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视阈下体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路径研究

2019-11-24李禄玉

运动精品 2019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化体育发展

李禄玉

现代化视阈下体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路径研究

李禄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 510545)

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社会现代化依赖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依托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现代化对人的身体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对思想素质具有多重内在要求,人在社会现代化中呼唤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现代化背景下,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素质和生命健康,体育教育提升人的认知水平和道德素养,体育赛事培养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运动休闲助力个体自我实现,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现代化;体育锻炼;体育教育;学校体育;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历史的前进,宏观上看是文明的演进、制度的完善的过程,微观或本质上看,是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全面发展、彻底解放的过程,英国哲学家罗素将其概括为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过程,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社会的前进归根结底是行动主体人的进步,社会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全面发展[1]。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教育活动和文化活动,旨在人的健康快乐、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与人类学、政治学在人这个问题上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社会大潮奔涌向前,人之本质从其现实存在物上看,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历史文化遗存的结合物,虽然社会尤其是科学技术俨然早已跨入现代化阶段,但是人之身体和思想并未随之同步现代化,而体育在锻炼人的身体、思想和生活方式以适应社会现代化上大有作为。

1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互动关系

丝绸之路、大航海促进贸易的全球化,工业革命加速生产要素的全球化,互联网实现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全球化更多是从空间的广延性层面讲的,突出覆盖面和紧密度,而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现代化是从时间的延续性上讲的,特点是标准、秩序、中心,突出规整度和整齐化。人处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受现代化的形塑,最典型的就是男女职业装对身体的塑造,饮食标准对生理体征的形塑,相似的劳动方式、交通方式、着装打扮、膳食结构,成为社会现代化一体化的重要标志。

1.1 社会现代化依赖人的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互动融通、相生相益,社会现代化依赖人的身体、素质、能力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加速社会现代化进程。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共同体,各个学科因视阈的不同产生差异较大的认知,经济学科多认为现代化本质上是经济的现代化,工业主义冲开其自身的阈阀弥散到社会的角角落落和方方面面,并蜕变成当代文明的象征主体,而人文学科对现代化的解读更倾向于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2]。笔者认为社会现代化是指人类文明推进的一个特定阶段,是在时空多层面上事关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自我调试活动。人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人的现代化是指特定发展时期的人通过自我调试使其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伦理、生活方式以适应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生产关系、科学技术、社会结构、上层建筑的动态过程。人的现代化,思想模式现代化是本质和先导,能力素质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关键和核心[3]。

1.2 人的现代化依托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今社会的延续和铺展,是个体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加深对人与人、社会、自身关系调试的动态成果,而人的全面发展决定人之素质高低的能力和关系的进一步提升。人之素质是指在生物体基因表达和社会教育熏陶的基础上,在社会主流思想的引领下对习得的科学知识、文化观念、行为习惯经过内化与外化的互动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理指标、稳健的心理素质、稳固的文化价值观念的特质[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倡议教育的四大目标是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在后天社会教育层面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人的现代化提前做好教育准备。

2 社会现代化对人的现实影响及人的现实期待

中国的现代化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时代差,是西方工业文明盛极而衰,随之出现种种社会弊病和重重发展危机,受到社会学者大力批判甚至关于生活幸福的种种诘问,向后工业时代转型阶段时出现的工业文明形态。即中国竭尽全力为之奋斗的现代化,其实很多是欧美发达国家已经严重异化的现代化。最突出的是身体层面、生产层面、思想层面,人在体质素质、价值尺度、协作方式、生活方式上出现诸多不适应。

2.1 社会现代化对人的身体的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科学理性乃至科学至上的思潮助力人类认识世界,借助科学知识改造世界,但是人在用科学改造世界的同时也被科学改造,出现了人的异化现象。虽然工业化、现代化提高了人的居住环境质量,医疗水平提升,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但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的体力劳动改造自身的过程,却因科学技术的瞬间爆发,替代了体力劳动,而成为脑力劳动者,身体固有的惰性必然出现很多不适应。这个时候体力劳动已被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所替代,出现严重的运动不足和肌肉饥饿,尤其是都市白领和知识从业者的身体素质堪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

2.2 社会现代化对人的素质的多重要求

高度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模式,高速便利的生产要素全球联通方式,乃至借助互联网技术兴起的物联网,需要人们严格遵照一定的规则,高效率协作,而长期小农经济或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养成的思维惰性和行为惰性,使得人的协作能力没有普遍培养起来。在竞争日趋炽热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求全体参与者严格遵照市场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基本准则,在人际往来、商品交易乃至国际交往中遵守契约精神,而前现代社会形成的圈子主义、圈层主义、保守主义、保护主义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削减了社会各方面发展的质量,社会现代化对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尺度、协作能力、意志品质提出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2.3 人在社会现代化中呼唤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现代化社会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和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人淹没在千篇一律的生活和毫无生机的流水线工作之中。整齐划一的工作和生活,人与人表面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小,而内心深处对个性的追求却始终未变,对工作中压抑情绪的释放也成为一种需求,尤其是在青壮年阶段。随着工作效率的提升,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成为社会的普遍需求,为不同阶层的人提供多种多样可实现个性发展的手段,为不同性格类型的人找到强化或彰显自身性格特征的方式,人与人不同而显得有生机,以人为本,尊重差异,成为社会现代化的潮流。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完一生,是健康快乐自由地活着,还是拖着亚健康的身体走完青年,在老年时泡在药罐子里,成为现代化社会引导大众的一个重要领域,开展休闲娱乐活动成为全面实现小康过程中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命层次的重要方式[5]。

3 现代化背景下体育推动人全面发展的四个维度

广义的体育既包括大众为提升体质的体育锻炼,教育层面的体育教育,也包括竞技层面的体育赛事及休闲娱乐层面的运动休闲。健身层面的体育实现身体健康目标,教育层面的体育在实现增强体质的基础上,还承担着育人功能,实现人之思维认知、技能技术和情感意志的全面提高。竞技层面的体育实现了经济要素的流动和社会要素的整合,重点培养人竞技与合作的意识,培养人的契约精神。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体育也实现了“从生产到生活、从群体到个体、从工具到玩具[6]”的功能转换,开始展现其休闲娱乐价值,呈现出自然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7]共生共存的形态,体育将进一步展现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人本价值。体育从主要满足生产要素需要而对身体的“培育”转变成真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完善”。

3.1 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素质和生命健康

田径是体育之母,是对人类基因进化和适应大自然过程中各种走跑跳投的高度凝练和编排,成为提高人类体质水平和运动能力的基础方式。而源于德国和瑞典同样构成现代体育母体的现代体操运动,除了服务军事训练目的之外,还是重点针对工业社会流水线式的单一作业模式,尤其是人类身体因体力劳动减少而肌肉饥饿乃至肌肉萎缩而开发出的以“对抗进化”的特殊运动方式,这从其动作形式、练习方法、强度速度、训练组数等方面更能管窥其初衷。由田径、体操、游戏、球类和户外运动构成的现代体育大家族,成为提升现代人类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

体育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重要追求和愿景,明确了自身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使命,其价值在于使那些沉浸在现代文明带来的狂欢、痴心于脑力劳动带来的超越的人类慢慢捡回人类在几十万年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肌肉进行不断刺激的生物适应,从现代科学技术过度追求“工具理性”的迷醉和被现代社会所癫狂的“物欲”中摆脱出来,强化人的人本价值、本体价值和生物价值。现代医学、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的系列实验已经反复证明,体育锻炼可以显著提升现代人的体质水平和各项身体素质,消除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对疾病的康复和治疗也有较大的帮助。

从生命健康长寿的角度看,体育锻炼可以明显提高人的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关节柔韧度,提高生命后期的生活质量。而单一体育项目在提升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关节柔韧度这三方面素质上都是有局限性的,这就启示在人之体育锻炼习惯成型关键期的青少年阶段,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和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项可以终生锻炼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其终生受益。这也为学校体育理论现代化和学校体育实践标准的制订提供了理论支撑。

3.2 体育教育提升人的认知水平和道德素养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对教育发展目标的精确概述。马克思指出因社会分工导致的人民的精神畸形发展和身体萎缩,可以借助全民教育来得以根治。英格尔斯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拥有现代性品格的仅有13%左右,而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拥有现代性品格的却高达49%。由此可见,受教育水平与人的现代化程度呈正相关性。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个方面,而体育教育作为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人之认知水平、空间感知、身体素质、思想观念提升上能显著促进人的现代化,尤其是在青少年阶段的思想道德品格、遵纪守法意识的形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进人成才成功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意志品质、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社会环境等诸多要素中,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得道多失道寡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而体育锻炼可以显著提升人的意志品质。以马拉松为代表的长跑运动,以顽强拼搏著称的体育明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运动方式和学习榜样。体育活动中的公平竞争规则,也是理想的人际交往原则和公共品德的范本,而确保各类活动有序进行有章可依的体育规则与裁决方法,也是各种法律法规和社会行为规范的预演[8],体育教育活动在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3.3 体育赛事培养人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

按照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作为人之目的本体的人之素质的发展。从这里可以引申出思想观念和行为能力两个层面,思想观念可以从体育对人价值观和规则意识的塑造上看,个体在参加体育活动特别是球类赛事时,表现出团结一致、互助协作、奉献担当、理智克制的精神,心甘情愿服从团队大局、要求、监督与鼓励,使人在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上适应现代化。个人在参加体育比赛之前和中间,能主动认知学习和主动遵守体育比赛约定俗称的或官方规定的各类判决方法和规则原则,取得好成绩受到奖赏,违反规则就要受到严厉惩罚,这是对社会契约精神和文明社会生活方式的学习和演习过程[9]。从社会大环境的角度看,体育赛事为社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演练场,竞争向善的体育赛场培育了社会的诚信氛围,在体育赛场上形成的各类话语,如竞争与合作、尊重与认同、守法与创新,增强了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参与者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通过体育话语的迁移实现社会规训。

3.4 运动休闲助力个体自我实现

伴随生产力水平的加速提高,工作效率的日渐高效,人类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尤其是五天工作制的实行,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增加,休息时间基本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一,从工作中解脱出来的现代人,渴望放松身心、回归自然、休闲健身。休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伴随现代化过程而社会高度发达、物资极度丰富后人们越来越重视的精神领域和生活方式,成为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向。体育源于生产劳动、宗教祭祀、军事训练等,然更多是为了个体快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而创造的工具、器具和玩具,旨在人的全面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运动休闲是对军事色彩浓厚的体育、社会强制约束性体育、舞台助乐消遣的体育的一种创新。人在运动休闲之中,身心得到充分舒展,个性得到显著彰显,个体社会独特性更加明显,参照美学心理学关于艺术起源的游戏论和体育人类学关于“游戏的人与人的游戏”的观点,得出审美游戏与运动休闲在个体自由创造上都大有裨益,游戏活动与运动休闲中美的发现和创造是密切关联的。运动休闲可以让个体获得充分的自由,而身体和心灵的自由明显激发人的创造性,有助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主张的自我实现的达成。

4 结语

社会现代化是必然趋势,处于其中的人在不断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身体和思想都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健身方式、教育方式、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可以显著提升人的身体素质,抵抗人的异化趋势,增强人的意识品质、道德素养、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更加适应现代化生活和市场经济,开辟一片可以放松身心、休闲娱乐乃至自我实现的领域,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跃进。学校体育包括社会终身体育教育理论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的现代化创新,应该立足于社会现代化的广阔背景中,始终围绕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中心目标。

[1]何远梅,韩会君.论世纪转换中国体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定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4):7.

[2]赵国栋.现代化的逻辑内涵社会学视角的软实力解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5):22.

[3]沈海伦.人的现代化视野下的体育教育价值[J].体育研究,2006(9):161.

[4]单培勇,高居家.人的素质与人的现代化内涵评估界定及内在关系——基于概念属性的学理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14(1):83.

[5]胡小明.小康社会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10):8-16.

[6]于德山.追寻体育的人文精神价值——胡小明教授学术访谈录[J].体育与科学,2013,34(2):19.

[7]胡小明.体育的价值区域与探索路径[J]体育科学,2007,27(11):9-14.

[8]杨文轩,冯霞.体育与人的现代化[J].体育学刊,2003,10(1):3.

[9]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0.

On the Path of PEPromoting People'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ization

LILuyu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545, Guangdong, China)

李禄玉(1989—),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现代化体育发展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教师发展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