文化有利于构建多元共存、和谐大同的人类社会。

2 太极拳是太极文化国际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太极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智慧总结出来的哲学思想,揭示了自然界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人类社会诸多现象都有着极强的解释力和普遍的指导意义。太极拳虽然只有40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它是基于古代太极哲学思想而创建,是中国太极文化在中华武术中的完美体现,太极拳所孕育的文化价值,体现了太极文化所具有的哲学、医学、体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当代价值向度,是太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手段之一。诚然,太极拳文化不同于太极文化,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无论用“太极拳”指称“太极”,抑或用“太极拳文化”替代“太极文化”,都存在扩大太极拳的文化功能。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得以国际化传播,必须要有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手段。今天,太极拳在世界100余个国家都得到有效的推广,“太极”一词不仅仅是哲学术语,还广为文化学者和太极拳习练者所使用。对他们而言,“太极”一词实际上指“太极拳”之意,所谓的“太极文化”亦即“太极拳文化”。英文中的“Tai Chi”一词大多也指的是“太极拳”。所以,利用太极拳作为太极文化国际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更容易让世界通过现实的太极文化产品,逐步接触、了解和体会太极文化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使他们对太极文化的神秘产生兴趣,从而去学习和接受。因此,深入研究太极拳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就是为太极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3 太极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现状、问题及原因

3.1 太极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现状

太极拳目前已传播到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太极拳习练者达1.5 亿人,全球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从传播范围来看,中国太极拳文化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较好的传播,而在亚非欧“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传播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不尽如人意,不同区域的传播效果也很不均衡。

马来西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最能体现太极拳国际传播效果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无论是在太极拳的普及还是在提高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其太极拳运动的组织化、制度化程度比较高。以马来西亚黄氏太极学会为核心的全国性组织及其各级组织太极拳活动的制度化,使马来西亚的太极拳运动无论在普及面还是在提高层面都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印度是我国的重要邻国,也是“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代表国家,其经济实力日趋增强,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加深。太极拳也自然会引起引导民众的注意。然而,印度并不像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一样对太极拳情有独钟,相反,印度人对太极拳抱有一种先天的排斥感。印度人喜爱的是自己的民族传承下来的瑜伽,而非太极。随着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认识了解中国,喜欢上中国。除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等国家,太极文化在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也日趋深入,如埃及、俄罗斯、乌克兰、坦桑尼亚等。太极拳作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项目正走进外国受众的心中,孔子学院也逐渐成为传播太极文化的重要载体。但不可否认,太极拳在国外的接受程度尚不很高,传播方式单一陈旧,传播效果尚不尽如人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2 太极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的问题及原因

太极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对象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或者主流的特色民族文化等存在差异,势必会对中国太极拳文化的传播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甚至负面影响。因此,清楚认识现有问题及存在原因,是构建中国太极拳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语言问题。建设“一带一路”,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方针,必须语言先行。中国太极文化要想真正“走出去”、“走进去”,必先培养大批专门从事于文化交流的高质量外语从业人员,解决语言理解与文化沟通难题。

第二,经济问题。某一文化理念或文化品牌是否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取决于文化品牌的质量和声誉,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国外受众的经济条件。同一种文化商品,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可能会有很好的销售市场,但在非洲不发达国家可能无法开拓市场。

第三,宗教信仰问题。宗教信仰是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或团体精神上的向往和追求,是其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一般来说,虔诚的宗教徒对所信仰的宗教忠贞不渝,同时对异教徒也持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感。因此,可以说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如果涉及宗教问题,传播效果必将会大打折扣。

第四,民族文化问题。在太极文化的国际传播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太极文化和传播对象国民族文化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太极文化国际传播质量的高低。完全不考虑传播对象国的特色民族文化,而直接进行文化“硬”输出,外国受众多半不会买账。毋庸置疑,其文化传播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相反,如果一味考虑迎合外国受众的口味,大幅度地削减、改变中国太极文化的本质内涵,那么其最终的传播质量也可想而知。

4 太极拳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传播对策

4.1 加强太极拳外文翻译工作

“一带一路”既是经济方面的合作,又是文化层面的融通。语言则是沟通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中国太极文化要想走向世界,必须首先做好太极拳外文翻译工作。第一,统一与规范太极文化术语及外文译名。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太极拳方面的书籍,但是关于太极拳术语的外文翻译上,更是良莠不齐,同一术语的译名杂乱多样,死译、硬译层出不穷。这给国外友人带来了很大的阅读障碍。如果用外国太极拳练习者的母语来讲解太极拳动作要领,技击特点,攻防含义,无疑会增加练习者练习太极拳的兴趣,并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演练水平。第二,加大面向国外受众的太极文化书籍的出版工作。太极文化的对外输出并不仅仅局限于太极拳拳术的演练,还在于太极文化内涵的理解与传承。加强太极拳书籍的翻译整理工作,是太极文化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出版商可以将国内一些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太极拳书籍进行翻译,输送到国外,弥补国外太极拳书籍市场缺乏的现象。

4.2 重视太极文化与对象国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融合

在国际化日趋激烈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愈加密切。促进太极文化国际传播,必须实现民心相通。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太极文化,必须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文化发展与融合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促进太极文化国际传播,必须加强旅游合作,扩大太极文化旅游规模,举办太极文化旅游年、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中国太极文化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积极开展太极国际体育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太极文化在国外受众心目中的认可度。

4.3 发展壮大中国太极文化产业

太极文化产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领域,并有可能形成世界级的中国文化产业项目,但它又是一个具有很高门槛的领域,需要具有较强的太极专业水平及现代化的运营理念。“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太极文化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为世界各国文化的融合创新疏通了渠道。太极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举措主要有:第一,科学确立太极文化产业地位,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发展环境;第二,积极加强与国际国内文化公司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规模扩张;第三,重视理论研究、太极拳术传承、太极产品制作与销售等多领域太极人才的培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第四,遵循市场运营规律,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实施科技引导;第五,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形象,扩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第六,整合优化各类太极文化资源,加强体育、医疗健康、培训、旅游、工业、商贸、电子商务等多业态的融合。

4.4 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功能

一直以来,传统太极拳都是以拜师学艺的传承方式传播,门派观念根深蒂固,不同流派之间各自为战,缺乏交流,形式单一。在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太极文化无疑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功能,大力推进太极文化的国际化水平。太极拳国际传播不仅仅是中华武术技击技能的传播,还是深层次中华武术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传播。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政府、文化企业、团体组织等可以通过创建太极文化双语网站、开放移动客户端应用软件等途径,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功能,充分提高太极文化的国际化水平。

5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太极文化“走出去”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太极文化“走出去”首先需要文化产品走出去,文化产品的输出又取决于文化市场的需求。中国太极文化“走出去”不是“走入”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要“走”向全世界。“一带一路”倡导沿线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不断完善文化产品的市场准入机制,逐步消除文化贸易壁垒,不断优化文化产业体系,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中国太极文化发展应当把握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加强国际文化之间交流合作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开发,共同促进各国经济、政治各领域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荣。

[1]高雪梅,郝小刚,王平.推进太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1):8-10.

[2]韩业庭.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N].光明日报, 2014-12-01(009).

[3]刘明武,李材尧.太极思维: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J].学术研究,2002(10):25-31.

[4]杨成寅.太极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5]宋清华.地方特色体育文化的时代特征、功能及现代价值取向[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2): 42-43.

[6]杨雨丰.太极文化的哲学诠释[J].文化学刊,2015(1): 168-170.

[7]张巧霞.太极之理在中医学中的体现[J].河北学刊, 2011(6): 201-204.

[8]宋清华,申国卿.“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战略背景下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3):61-66.

[9]周来祥.中华和谐美第一图——太极图的审美观照和理性思考[J].学术月刊,2003(10): 80-86.

Research on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Taiji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YANGYaohua

(Zhengzhou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China)

2019年度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92400410198。

杨耀华(1971—),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与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太极太极拳一带一路
『太极+』,未来可期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世界,从此『太极』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太极马扎(三)
太极Ⅱ
42式太极拳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