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2019-11-22刘倩

绿色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道路绿化海绵城市景观设计

刘倩

摘要:指出了构建海绵城市是我国发展可持续社会所提出的重要战略之一。建设具有海绵作用的道路绿化设计,有助于使城市蓄水功能得以增强,减少城市内部水分流失,促使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水平的提升,助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结合工作经验,重点探讨了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以期促使我国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海绵城市;应用

中圖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065-02

1引言

我国城乡建设和住房部于2014年10月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在这一文件中明确定义了海绵城市:“具体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应对自然灾害或是环境变化方面有着较好的‘弹性,海绵城市在暴雨季节或是雨水多的季节吸水、渗水、净水、蓄水,等到城市需要用水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进行利用”。构建海绵城市最核心的举措就是低影响开发(LID),其原理为,在进行人工系统开发建设时,最大程度的降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尽可能保证开发后的水文特征与开发前保持一致性。为此,既需要对原有的自然水系加以保护,还需要对城市绿地加以重视,作为城市与大自然重要的物质能量交换场所,城市绿地还发挥着美化城市以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将海绵城市理论运用到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优化道路布局规模,优化管理技术和植物配置,有效衔接城市与自然水系,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灾害应急能力和雨洪管控能力,改变过去城市与周边环境相互独立矛盾的关系,促使二者更好的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2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技术指引分析

2.1截留技术

设计人员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为增强会水面积。通过结构和材料,缓解降雨过程中雨水径流速度,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雨水径流的进行时间。这种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在降水初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雨水径流量的剧增,降低给城市道路所带来的压力,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树干截留等方式来实现。

2.2促渗技术

主要就是指通过扩大材料间的衔接缝隙面积或者是改变地面铺装材料的透水性,促使雨水快速渗到场地内部,将促渗技术应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这样在暴雨季节雨水就可以通过铺装材料的缝隙及时有效的渗到土壤层。在炎热的夏季,则能发挥土壤通风换气通道的作用,进一步减少城市干岛效应。

2.3调蓄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指净化初期雨水,获取一定量的雨水,通过下渗处理后回收利用或者是补充水资源,调蓄技术能使雨洪峰值流量按得以消减,进一步延缓雨洪峰值流量的产生时间,还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径流污染。植物缓冲带、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是当前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最常见的几种方式,如果在设施内雨水处在饱和状态,则能借助溢流口将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待城市需要用水时则将雨水释放出来,供周边绿地使用。

3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分析

3.1项目介绍

该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项目位于四川成都市锦江区西部,该项目主干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主要设计内容,笔者在研究中,以祝国寺西路和国泰街为例,两条路道路红线都为48m,道路布局均为四板五带式,并且在道路中间设有2m宽中分带,道路两侧分别有12m宽机动车道,4.5m宽非机动车道、2m宽侧分带、4.5m宽人行道、1.5m宽行道树绿带。

3.2设计目标

本次项目设计主要以绿带生态功能为先导,项目的设计主要在最大限度的实现绿带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上,进一步发挥绿带的审美功能,打造一个具备实用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绿化道路景观。

3.2.1生态功能

建设LID雨水开发系统在绿化道路景观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城市、人类以及水的协调发展。根据《指南》当中标准,将道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在80%以上,这样就可真实意义上的达到经过调蓄后3a,一遇重现期道路雨水可以安全地进行排放。

3.2.2视觉形象

该项目以现代、繁荣为主基调,以期最大限度的突出工业景观和居住景观的协调和融合,为城市增加色彩,设计人员通过科学合理的建设,进一步改善道路周边环境,为城市内部创造绿色生态体系。

3.3设计方案

3.3.1分车绿带设计

在本次项目中分车绿带为生物滞留带,因而分车绿带具备自身雨水径流和机动车雨水径流的调蓄作用,在本次设计中设计者考虑到道路等级,车辆数量多,并且雨水径流当中污染物和固体颗粒物比较多,基于此,在本次设计中使用了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图1),绿带设计为下凹式的绿带设计,绿带顶部有0.2m深的有效蓄水。

通过对图1的分析可以看到道路中分带位于道路横坡顶拱,这样的设计使横坡方向的雨水无法汇集在一起,通常情况下如果道路道路纵坡值>横坡值的时候,绿带就会发挥截流道路中线附近的。因此,设计人员在道路纵坡方向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中分带道路转弯处或是路口起止处设置孔口道牙,同时还需要在道路入口处铺设砾石带,通过这样的设计,起到能截留或是消除直径>1mm的颗粒物,减少污染,在道路侧分带的设计注意一定要尽可能的收集机动车道的雨水径流,车行带来的尘土、垃圾较多,并且径流量大、污染严重。对此,就需在机动车道设置孔口道牙,同时还需在开口的一侧设置0.5m的滞留带和砾石带,通过这样的举措,促使流入绿带径流量的增加,以便更好地达到蓄存、人渗、净化的目的,处理好雨水排放或是溢流问题,侧分带每间隔50m设置溢流口,并且保障其与市政雨水管道进行有效的连接,此外,还需在>1%的道路纵坡路段,合理设置挡水堰。

因为道路宽度,因此在本次设计中使用简约的规则式种植形式,这种形式主要以中分带为轴,道路两侧分带对称布局,在本次项目设计中考虑到道路侧分带吸收雨水径流流量和方向等问题,故而在机动车道缘石内侧0.8m的地方主要以草坪为主,相应的离机动车较近的一侧1.2m,在该处种植了抗污耐湿型绿篱,这样的设计进一步丰富了绿带的高低层次。中分带着重塑造景观带。一方面充分发挥道路周边的用地性质,另一方面又彰显道路的特色。在紧邻居住区路段设置景观组团,使道路人文气息得以增强。

3.3.2行道树绿带设计

在该项目中人行道路铺装和行道树绿带承担着非机动车和人行道雨水调蓄作用,行道树绿带主要是运用的树池式单排列植布局方式,具体见图2,笔者在本次项目的设计中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雨水可以通过透水砖及时有效的渗入到土壤层。使用了自透水下垫面铺装方式。树池周围使用的是平缘层,这样一来就可以让人行道雨水径流快速的流入到LID树池。为吸收非机动车道的雨水径流,还需在LID非机动车道一侧设进水孔,此外,还需在行道树四周向内科学合理的设置碎石缓冲带或是地被带,从整体上促使树池对雨水的截留量提升,进而让树池水土流失得以减少。

3.3.3路侧绿带的设计

路侧绿带的功能和作用就是雨水的排出与储蓄,其功能性与美观性是在设计时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第一步是将植被利用起来形成缓冲带,过滤雨水,然后将绿地设置成下沉式绿地,把雨水进行再次的过滤和净化,最后储存备用。因为周边有较多的居民,设置时在远路段设有观赏区域,以便于人们观赏同时满足人们生活所需。植被的色彩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不同季节的道路景观,不仅能够有效地将观景的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同时也使其极具观赏性,从而形成了人、道路景观、交通协调的良好画面。

4结语

在城市建设方面,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将传统市政“灰色”管网与“绿色”海绵技术充分融合起来,不仅能够将雨水进行有效的管控,还可以将城市水生态进行修复,提高了城市防涝能力,保护和珍惜水资源,同时提升了绿化带的审美功能,让大家得到美的享受,充分地展现“海绵城市”系统的可持续性、生态性、低能耗性等理念,降低了市政建设的投资。

猜你喜欢

道路绿化海绵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提升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