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中华传统礼仪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生根

2019-11-17吴珍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礼仪教育

吴珍

摘要: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内涵丰富的中华传统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从小成为一个懂得自律、懂得尊重他人、具备一切美德的人,所以礼仪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关键词:中华传统;礼仪教育;道德与法治课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7-108-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使其在学生的心里深深扎根,引导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更是可以当作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寓于其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挖掘礼仪文化的现实性

礼仪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了解其生活、学习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深入了解其思想实际,这样学生的礼仪教育内容才会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1.注重生活化。

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应取之于生活,还要更好地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存在的价值。礼仪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如关注学生日常的课堂礼仪:上课时与老师礼貌的问好、回答问题时先举手发言、下课后与同学友好相处等。一定的礼仪规范可以让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礼仪行为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体现时代性。

时代性是赋予礼仪教育以“说服力”和“生命力”的有机元素。礼仪作为一种文化范畴,必然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如古时的跪拜礼,现代用点头、鞠躬、举手礼等代替。因此,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内容一定要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学生参与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为引领,紧跟时代潮流,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思想共鸣。

二、注重礼仪教育的多样性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因此,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多样性、灵活性,可以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礼仪知识、自然而然地接受礼仪教育。

1.故事启发式。讲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在课堂上将一些枯燥难懂的传统礼仪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讲《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中华礼仪精髓。

2.儿歌记忆式。儿歌以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读易背、富有情趣被学生所喜闻乐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编儿歌的方式便于学生记忆、巩固。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师生共同创编了一首《排队歌》:

自觉排队好习惯,时刻提醒莫忘记;队伍行走看前方,脚步轻轻保间距;先来后到有秩序,

不插队来不挡道;耐心等待不吵闹,礼让他人讲文明;遇到问题会商量,礼貌二字很重要。

这样一首简单易记的儿歌,不但蕴含着排队时要注意的礼仪,还涵盖了文明、有序、安

全的教育,直接指导了学生的礼仪和行为。

3.表演融入式。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将学到的礼仪“现学现用”,将礼仪融入表演中,学生在表演中内化、吸收。如《彬彬有礼》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表演《做客》,引导学生从迎客、待客、送客等方面进行排演,让学生体会怎样做一个礼貌热情的小主人以及如何做一个有教养、受欢迎的小客人,教育学生注意礼仪细节,会使用礼貌用语。

三、促进礼仪资源的整合性

整合性是指将礼仪教育载体资源相互结合、相互交叉,共同作用于教育对象,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目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综合运用多种载体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增强教育的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与传统节日相整合,如教学《快乐过新年》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给长辈拜年时言谈举止要注意什么?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对传统节日相关礼仪的回忆,充分感受传统节日的礼仪文化。

2.与学科之间相整合,如教学《国旗国旗我爱你》一课,为了培养儿童热爱国旗、国徽、国歌以及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学习正确的升旗礼仪,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画画国旗、学唱《国歌》、背诵课文《升国旗》,知道“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这样通过多学科(美术、音乐、语文)的整合,学生不但学得兴趣盎然,同时也加深了“升旗礼仪”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3.与校园活动相整合,如学校举办十岁成长礼活动时,课堂上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的教育。正如《三字经》里所言“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要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四、构建礼仪环境的协调性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各种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如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学校里教师的形态举止、同学群体的风气以及社区邻居间的相处等都能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教师应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合一”教育作用,构建积极的礼仪环境,协调好各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形成一個有效的教育整体。

《礼记》有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仪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礼仪是道德的外化,是行为的准则、是交往的规范,是文明的尺度。结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育人功能,在课堂上进行中华传统礼仪教育,必将使“礼仪”这颗文明的种子在学生心田生根、发芽,礼仪教育,也将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新的生长点。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礼仪教育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农村初中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
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如何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浅谈英语课中的礼仪教育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