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2019-11-19韩晴芦霜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问卷疾病质量

韩晴,芦霜

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卒中、出血性疾病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有关[1]。研究表明,心房颤动发病率随年龄而变化,多数心房颤动患者年龄为65~85岁[2-3];60~70岁患者受心房颤动影响达3.7%~4.2%,≥80岁患者受心房颤动影响达10%~17%[4]。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出,心房颤动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虚弱、心悸、呼吸短促、胸痛、睡眠困难和社会心理困扰[5]。DUDINK等[6]研究表明,与心血管疾病不伴有心房颤动患者相比,心血管疾病伴有心房颤动患者日常活动更受限,健康状况更差,因此临床医护人员更应该重视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CIPORA等[7]研究表明,有较高疾病接受度患者更能保持积极的身心调适能力,并对自身疾病康复和促进健康生活具有较大益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接受度,从而获得更高的健康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连续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160例,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纳入标准:(1)年龄50~85岁;(2)至少接受抗凝治疗3个月;(3)受教育程度为小学以上水平并具备基本的识字阅读能力。排除标准:(1)瓣膜性心房颤动;(2)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或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Ⅲ级;(3)调查问卷填写不正确或不完整;(4)痴呆、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本研究经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是否独居、职业、吸烟史(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或以上者)、饮酒史〔饮酒量的判定标准:将1杯标准饮酒量定为12 ml酒精(乙醇),即360 ml(12盎司)啤酒或180 ml(6盎司)葡萄酒或酒精浓度为9的饮品45 ml(1.5盎司),其中中度饮酒:男性≤2杯/d,女性或男性65岁以上≤1杯/d;危险饮酒:男性>14杯/周或1次性饮酒>4杯,女性>7杯/周或1次性饮酒>3杯,≥3次/周,连续4周中度饮酒以上即为有饮酒史〕、患病时间、合并症、治疗药物〔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VKA)、新型口服抗凝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NOAC)〕及欧洲心律协会(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ERHA)分级[8],其中ERHA分级为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及病史进行分级,Ⅰ级:无任何症状;Ⅱ级:症状轻微,日常活动不受影响;Ⅲ级:症状严重,日常活动受影响;Ⅳ级:致残性症状,无法从事日常活动。

1.2.2 中文版疾病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Illness,AIS)[9]中文版AIS包括8个条目,主要描述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困难和限制,包括:(1)我很难适应疾病带来的限制;(2)因为健康问题,我不能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3) 疾病有时候让我感到自己很无用;(4) 疾病使我比想象中更依赖他人;(5)疾病使我成了家人和朋友的负担 ;(6)我的健康状况让我感到自己信心不足 ;(7)我将不可能因足够自给而让自己开心了;(8)因为我的疾病,我想我周围的人会经常感到不舒服 。量表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完全同意=5”“部分同意=4”“同意与不同意相等(没有意见)=3”“部分不同意=2”“完全不同意=1”,总分8~40分,其中8~18分为低接受度,19~29分为中接受度,30~40分为高接受度。

1.2.3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10]WHOQoL-BREF共29个条目,其中包含2个独立分析的问题条目,旨在了解患者个体的主观感受;包含3个特有的条目,即家庭摩擦情况、食欲和自我评分;其余24个条目分为四个领域,即生理领域(7个)、心理领域(6个)、社会关系领域(3个)和环境领域(8个),各领域得分按正向记(即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WHOQoL-BREF得分根据公式转换成百分制,即转换后得分(百分制)=(原来得分-4)×(100/16),保留整数部分。

1.3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由研究人员在患者入院后3 d内发放,向患者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人员运用统一的指导语向患者说明问卷的填写方法与注意事项,由患者本人回答所有问题,如有疑惑,在场发放问卷的研究人员会予以解释。调查问卷不记名,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并检查,如发现错填或漏填及时向患者说明并更正。回收问卷后根据填写内容进行数据录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 H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发放160份问卷,有效收回15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0%。152例患者中男68例,女84例;平均年龄(68.7±9.1)岁;婚姻状况:未婚12例(7.9%)、已婚86例(56.6%)、离婚21例(13.8%)、丧偶33例(21.7%);受教育程度:小学45例(29.6%)、初中61例(40.1%)、高中/中专30例(19.8%)、大专及以上16例(10.5%);居住地:农村50例(32.9%)、城市102例(67.1%);独居:是33例(21.7%)、否119例(78.3%);职业:有40例(26.3%)、无112例(73.7%);患病时间:<3年73例(48.0%)、≥3年79例(52.0%);合并症:无16例(10.5%)、1~2种32例(21.1%)、3种及以上104例(68.4%);治疗药物:VKA治疗21例(13.8%)、NOAC治疗131例(86.2%);ERHA分级:Ⅰ级19例(12.5%)、Ⅱ级48例(31.6%)、Ⅲ级74例(48.7%)、Ⅳ级11例(7.2%)。

2.2 疾病接受度 152例患者中低接受度53例(34.9%)、中接受度83例(54.6%)、高接受度16例(10.5%)。

2.3 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居住地、合并症及有无职业、吸烟史、饮酒史的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接受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患病时间、治疗药物、ERHA分级及是否独居的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接受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多因素分析 以表1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患者对疾病接受度作为因变量(赋值变量见表2)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独居、患病时间、治疗药物、ERHA分级是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接受度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2.5 WHOQoL-BREF评分 不同疾病接受度患者的社会关系领域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接受度患者的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接受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cceptance of illnes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表2 变量赋值Table 2 Variable assignment

表3 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接受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cceptance of illnes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表4 不同疾病接受度心房颤动患者WHOQoL-BREF评分比较〔M(QR),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WHOQoL-BREF score in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cceptance of illness

3 讨论

患者接受疾病程度受疾病的症状强度、对治疗满意度、个人性格和治疗方式、家庭支持和社会经济状况影响。患者接受自身疾病会产生安全感并能够缓解相关负面情绪[11]。慢性疾病的高接受度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心理压力,也可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进而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12]。据统计,12%的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无效,50%~60%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恢复窦性心律1年内复发,严重者导致住院,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和社会活动[13]。

近年来,众多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并且通过相关护理措施使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疾病,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4-15]。OBIEGLO[16]等对100例患者进行诺丁汉健康状况问卷(NHP)和AIS的调查结果显示,疾病接受度是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预测指标,且患者受教育程度与疾病接受度呈正相关。但目前国内鲜有研究了解患者是否接纳自己的患病状态,因此本研究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疾病接受度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从而可更科学的进行护理指导与宣传教育。

本研究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独居、患病时间、治疗药物、ERHA分级是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1)受教育程度高者能够迅速和多元化地获取医疗知识和医疗途径,进而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及疾病的接受度。(2)非独居患者拥有更紧密的社会人际关系,其能够从伴侣或子女身上得到依靠和归属感,并且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缓解压力,因此非独居患者更易于接受自身疾病。(3)心房颤动患者在经过系统治疗出院后逐渐适应自身心房颤动节律,且症状不会对生活造成特别严重影响,而患者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发作会伴心房颤动加重,但通过休息或口服急救药物而自行缓解,因此患病时间长的患者会越来越不重视心房颤动,导致疾病的接受度较低。但CYBULSKI等[17]研究表明患病时长与患者疾病接受度无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与之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该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年龄差异较大有关。(4)口服VKA对饮食要求较严格,且还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患者依从性和自律性均较好,因此其疾病接受度也较高。(5)有研究表明,ERHA分级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疾病接受度越高[10],可能是ERHA Ⅳ级患者无法从事日常活动,需要专人看护,而ERHA Ⅰ~Ⅱ级患者日常活动均不受影响,因此症状越重患者的疾病接受度也越高。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生活质量的定义为个人在生活文化和价值体系以及与个人目标、期望、标准和关注下对自身生活地位的感知[18]。生活质量是评价慢性疾病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综合反映人的身体机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评估和对疾病的接受度能够识别心房颤动患者所产生的问题和需求,也能提供优化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疾病接受度患者的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疾病接受度高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中的总分较高,因此疾病接受度高的心房颤动患者具有更好的生活质量。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心脏节律协会/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的指南强调,在标准临床实践中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作为评估治疗成功的终点[19]。《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中明确指出,规划心房颤动患者护理并向患者解释管理心房颤动的预期益处能防止不良预后和优化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干预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积极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只有患者了解疾病、接受疾病才会引起其对自身疾病重视,进而理解预防方法及自护方法,最终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受教育程度、独居、患病时间、治疗药物、ERHA分级是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接受度的影响因素,且疾病接受度与患者生活质量有关。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不仅要提高心房颤动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还要了解心房颤动患者疾病接受度,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疾病接受度低患者进行更多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疾病接受度,从而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因此可能造成选择性偏倚;另外,目前对心房颤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尚无明确评价标准,有国外文献表明,ERHA对评估心房颤动严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21],但国内尚无文献表明其对亚洲人同样适用,因此直接引用作为本研究心房颤动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价标准也稍显不妥。

作者贡献:韩晴、芦霜进行试验设计与实施、资料收集整理、撰写论文并对文章负责;韩晴进行试验实施、评估、资料收集;芦霜进行质量控制及审校。

本文无利益冲突。

延伸阅读

疾病接受度于1956年由DEMBO等学者提出,其最初被描述为接纳失落感,旨在使患者了解认识疾病的积极意义,并通过整合疾病体验及生活方式而使患者重新获得控制感,是临床衡量患者疾病适应程度的重要心理学指标。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疾病接受度越高则其健康促进行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越好,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越高。

猜你喜欢

问卷疾病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问卷网
质量投诉超六成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