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IGN的奠基之战:法国影片《干预》评析

2019-11-20窦超等

轻兵器 2019年11期
关键词:劫持者法军狙击步枪

窦超等

法国影片《干预》宣传海报

影片内容概要

1976年的法属索马里是法国的最后一块殖民地,那时,世界反殖民独立浪潮风起云涌,这里也酝酿着民族独立的暗流。但法国为了保住自己的殖民地,仍然试图利用军事力量对当地的民族独立运动进行镇压。

影片《干预》中, 劫持者头目巴卡德使用法国M1950手枪,逼迫司机将校车开往边境

影片中,法国国家宪兵队队员使用转轮手枪和卢格P08手枪射击

这一年的2月3日是星期二,1辆运送法国军事基地内军人孩子上学的校车,像往常一样接孩子们去上学。当孩子们都上车后,突然有4个黑人冲上车将校车劫持。他们逼迫校车开到法属索马里和索马里的边境。原来,这伙以巴卡德为首的劫持者企图将孩子们劫持到索马里境内,目的是迫使法国放弃对法属索马里的占领,以使其获得独立。车上1名男孩的父亲发现校车被劫持后,赶紧报警。冲出市区的校车随即遭到法军追击。在快要到达索马里边境时,校车被阻车器扎破车胎,被迫停在法军、索马里军队检查站之间的地带。在劫持者将校车司机释放,由他向法国方面提出放劫持者进入索马里的要求后,法军获悉车上有21名人质。这些人质大部分是法国人,但也包括2名美国人和少数当地人。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法国方面成立以当地驻军——外籍军团的法夫拉特将军为首领的指挥部。但法夫拉特的手下都是正规军,其装备和训练都不适于解决这样的劫持事件。为此,法国一方面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劫持事件,另一方面下令动用以安德烈·格瓦尔为首的法国宪兵队前往现场,准备以武力解决问题。格瓦尔率领皮埃尔、洛卡、坎普和拉林等4名部下,乘飞机飞往法属索马里。与此同时,学生们没有到校的情况引起了他们的老师美国人简小姐的注意。随后,简就跑到劫持现场自愿到校车上照顾学生们。

到达现场后,格瓦尔发现那里还有一个美国人。这个名叫罗布·谢弗的美国人自称只是来观察,但实际上他是美国派来协助处理事件的军事顾问。当天夜里,格瓦尔冒险潜入到校车附近进行侦察,以获取现场情报并制定作战方案。返回后,他向法夫拉特报告说,打算以5支狙击步枪实施同步射擊,一举击毙车上的4名恐怖分子,继而解救被劫持的孩子。法夫拉特开始并不相信这种战术能够成功,但在没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也只好采纳格瓦尔的计划。格瓦尔率4名队员全部使用狙击步枪,迂回占领了位于校车侧面的一处位置较高的狙击阵地。

此时,法国决策层指令一个发起武力攻击的条件,即格瓦尔的人只能等到校车上仅有1名劫持者时方可开枪,以防止万一狙击失败,孩子们遭到严重死伤。就在格瓦尔和队员们耐心等待开火时机和命令时,他们发现对面索马里边境哨所里突然增加了很多士兵,而且装备有2挺MG42机枪。格瓦尔担心这些人会对他们产生威胁,因此请求法夫拉特将军必要时指挥其部下对索马里哨所实施压制。

这时,意外再次发生。在法军军官拉赫玛尼带人给车上的人送食物时,1名女孩突然跑到拉赫玛尼的背后,希望得到庇护。但巴卡德不允许女孩离开,并且射杀了试图保护女孩的拉赫玛尼。格瓦尔等人虽然有所准备,却因为射击条件不充分而被迫放弃。此后,索马里方面派人来与巴卡德接头,计划当天夜间派车将劫持者和孩子们全部接到索马里境内。

就在这时,巴卡德同意简带着一个受伤而且伤口已经感染的男孩离开。在法军指挥部,简将劫持者的有关情况告诉了格瓦尔。格瓦尔要求简控制孩子们,不要在他们开枪时乱动,简却表示无法做到。最后,他们商定在提供给孩子们的饮料中加入安眠药,让孩子们睡着以防止被误伤。为了加强火力,格瓦尔请谢弗加入队伍,使用借来的步枪一起实施狙击。

饮料由简送到车上后,孩子们在喝完后都昏昏睡去。但这时上面的命令仍然是要求车上只有1名劫持者才能开火,而且法夫拉特将军担心实施火力压制会引发与索马里的战争,不同意对索马里哨所开火。格瓦尔在征求手下意见后,决定不再等待,立即准备开火。这时,1名劫持者离开校车到索马里哨所休息。格瓦尔随即下令实施狙击,车上的4名劫持者(其中包括1名从索马里来的司机)都被击毙。正在休息的劫持者听到枪声返回车上,他正要开火杀人也被狙杀。这时,索马里哨所发现了狙击手的位置,立即向他们和校车开火。格瓦尔和皮埃尔在原地掩护,另外人冲入校车去解救人质,谢弗开车接应孩子们。

经过一场激战,法国国家宪兵队击退了索马里部队,法夫拉特的部队也在最后时刻冲上来支援,最终救出了简和孩子们。但遗憾的是,一个名叫露易丝的女孩中弹死亡。

这次行动的3个多月后,法国国家宪兵队正式命名为国家宪兵干预队(GIGN)。一年多后的1977年6月27日,法属索马里正式独立,成立吉布提共和国。

真实事件回顾

影片中,使用AK系突击步枪的劫持者

发生于1976年的法国GIGN反劫持事件,其很多真实细节与《干预》影片中描述的细节不同。了解这一真实事件的发生过程,对于民众更好地理解影片内容很有帮助。

1976年2月3日8时,4名索马里海岸解放阵线组织成员在吉布提市(该市是当时法属索马里的首府)劫持1辆校车。这辆校车是当地法国军事基地子弟学校的车辆,车上有30名6~12岁的学生,还有1名司机和1名社会福利员。劫持者逼迫校车司机将车辆开到距索马里边境哨所180m处,提出法国同意法属索马里独立的最后通牒,如果36小时后不答应就枪杀人质。法国一面与劫持者谈判,一面派出宪兵队准备武力解决。宪兵队当时由克里斯蒂昂·布鲁托中尉指挥(他也是这支部队的创始人),他将率9名队员前去执行这一任务。布鲁托在法国国防部接受任务时得知,法国获悉这次劫持事件得到了索马里军事当局的默许,他们有可能对营救行动造成麻烦。为此,法国政府命令一支当地驻军做好准备,以支援宪兵队的行动。

布鲁托率队于4日0时45分出发,到达现场后亲自进行现地勘察,并协调与法国驻军的行动安排,以使其在必要时予以火力支援。此时,除了车上有4名劫持者外,车下又多了1名劫持者。这就要求狙击手在射杀车上4人的同时,还要射杀车下的1名劫持者。

FR-F1狙击步枪是影片中法国宪兵队狙击手的主要武器,该枪在护手后方装有可向前折叠、高度可调的两脚架

经过一番研究后,布鲁托将9名队员分成3个小组,呈三角队形在拂晓前部署在校车周围,并进行了严密伪装。这些队员顶着烈日进行潜伏,以等待有利时机一起开火。到了4日14时,劫持者同意给车上的孩子送食物。按照布鲁托的安排,这些食物里被放入了镇定剂。30个孩子吃完饭后都昏昏睡去,从而为狙击手的射击提供了条件。经过长达10个小时的等待,15时47分,布鲁托确认所有劫持者都被狙击手锁定。于是,他果断下达射击命令。随着枪声响起,5名恐怖分子应声倒地。索马里哨所士兵发现后,立即开火阻止宪兵队接近校车。他们很快就遭到法军的火力压制,布鲁托等人得以登上校车救走人质。不幸的是,这一过程中1名女孩被枪弹击中死亡。

最后,宪兵队成功解救了全部人质,宪兵队队员无一伤亡,可以说这是一次近乎于教科书式的反劫持行动。

影片中的轻武器

从武器道具角度来看,《干预》影片是比较出色的,基本反映了当时包括国家宪兵队在内的法国军队、索马里军队和劫持者的真实装备情况。例如,偏爱转轮手枪的国家宪兵队装备了两种转轮手枪,还有些出人意料地使用了一支长枪管的卢格P08手枪,劫持者使用的AK系突击步枪和索马里军队使用的较为杂乱的轻武器,都带有那个时代独有的特征。

在影片一开始劫持者控制校车时,因为是在市区内,所以劫持者并没有立即亮出其携带的AK系突击步枪,而是由其头目巴卡德使用一支法国M1950手枪逼迫司机将校车开往索马里边境地区。此后,在巴卡德被击毙,校車遭到索马里军队攻击时,女教师简也曾使用法国M1950手枪进行还击,令她的学生大感惊诧。

在校车上与索马里军队交火的法军狙击手,其手持的FR-F1狙击步枪两脚架呈向前折叠状态

影片中,狙击手皮埃尔在阵地上清洁FR-F1狙击步枪枪机

M1950手枪的外形很有特点,其套筒后部设有一个明显的突起,这个突起上设有手动保险。这种手枪是法国查特勒尔特兵工厂(MAC)生产的。要了解这种手枪的情况,还要从其前身M1935手枪说起。M1935手枪的研发要追溯到一战结束后的法军手枪更新计划。起初,法国军方要求新型手枪配用9×19mm卢格手枪弹(即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但是当时包括柯尔特M1911、卢格P08、毛瑟M1912、伯莱塔M1915手枪,加上几种法国本国研制的手枪都未能入选。

1927年6月,法国军方修改了新型手枪的指标要求,将手枪弹由卢格弹改为7.65mm MAS手枪弹。这种手枪弹也称为7.65mm军用与民用手枪长弹,具有质量轻、后坐力小的优点,但同时带来的缺点是停止效果欠佳。1935年,法军选择了4种手枪继续进行测试,其中就包括由法籍瑞士裔查尔斯·皮特设计的SACM手枪。该枪由法国SACM公司生产,故名SACM手枪。

1934年,SACM手枪由皮特在美国M1911手枪基础上改进而成,并且在法国获得发明专利。该枪被法国军方选中后,命名为M1935A手枪。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原理,全长189mm,质量0.73kg,弹匣容弹量8发。二战时期德国占领法国后,该枪的生产暂时中止,直到二战结束后才恢复生产。生产中止之前,该枪曾经过少许改进后命名为M1935SM1手枪。据有关资料统计,M1935A、M1935SM1手枪共生产82764支,曾经是法军的制式装备。

二战后,法国军方认为7.65mm枪弹威力不足,与此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流行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引起了法军的兴趣。1946年10月,法国陆军决定采用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作为新型手枪的枪弹,以替换其当时装备的多达5种口径的各式手枪弹。圣·埃蒂安兵工厂在M1935A手枪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改用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于1950年设计定型后被法国军方采用,命名为M1950手枪。

1953年3月,M1950手枪开始正式量产并装备法军,到1978年停产时共制造34万余支,产量大大超过其原型枪。M1950手枪外形、总体结构和自动原理与M1935A的基本相同,全枪长192mm,质量减轻到0.68kg,容弹量增加到9发。

M1935A、M1950手枪最明显的外在特征就是手动保险位于套筒后部,以至于套筒后部设有明显的突起。其余部分的外形特点与美国M1911有不少类似之处,只是尺寸要小一些(M1911手枪全长216mm)。其独特的手动保险能有效地锁定击针,使得射手在锁定手动保险后依然能够轻扣扳机令击锤归位。作为法军大量装备的制式手枪,M1950手枪也会随法军进入其殖民地,落入当地人手中是非常可能的。因此,巴卡德使用这种手枪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作为影片中法国国家宪兵队的主战武器,FR-F1狙击步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在今天看来外形有些土气的狙击步枪,曾经长时间作为法国特种部队的主力狙击步枪。早在1950年代初期,法军就发现自己缺少一种射击精度高的专用狙击步枪,因此提出了研制新型狙击步枪的要求。但是,最初法国军工企业试图将一些普通步枪改装为狙击步枪,经过试验后发现其性能无法满足军方的要求,最后都无果而终。

到了1960年代初期,圣·埃蒂安兵工厂开始重新设计新型专用狙击步枪。这种狙击步枪是在MAS36非自动步枪和MAS49/56半自动步枪基础上改进而成,采用这两种步枪的很多相同的部件,并且配用的枪弹与上述两种步枪相同,都是使用7.5×54mmMAS步枪弹。

皮埃尔清洁枪机后, 将其装到枪上

FR-F1狙击步枪为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采用10发弹匣供弹。其枪管前部安装具有消焰、制退作用的膛口装置,护手后方装有可向前折叠、高度可调的两脚架,枪托上装有贴腮板。由于设计年代较早,其木质枪托和贴腮板都是固定式的,不能进行调节。FR-F1狙击步枪采用3.8倍放大倍率的M53光学瞄准镜,有效射程800m。这种狙击步枪研制成功后,通过了法国军方的测试,于1964年定型,随后装备法军,成为其伞兵和特种部队的中远程狙击武器。

FR-F1狙击步枪质量5.2kg,全长1138mm,战斗射速10~15发/分。该枪后来还有一种配用7.62mm NATO枪弹的型号,这是北约国家统一采用这种枪弹后法国被迫改进的。由于7.5mm枪弹和7.62mm NATO枪弹外形尺寸相差不大,更换枪弹后的FR-F1狙击步枪与原来的型号外形近似。为了让部队能够识别这两种使用不同枪弹的型号,兵工厂特地在其机匣左侧分别标注7.5mm、7.62mm字样,以示区别。除了这两种军用型外,FR-F1狙击步枪还有多种民用型号,如FR-F1B运动步枪、改装的猎枪等。

手持MAS49/56半自动步枪的格瓦尔,该枪枪口装有制退器兼枪榴弹发射装置,在准星座上装有折叠式枪榴弹专用瞄准具

使用MAS49/56半自动步枪的美国人谢弗,该枪加装了光学瞄准镜

FR-F1狙击步枪一直列装到1980年代中期,才被其改进型FR-F2狙击步枪取代。FR-F2狙击步枪的改进之处:将原有的木质护手改为外覆一层塑料的金属护手;增加两脚架强度,并将其安装位置改到机匣前端,便于射手进行高度调节;枪管上增加一个塑料隔热套,以减少射击时热气对瞄准镜的干扰,这也成为其与FR-F1外形上的最大区别;光学瞄准镜的放大倍率由原来的3.8倍改为6倍,提高了远距离射击能力。FR-F2狙击步枪大量装备法军,直到近年来才逐步被更新的PGM型Ultima Ratio(意为最后手段)狙击步枪取代。

影片中,当格瓦尔发现狙击手的人数不足,难以保证一举击毙全部劫持者时,就邀请作为顾问的美国人谢弗来加强火力。谢弗是1名参加过越战的老兵,他使用一支装有光学瞄准镜的步枪参加了战斗。这支步枪显然不是专用狙击步枪,而是法国MAS49/56半自动步枪。

MAS49/56半自动步枪的性能非常优秀。该枪由圣·埃蒂安兵工厂设计,其用途是替换同样是该兵工厂设计的MAS36非自动步枪。

MAS49半自动步枪是在MAS39、MAS40步枪基础上不断进行完善改进而成的,其直接前身是较为成熟的MAS44半自动步枪。经过设计完善后,该枪于1949年7月正式定型投产,被命名为MAS49半自动步枪,并于1952年正式装备法军。

MAS49半自动步枪与早期的FR-F1狙击步枪一样,都使用7.5mmMAS枪弹。其全长1100mm,质量4.7kg,采用10发弹匣供弹。

MAs49半自动步枪的射击精度很高,使用机械瞄準具就可以对400m距离上的目标实施精确射击。其还在机匣左侧装有导轨,可以快速安装M1953 APX L806型光学瞄准镜,这使其具备对800m处的目标实施精确射击的能力。

1956年,圣·埃蒂安兵工厂又对MAS49步枪进行改进。改进之处:护手缩短;枪口装有枪口制退器兼枪榴弹发射装置(MAS49步枪需在枪口加装专用枪榴弹发射器才可以发射枪榴弹),可用于发射杀伤、破甲枪榴弹;在准星座上装有折叠式枪榴弹专用瞄准具等。改进之后,该枪命名为MAS49/56半自动步枪,其长度缩短到1010mm,质量也下降到3.9kg。这种型号于1957年投产,除装备法军外,还装备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队。MAS49/56半自动步枪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78年,才被FAMAS突击步枪取代。可以说,基于该枪良好的射击精度,在没有专用狙击步枪可供使用的情况下,谢弗选用这支枪是很有道理的。

MAS49半自动步枪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可靠性极好,而且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其整个枪机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拆卸并进行清洁。在恶劣的环境中,该枪表现也非常好,这也使得其衍生型号FR-F1狙击步枪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FR-F1狙击步枪的这一特点在《干预》中也得到了展现。

影片中,法军狙击手皮埃尔之所以敢在阵地上拆卸并清洁FR-F1狙击步枪枪机而不怕贻误战机,正是出于对其较高可维护性的信赖。

影片中,还有一种装备法国外籍军团的枪械画面一闪而过,这就是当时法军的制式冲锋枪——MAT49冲锋枪。该冲锋枪同样是圣·埃蒂安兵工厂的产品,于1946年开始研制,于1949年完成定型并于次年开始批量生产装备法军。

MAT49冲锋枪结构非常紧凑,全长只有460/720mm(托缩/托伸),质量3.5kg(不舍弹匣),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这种冲锋枪之所以获得法军青睐,得益于其结构简单,坚固可靠,大部分零部件采用冲压件,便于大量生产和降低造价。该枪采用与美国M3冲锋枪类似的伸缩式钢丝枪托,非常便于携带。

影片中,法军装备的MAT49冲锋枪的画面一闪而过

法国宪兵队队员将转轮手枪弹的弹头用钢锉进行打磨,以达到类似“达姆弹”的杀伤效果

MAT49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开膛待击,只能全自动射击。其使用两种不同的弹匣供弹,一种是较短的20发直弹匣,另一种则是较长的32发弹匣。该枪的弹匣裙口装置可以充当前握把使用,而且其前部设有便于持握的手指槽。更少见的是,这个裙口装置在不使用时还可以向前折叠到枪管下方,以进一步提高携行性。MAT49冲锋枪为了提高可靠性,在握把后部设有握把保险,以避免枪支跌落时发生意外走火。

MAT49冲锋枪直到1979年才停止生产,产量高达80多万支,是二战后是法军的主力冲锋枪,先后随法军在其前殖民地——越南和北非等战场使用过。因此,影片中驻扎在法属索马里的法军外籍军团装备这种冲锋枪是符合史实的。如果格瓦尔及其队员借用几支这种小巧的冲锋枪,相信他们在掩护人质撤离校车时会更加轻松。

影片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法国宪兵队队员在进行战前准备时,将转轮手枪弹的弹头用钢锉进行打磨。这实际上是在制造“达姆弹”。此类枪弹的杀伤力过大,其弹头因铅芯外露而在击中人体后会发生扩张或破裂(因此,我国民间将其称为“炸子”),于1899年被《海牙公约》禁止在战争中使用。但是,这种枪弹及其变型弹却不被禁止在警用、反恐和狩猎领域使用。

法国宪兵队在此次行动中使用这种枪弹,是不违反战争法的,因为这次行动不是战争行为,而是一次反劫持行动。但是,法国从未将这次事件中的受害者定义为“恐怖主义受害者”,可见其对这次由争取民族独立的当地组织发动的劫持行动的性质是含糊其辞的。如果从这一角度来说,宪兵队改装具有“达姆弹”特征的枪弹,其合法性值得质疑。毕竟,法国宪兵部队属于该国武装部队序列,其接受国防部和内政部的双重领导,从性质上说属于军事警察而不是地方的治安警察。

影片中的战术表现

法国宪兵队的这次反劫持行动,被视为一次非常成功的人质解救行动。但《干预》影片中对行动的细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使得若干细节与真实行动有较大差异。

影片中,格瓦尔的反劫持部署与事件的实际情况基本一样,格瓦尔将狙击手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力量。他指挥4名队员全部使用狙击步枪,意图实施同步射击将车上的恐怖分子一举歼灭。为此,格瓦尔不惜以身冒险,利用暗夜潜入到校车旁边实施侦察,以选择合适的狙击阵地。最后,格瓦尔在一处位于校车北侧的小土丘上选择了狙击阵地。他和队员就利用这个土丘顶部的石块作为射击依托。但是,这个阵地并非正对校车的侧面,而是位于校车的斜侧面。到达阵地后,格瓦尔就给队员逐一指定射击目标,也给临时加入的谢弗指定射击目标。最后,在得不到上级的开火命令的情况下,格瓦尔为了阻止劫持者当晚将人质转移到索马里境内的企图,在通知法夫拉特将军后即率先开火。虽然一轮射击就成功将校车上的4名劫持者全部击毙,但是随后在与索马里哨所的交火和营救校车上的人质时,他们的处境还是非常困难的。笔者推测,这一情节很可能是影片为了突出国家宪兵队的功绩而改编过的。

通过与反劫持行动真实过程的比较,可以看出影片中有几个明显的差异之处。

首先,影片中法国宪兵队使用的狙击手人数与现实情况不符,造成狙击火力的严重不足。最初,格瓦尔只使用包括自己在内的5名狙击手,后来临时加入了美国人谢弗,共6名狙击手。而他们要对付的劫持者却有5人,平均每个目标只有1.2个狙击手对其实施射击,这一比例明显有不足之嫌。而现实情况是,宪兵队指挥员布鲁托中尉一次性投入了9名狙击手,平均每个目标有1.8个狙击手负责狙击。

因狙击手人数不足而造成反劫持行动失败,在实战中有前车之鉴。在1972年联邦德国警方处置“慕尼黑事件”时,就出現了这种情况。当时由于错误的情报,警方只安排了5名狙击手来对付“想象”中的5名恐怖分子。从战术角度看,为确保狙击效果通常要安排2倍于射击目标的狙击手,以形成多方向同时狙击。等到德国警方发现恐怖分子不是5名而是8名时已来不及增加狙击手了,只得按现有态势展开行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警方寄希望于狙击手装备的G3sG 1狙击步枪的半自动射击能力,在短时间内连续射杀多名恐怖分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侥幸心理。正如当时协助联邦德国警方处理劫持事件的以色列反恐专家扎米尔所说的:“即便是对付5名恐怖分子,仅安排5名狙击手也是不够的。我以为他们在机场的其他地方或装甲车阴影里布置了更多狙击手,可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这就是说,当时联邦德国警方的战术方案是由5名狙击手来对付5名恐怖分子,平均只能是1名狙击手负责一个射击目标。可以想见,即使情报没有出现失误,万一有一个或更多狙击手射失目标,就会引发大屠杀。从这一角度说,影片的设计不够专业。

猜你喜欢

劫持者法军狙击步枪
机械图鉴——TAC-50狙击步枪
枪械图鉴——VKS狙击步枪
劫持人质案件中语言沟通能力训练方法研究
为什么竖中指是骂人
在危机谈判中劫持者的心理变化阶段及应对方法
六角大楼
论劫持人质案件谈判中的沟通
劫持案件谈判中的心理关系
法军军服改革的一场风波
法军为何在色当战役中全军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