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火狗”研究——基于文化学视角

2019-11-24刘诗雅

运动精品 2019年11期
关键词:蓝田瑶族文化遗产

刘诗雅

龙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火狗”研究——基于文化学视角

刘诗雅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田瑶族“舞火狗”进行研究分析,以广东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龙门县蓝田瑶族“舞火狗”的起源、传承与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对龙门县蓝田瑶族乡“舞火狗”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龙门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理论参考。

非物质文化;舞火狗;传承与发展

蓝田瑶族乡的“舞火狗”是瑶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在2006年被广东省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田瑶族乡是惠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有着独一无二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瑶族的“舞火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个族群的历史生命在文化社会中的延续与传承,更是族群人民心中对自身祖先、图腾、宗教、祭祀、审美、价值、生活等在文化中的体现和认可。

1 民族学视角下的蓝田“舞火狗”历史渊源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众多的高山和密林之中,这里的瑶民主要以农耕为主,生活简单,靠山靠水,在改造和适应大自然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创造积累了多姿多彩的瑶族文化。瑶族有着既独立又繁复多样的民间信仰体系,瑶族最开始的信仰不仅包括对天地万物等自然现象的信仰和崇拜,还有对人类本身的崇拜和信仰,如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等。

蓝田瑶族乡是惠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这里的瑶族属于过山瑶,在旧时代,因为瑶民不能忍受统治者对他们的压迫与歧视,每家每户都躲在大山中,过着游耕游居辛苦的日子,被称为“过山瑶”。蓝田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庆喜日一定会载歌载舞,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其中,“舞火狗”因其独特的造型和表演形式,充分体现民间艺术文化的精髓,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正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从“舞火狗”的起源说了解到,蓝田瑶族崇拜火神,崇拜狗图腾。“舞火狗”是源于瑶民对狗的崇拜,这是一个仪式感比较强的民族,有自己的节日,喜爱歌舞,这里的瑶民朴素善良、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她们对自己的祖先非常尊重,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懂得感恩,为了和平不畏起义斗争,无不充分地展示了瑶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2 宗教学视角下的“舞火狗”特殊价值研究

宗教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紧密联系。特别是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和中期,在一定的程度上宗教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成分,因而分化、演变出多种其他文化的形式,不同民族的信仰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所以凡是信仰它的民族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会留下深深的烙印。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紧要价值,引起了全国的学术界关注。一些专家认为蓝田瑶族的“舞火狗”活动是集体创作的结晶,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性和传承性,有朴实浓厚的民风。有些专家还指出,“舞火狗”反射的是蓝田瑶族乡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和民俗现象,是通过舞蹈仪式与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的结合,表达了少女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研究原始宗教、原始崇拜方面有紧要的价值和意义。它是蓝田瑶族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表现了当地人的精神、信仰、情感愿望、人生追求等,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

3 蓝田“舞火狗”现阶段的发展困境

3.1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发展的融合与排斥

现阶段,“舞火狗”这种民间活动却面临濒危,只有杨屋村还继续保留着这个活动,主要原因是现代青年人对祖先崇拜的观念意识开始淡漠,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生活方式越来越汉化,加上传承人的陆续离世,导致这项民间活动面临濒危。在现代时尚文化的冲击下,愿意接受传统民俗文化的人越来越少,过去较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形式也因为生活习俗的变化、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经济活动的繁忙而逐渐淡化。随着各种科技产品的出现,村民们的娱乐生活也随之转移。再加上很多外出打工人民观念的转变,他们对于舞火狗这种自娱自乐的表演压根就没有参与其中的兴趣,就更别说对传统文化有多少了解了。现代人的生活思想观、价值观也有所不同。自古以来,当地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少女至少要参加3次“舞火狗”活动,方能进入成人的行列。在这种规定的约束下,每个少女都会自觉主动参与。但是最近这几年“舞火狗”活动开展得并不太正常,其主要原因是民间传统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许多村民对祖先崇拜的观念日渐淡薄,陆续放弃旧有的表达方式。

3.2 缺乏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认同与发展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载体是传承人,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团体)。要想保护好传承人就必须要在保护工作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舞火狗队员只有当地的民族中学培训学生来临时组建“火狗”队,由于学业、工作等原因,许多队员会离开舞火狗队伍。年轻一代更愿意找一份稳定而轻松的工作,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普遍偏低,所以导致当前可以培养成舞火狗传承对象越来越少,愿意接受和传承舞火狗的传承人也越来越稀缺。传承人之一的谭松娣老人说,现在的瑶家少女往往只知道有“舞火狗”这种仪式,但并不知道它的寓意。 现如今,掌握了“舞火狗”舞蹈活动详细仪式和舞步、唱法的主要人员反而是县、乡的文艺工作者。有些即使不是当地人,但他们为了保护和挽救这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除此之外,在当地对“舞火狗”活动很熟悉且有重要影响的几个传承人年龄也比较大了。 所以说如今能熟练掌握“舞火狗”活动内容的,除了县、乡的文艺工作者,就是几个老人和现学的一部分中学生了,全县就只有几十人。

3.3 蓝田“舞火狗”的普及与推广力度不足

文化的传承需要与人的社会化过程相统一,人的社会化需要社会教化、个体内化和大众传媒三个途径。因此,文化的传承同样离不开交流和宣传等多种媒介。“舞火狗”仪式是固定在每年八月十五在其中一个村寨进行,会有龙门和惠州电视台来为这个活动进行现场采访报道。但是从普通民众对“舞火狗”活动的关注度来看,民众对“舞火狗”活动热情不高。主要原因是时值中秋节,广大民众都忙着与家人团聚,因此除了当地居民和部分惠州居民,其他地方城市的观众很少参与“舞火狗”的活动。由于宣传范围太小,尽管有旅游区,但进行的表演也只是其中的舞蹈。此外,有关“舞火狗”的文献期刊杂志偏少,在惠州市外的图书馆很少有关于“舞火狗”方面的资料介绍,这也减少了外界对这一活动的了解。

4 蓝田“舞火狗”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4.1 提升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保护意识

为了提升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保护意识:一是要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比赛、汇演等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交流,提升“舞火狗”的知名度,从而使“舞火狗”活动得到推广,同时吸收对方好的方面来强大“舞火狗”。二是要运用蓝田瑶族地区的独特资源,将“舞火狗”与蓝田本土的风俗、文化、经济等联系结合在一起,通过举办一些活动,如文化旅游节等,创建属于蓝田独具特色的文化招牌。再次,通过媒体、报纸、地图、杂志、期刊等进行宣传,这是提高知名度很有效的途径。最后加大资金投入、重视蓝田瑶族风情园旅游业的发展。近十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与条件来促进“舞火狗”文化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对“舞火狗”这一文化活动有初步的认识,进而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舞火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增强民众对“舞火狗”文化的保护意识,从而促进“舞火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2 加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

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载体,是其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核心,所以非遗传承人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作为教育资源被引入、运用到学校课堂教学中。开发校本课程以及编著专业教材等方式,积极引导传承人参与,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传承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明白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传承人文化自觉的提升。二是民间组织机构参与也是一种途径。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民间艺术团体重视挖掘和培养扎根于基层传统文化的人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为其相互交流学习和开展传承人培养工作提供平台。三是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力度。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着重向他们宣传相关知识与情况,刺激他们的民族归属感,提高他们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保护意识。人民群众既是创造者,也是其强大的后盾。四是打造舞火狗文化艺术品牌,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随着非遗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的不断推进,旅游界也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认为非遗的旅游开发价值非常大,因此更应该重视非遗的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打造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品牌,将其向产业化发展方向推进,通过景点开发吸引游客,将景点与民间艺术文化结合,推出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从而提升民间艺术的消费点。

4.3 建立健全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保护机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取得卓越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复杂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政府、专家、民众三种力量的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和相互协调的程度决定着保护工作是成还是败。

大众要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要对非遗保护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同时加强对广大青少年传统民间文化的教育,增进他们对传统和乡土文化的认识。专家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并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对民间文化进行研究,提出建议和对策,使民间文化往有利的方向发展,还要让民众充分认识到本土的民间智慧和地方性知识,在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价值和文化意义[8]。

政府要加大对“舞火狗”这一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资金投入,大力宣传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在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舞火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利用好非物质文化所带来的资源,讲求科学保护,让“舞火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例如:在部分公园、街道和学校等公共场所,张贴悬挂相关宣传横幅、画报,让更多的人去认识和了解保护舞火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蓝田瑶族“舞火狗”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起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军事斗争、宗教祭祀、娱乐活动,它是蓝田瑶族人们生活的集中体现,“舞火狗”在蓝田瑶族中是独特的,成为瑶族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民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5.1.2“舞火狗”是蓝田瑶族少女的“成年礼”仪式。此外,“舞火狗”还含有驱瘟逐疫、驱邪除魔的意义。“舞火狗”从准备工作到表演形式都非常有风格,很有少数民族的特色,越来越受到众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每年会有很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其特别的表演风格,总会给人视觉与精神的享受。

5.1.3“舞火狗”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如:文化传承、健身娱乐、审美艺术等的价值。这些舞蹈和仪式在以前还是作为一种神圣的仪式,随着旅游开发,越来越多的仪式带上了表演和商业意味,变成一种吸引游客前来的手段,神圣性逐渐减弱,娱乐性增强。

5.1.4在“舞火狗”这项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中,由于传承人少、对这项目感兴趣的人少、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舞火狗”这一非遗保护的能力有限、发展规模小、影响力低,因此保护的动力变弱。

5.2 建议

5.2.1在研究这个项目时先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列出要进行访谈的要点。提前预约当地相关人员或民间艺人的访谈时间并按时赴约进行,访谈期间最好利用现代的一些科技产品,如手机、相机进行拍照和录像录音,为了更好记录访谈中的完整信息,防止一时间没记住而漏掉了重要的信息。

5.2.2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善非物质文化管理制度,抓紧做好文化遗产宣传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了解非物质文化的内涵。要做好这些,首先要加大在物质和财力方面的力度,这是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保障。

5.2.3“舞火狗”这一文化可以尝试带到学校体育中,比如大课间、文体活动等,由于它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学习,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而且可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和接触这一特色文化。

5.2.4做好技艺传承工作,设立专门的技艺学习处,对参加活动的人员进行奖金奖励,让更多的人愿意参加活动。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设立专门艺术档案馆,将活动的精彩内容以相片、录像、雕像、绘画的形式保存下来,增加电视宣传,提高人们参与“舞火狗”的兴趣,让“舞火狗”活动与时俱进。

[1]宋蜀华,白振生.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76.

[2]陈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研究——以广西为例[J].郑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6:84-88.

[3]盘淼.瑶族文化生存发展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1994(2):45-48.

[4]孙大光.体育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52-254.

[5]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261-268.

[6]崇秀全.依靠基层社区和广大民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报,2008(3):110-113.

[7]万兆彬.西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现状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47-51.

[8]姚慧.建立健全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内蒙古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9):73-78.

[9]陈华文.文化学概论新编[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0:226.

[10]石丽芳.吐纳故新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平乐过山瑶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2014,31(5):18-22.

Research onDance Fire Dog,the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Longme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LIUShiya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刘诗雅(1994—),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蓝田瑶族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王蓝田性急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我蓝田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