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名新华社“十佳编辑”的扶贫路

2019-11-18王若辰

中国记者 2019年9期
关键词:石阡石阡县朝晖

□ 文 / 王若辰

·好记者讲好故事·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新华社举办了第五届新华社“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本刊在此陆续刊登10名优秀选手在新闻实践中不断锤炼“四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感悟和经历。本期刊登的是第十篇,文章有删减。

我要讲的故事,主人公不是我,而是我的同事田朝晖。这个故事从侧面展现出优秀新华人的情怀与担当,敬业和赤诚。

第一个讲述田朝晖扶贫故事的人,是他的扶贫战友石阡县县委副书记周迪。作为和田朝晖一同战斗在扶贫一线的战友,周迪用朴实的笔触还原了田朝晖的扶贫故事:挂职14个月,他走遍了石阡县几乎每一个贫困村;他积极推动落实新华社“四个1000万元”帮扶项目,帮扶石阡脱贫攻坚;他在新华社发表了关于石阡的70多篇报道,为石阡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田朝晖挂职期间,他的父母遭遇车祸,母亲去世;走访调研时,因山路崎岖,他有两次摔倒后差点滚下山……周迪写道,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田朝晖的牺牲与奉献,敬业和赤诚!

周迪的文章经转发后,广大网友纷纷点赞,有网友留言说:“国社扶贫,是认真的。派出的干部,杠杠滴。”田朝晖传承着强大的新华基因。有石阡网友留言说:“与田朝晖初次相见,他谈吐朴实。手里端着笔记本,与群众谦恳交谈,并时不时在本子上写下什么……”这是新华社人的底色。

我给大家披露一个秘密:挂职扶贫是田朝晖的无悔经历。在云南采访夏爱克事迹的最后一天,田朝晖接到一个电话,他没有任何犹豫就接受了挂职任务。他说,一位德国医生能为生活在中国穷乡僻壤的村民服务,我有什么理由不为伟大的脱贫攻坚尽点力呢?于是,他转战扶贫一线,作为新华社派驻石阡县的扶贫队长,同时挂任铜仁市市长助理、石阡县委副书记。

石阡,多山多雨。田朝晖用6双运动鞋再加上1双凉鞋,总共7双鞋倒换着,才能保证每天不穿着湿鞋出门。靠着走遍每一个贫困村,熟稔每一个贫困户,田朝晖和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渐渐摸清了石阡的情况,摸清了贫困户的需求和愿望。

田朝晖把“勿忘人民、实事求是”的新华社工作作风带到了扶贫工作中。有一次,田朝晖组织帮扶贫困学生,他没有坐等乡镇报材料,而是拿着名单逐户实地核实,结果真核出纰漏。乡干部红着脸向他道歉,说真没想到北京来的挂职干部这么认真。正是靠着这种精神,田朝晖带领下的扶贫工作队扶贫卓有成效。石阡干部群众用“四个1000万元”总结了工作队的战绩。面对成绩和认可,田朝晖说,我们做的扶贫工作,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一件件小事。把这一件件小事做细、做实、做成,就是不辱使命。

而扶贫中的田朝晖自己,正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2017年8月的一天晚上,田朝晖正在石阡县一个偏远山村调研,突然接到家里电话,得知父母遭遇了车祸。等田朝晖辗转赶回河北老家,母亲已经去世,父亲躺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不醒。料理好母亲的后事,又将父亲转到北京的医院,那天黄昏,田朝晖在医院门口的一个广告牌前,久久伫立。广告牌上写着:百善孝为先。他的眼睛模糊了,心头却明白:如果父亲哪天醒过来了,却看见我颓废的样子,我就对不起父亲。

田朝晖又很快回到了石阡。白天,他在田间地头调研;夜晚,他在书桌案头写稿。有人劝慰他,不要这么拼。他回答:“因为牺牲巨大,我不想浪费分秒。弥补遗憾和化解伤痛的最好办法,对我来说,就是忘我地扶贫。”

新华社人的好故事是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炼成的,田朝晖的扶贫故事是用汗水、责任、担当和情怀炼成的,他们本身就是新时代精彩的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石阡石阡县朝晖
石阡县鸳鸯湖
CENTRAL LIMIT THEOREM AND CONVERGENCE RATES FOR A SUPERCRITICAL BRANCHING PROCESS WITH IMMIGRATION IN A RANDOM ENVIRONMENT*
三只蚊子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脱贫攻坚中,石阡苔茶品牌创新问题与策略研究
见证石阡茶 四十年蜕变
石阡温泉——四百年历史古温泉
石阡县二塘水库渗漏分析及防渗处理
唆拜(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