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期背景下法治新闻报道工作有效开展举措的分析

2019-11-18

记者观察 2019年24期
关键词:客观性普法新闻报道

一、转变理念,满足社会公众的更高要求

我们要知道,法治新闻的报道并不能仅仅是满足人们的茶余饭后谈资,而是要从社会角度出发,在社会中渗透更加积极的内容。让人们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这也成为了法治新闻报道工作者的重要职责。现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公众在普法上的需求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人们获得了相应的法律知识储备。

所以,媒体在进行法治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形成新的理念。比如,在进行普法宣传的过程中,就不能仅仅是对法律的简单解释,而是要从法律公平、正义和传递弘扬角度出发。记者在进行法治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对案情进行介绍,还应该在其中渗透一些立意。专业人员就可以从怎么做和为什么这样做的方面出发。法治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传播立法精神,能够对公众所存在的疑问进行及时回应。

二、平衡方法,讲故事和说道理并存

我们都知道,法治新闻所展现出的题材特点,就形成了客观性和严肃性的特点。工作中想要对法制资讯进行传播,对法律精神进行传递,就要从吸引公众角度出发。新闻工作人员可能就会在市场和社会要求之间进行徘徊。

但是,媒体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情况下,要对法治新闻的客观性和吸引力上的矛盾进行合理处理。

第一,在标题的环节上,就应该彰显出画龙点睛的效果。在合理运用双标题的形式下,关注了客观实际,也会对新闻内容进行合理提示。不同角度上的呈现,就可以看到新闻报道的亮点,拥有了吸引人的关注点。

第二,在内容的分析上,要展现出客观性和平衡性。在报道的内容上要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进行严格的审核。在进行叙事的时候,要保证专业性,在报道中引入相应的法律条文。然后,可以适当地对新闻进行增添色彩,但是不能是脱离实际的。

三、提升能力,遵守相关原则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那些具有政治敏感和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内容,在进行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就要把握相应的度。这其中,是不能通过引诱的形式进行采访的。媒体工作人员要展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在关注保密的情况下,也要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努力。很多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重要案件,是要进行保密的,这就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考验。

第一,面对事情的时候,就应该拥有理性思维,不能在报道中出现冲动。面对那些具有敏感性的政治内容,而且也涉及了社会关注点比较高的事件,在进行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就要遵循适度原则。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进行事件处理的过程中,就应该拿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第二,灵活应对,要让消息展现出一定的权威性。媒体在面对法治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就要从实际的数据变化角度出发,能够对报道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跟进和纠正

第三,报道的时候,就要从严格的法律程序出发,能够实行程序性的报道模式,要保证不能超出报道范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法治新闻在报道上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普法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就要过渡到弘扬法治精神上。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从事情的程序性报道出发,能够彰显出一定的严谨性和客观性。我们要让法治新闻报道工作人员展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学习上进行及时的跟进,从工作的实际态势出发,完善报道,并在有限的空间中更好地关注重点,以此让法治新闻更好地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客观性普法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叙事学研究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聚焦以能力立意的六种“客观性”函数问题
从《绸都·丝韵》谈非遗类纪录片的创作理念
图书馆学视阈内的客观性原则之诠释
普法
普法
普法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论党报的新闻温度*——以《云南日报》新闻报道的“温暖”转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