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慷慨捧出报国心
——记四川建设人守初心担使命的事迹

2019-11-20薛学轩张明建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年21期
关键词:四川建设

文|薛学轩 张明建

守初心,担使命。

如何守?怎么担?

四川建设人一言以蔽之:慷慨捧出报国心。

坚守“初心”忠诚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作为党的儿女——四川建设人忠诚于党,坚守“初心”。

“忠诚”体现在始终把百姓的愿望当作第一信号,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百姓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围绕民生,着力把“初心”融入“特色产业富民,新村建设惠民,基础设施利民,公共服务便民,创新管理安民”等五大民生工程之中。

而这些民生工程尤以“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而牵动人心。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2013年至2017年,5年间全国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这让巴山蜀水棚户区居民实现安居梦的愿望变得更加真切,也让四川省的棚改信念更加坚定。然而,摆在四川建设人面前的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要在5年时间改造危旧房棚户区150 万户,占全国15%。

面对繁重的棚改任务,四川如何担当?

面对诸多拆迁的难题,四川如何破解?

面对矛盾重重的诉求,四川如何应对?

建设人在成都市先行试点,用“北改”提供样本模式。这一被称为“成都最大的民生工程”的北城改造,让246 万城北居民等来了朝思暮想的幸福。

曾经的成都市城北片区,产业结构低端,基础设施短缺,城区形态老化,交通拥堵,治安复杂,是成都发展的痛点。它直接关系到246 万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影响成都1400多万市民生活品质和四川首位城市的形象。

如何让城北华丽转身?

“四态合一,突出特色”是成都市北改嬗变的关键所在。即现代化城市形态、高端化城市业态、特色化城市文态和优美化城市生态,构勒出“畅通、智慧、宜人、发达”的样貌模式。从形态上,通过规划建设,完善城北片区的基础设施布局;从业态上,根据成都市总体规划,安排城市持续发展要求的高端产业;从文态上,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升片区文化品质;从生态上,北部地处成都上风口,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生态质量。

这是一场与群众幸福指数息息相关的民生战役,拆的是旧房,暖得是民心,而在195 平方公里的改造区域内的“北改战场”上,战鼓声声,擂出的同样是民意回响,在“北改”棚户区改造项目近300 个,惠及15万之多居民,启动了上万套安置房,曾经脏乱差的城北二元化结构被破解,大大改善了城北人民的人居环境,电力、供水、污水处理及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配套也全面升级。

“北改”改变了什么?对市民而言,改变的是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对城市而言,改变的是生产力布局和传统业态转型,取而代之是一批具有国际化水准、代表产业高端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催动成都北部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同步提升,新建项目达401 个,投资规模达2503 亿元,投资增速超全市18.3 个百分点,“极核效应”已经显现,“繁华中轴线”正在由北向南扩张挺进。

其实,成都市“北改”仅是全省棚改“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更多的危旧房棚户改造围绕着“北改模式”似众星捧月而璀璨夺目,似百花争艳而绚丽多彩。

在彝区,“彝家新寨”工程的实施,让凉山彝族自治州14 万户、63 万贫困群众住进了舒适的新寨楼。

在藏区,“牧区定居”工程建设,让幸福的花儿在藏族群众心田里绽放,58 万藏族牧民有了新家园、新生活。

在老区,“巴山新居”工程的推进,产村相融新村定居占2000 多个,让30 万山区农民挪旧窝住新房,过上了好日子。

在灾区,最近10年来,四川连续发生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地震、“4.20”雅安地震和“8.8”九寨沟地震,惨烈空前,许多西方媒体断言“四川难以破解灾后重建世界难题”。在大灾面前,四川建设人一路悲歌,一路壮行,坚持“集约、智能、生态、绿色、低碳”的理念,努力建设和谐人居,福祉人居。今天,当人们再次将目光投身这三片曾经伤痕累累的土地,看顾到的是崭新家园,感受到的是盎然生机,在15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完成城镇再造,为2200 多万受灾民众重建家园,让破碎的山河焕然一新。

穿越历史,时间拉回到1259年前的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的茅屋里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不朽诗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今,杜甫的美好愿望再现在巴蜀大地上,“十二五”期间,四川统筹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33.1 万户,2016年更是登峰造极,35 万户农户旧房改造目标已完成36.9 万户,实现了住房城乡建设厅时任厅长何健提出的“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庄严承诺。

放飞“初心”梦想

破解“蜀道难”是四川千百年来的梦想。

曾经的“蜀道难”严重制约着四川的发展,大诗人李白浩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梦想的放飞,是责任的诠释;国家的使命,是时代的担当。

四川建设人破解“蜀道难”是放飞“初心”梦想最精彩的一幕。从新中国第一条成渝铁路、新中国第一条电器化宝成铁路,到32.5 万公里居全国第一的公路总里程、30 多条、再到民航运输机场11 个,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国际机场为核心,已经向国内外136 个城市划出射线,共开通国际航线33 条,双流国际机场成为我国第3 个可停靠、起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空客A380 的城市,天府国际机场是目前仅次于北京新机场,有中国第二大新机场之称,对深居西部内陆的四川而言,交通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将“蜀道难”的千古喟叹,变成如今“蜀道通”的美好现实,意味着有了谋求发展的更大空间,拉近了四川与全国、四川与世界的时空距离,让四川跨越千山万水牵手世界。目前,四川已与世界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共赢的经贸易关系,世界500 强有350 多家落户天府之国,开放合作将跃上更大平台、更高层次。

“蜀道通”为“西部大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这一美梦在四川变成现实?四川建设人从四个方面“圆梦”。

——圆梦“新型城镇化”。全省2032 个建制镇,其数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却是“苗多不壮”,总承载的人口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4 个百分点。“后发”变“奋发”,通过优化城镇布局、避免“一城独大”,优化城镇形态、避免“千城一律”,优化城镇结构、避免“盲目扩大”,优化城镇特色、避免“水泥森林”等“四个优化”,加快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公园城市、产业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打造“环境‘青而绿’、产业‘特而优’、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为特色的小城镇。目前,全省277 个小城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数量居全国第一,2018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 个百分点,形成了由1 个超大城市、6 个大城市、6 个中等城市、138 个小城市和1904 个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千姿百态,美仑美奂,实现了乡村四川向城镇四川的华丽转身。

——圆梦“环境优美化”。创优美环境,给人以舒适感。什么是舒适?体现在“水清、天蓝、地绿”三大亮点上。建设人用心良苦,始终坚持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始终坚持科学规划重点管好城市“红线、绿线、蓝线、黄线和紫线”;始终坚持从顶层设计上构筑了防治“雾霾、垃圾、扬尘“三大污染源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玉宇澄清巴蜀埃,做到垃圾分类实现生态化,垃圾利用实现资源化,垃圾处理实现无害化,是全国第一个破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难题的省份、是全国第一个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的省份、是“创造我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里程碑”的省份。

——圆梦“产业高端化”。2018年四川完成建筑产业总产值145333.4 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223.7 亿元,占全省GDP 比重7.9%;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5.5%,居西部第1 位、全国第5位。2019年,四川前三季度已完成建筑产业总产值7708 亿元。然而,传统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管理粗放,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能耗过高,科技创新不足等短板,如何在信息化与工业化“双加速”时期转型升级?“五力”激活成长“核”动力。即科技竞争力,从“数量取胜”转向“质量取胜”,构筑建筑业之“核”;结构竞争力,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塑造建筑业之“形”;品质竞争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铸造建筑业之“范”;绿色竞争力,从“粗放发展”转向“绿色发展”,打造建筑业之“美”;人才竞争力,从“建筑工人”转向“产业工人”,凝聚建筑业之“本”。如此“五力”释放“核新”竞争力,以成都中铁二院为例,开拓创新,产业升级,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杰作是遂渝铁路无渣轨道。她是国内第一条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无渣轨道干线,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实现了中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技术重大突破,该项目的实施,为我国中长期铁路规划的1.6 万公里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极其显著,因而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圆梦“推进信息化”。四川,优势在盆地,瓶颈也在盆地,四川盆地之富饶,成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而盆地之偏僻闭塞,导致四川信息不通,发展落后。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的时代,四川的出路在何方?省委省政府运筹帷幄,提出“走出内陆盆地,迈向发展高地”,从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到开启“互联网+”行动计划;从组织“光网四川”建设到“数字四川”的飞速发展,信息化闯出中国范儿,第一个建成全光网省,第一个建成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第一个建成省级数字化城管平台,第一个建成省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平台,2018年4月,在首届数字中国峰会上,四川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面向全国71 个部门、37 个地方征集的147 个最佳实践成果案例中脱颖而出,被遴选为30 个佼佼者之一,成为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和四川省的唯一入选者,标志“数字四川,加速发展”。

书写“初心”华章

给历史造碑的是人,给人造碑的是历史。

历史记载着人间辉煌,在当代世界建筑史上,赫然显示着四川建设人所开创的两座丰碑,她们分别是成昆铁路和川藏公路。

在联合国总部,展示着象征人类征服大自然和进入宇宙空间的三件宝物:一件是以成昆铁路为主题的象牙雕像,另两件分别是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来的月岩和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

成昆铁路,穿越地质大断裂带,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而它的修建,为人类在复杂山区建设高等级铁路创造了成功范例,堪称世界建筑史上奇迹。

如果说成昆铁路是在“筑路禁区”创造的奇迹,那么川藏公路却是“人类创史之举”的丰碑。川藏公路东起成都市武候区衣冠庙,西止拉萨市川藏公路纪念碑,南线全长2115 公里,北线全长2414 公里,横跨逶迤的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崇山峻岭之间,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险峻,施工难度最大的公路,数十万四川筑路大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莽莽雪山,硬是在世界屋脊上,打通与世隔绝的“天路”而光耀世界。

光耀世界,从三次获得国际大奖的成都活水公园到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成都府南河工程,从荣获“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称号的水磨镇到开启世界时代的阆中古城……座座丰碑映宇寰。

这些伟大奇迹的背后是什么?

奇迹的背后,挺立着大写的“人”,威武雄壮的四川建设人,创造奇迹的四川建设人,跨出盆地变成“龙”,生龙活虎的当是四川建筑业的龙头老大——华西集团。从2009年开始,华西集团创建对外投资板块,从承建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竣工,到承建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新建办公楼的落成;从东非、西非、南非,到东南亚、南太平洋及中东等28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工程总承包,他们凭着一流的工程质量和服务,赢得良好的国际信誉,三次获得国际奖项的成都市河水公园,就是他们的杰作之一。

河水公园,建造者匠心独运,秉承“天人合一”“人水相依”的理念,通过对生物自洁功能的发掘,进行水处理和环境利用,营造园林景观和公共空间,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向人们展示被污染的水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过程,对人们的环境生态观产生深远影响,其魅力所在,因而3 次获得国际大奖。

猜你喜欢

四川建设
A gift I treasure
Pingtan in Suzhou
四川移动
四川移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