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程基地建设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2019-11-17凌晓东

关键词:课程基地学校发展学校文化

凌晓东

摘要:课程基地建设是促进学校文化内涵发展一个重要途径,而课程文化又是学校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程基地的建设必然有效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本文阐述了课程基地建设的内涵、过程、策略和成果。

关键词:课程基地;学校文化;学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7-031-2

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始建于2000年,是一所年轻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师资优良,教育质量始终名列太仓市前茅。十八年来,学校经历了艰辛的创业阶段,度过了艰难的改制时期,如今面对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学校任务,如何推动学生素养更加全面发展,学科学习更加聚合高效,我们需要在新阶段重新精确定位学校办学目标与任务,那就是学习内容的深度设计,学习目标的科学规划,教师成长的清晰路径,而这一切的轴心和基础就是学校的课程体系。

十三五以来,经过考察调研,学校依托沙溪古镇文化资源,积极筹划“美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2016年11月成功申报苏州市课程基地项目,我们旨在通过美育课程基地建设实现三个方面目标:一是通过分阶段开发美育课程体系、创设美育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并逐渐形成本校的育人特色;二是依托古镇文化开发美育课程,将古镇文化整合到学生课程学习之中,传承古镇、家乡的优秀文化;三是打破教师的教学惯性,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探索美育课程的实施路径、实施策略,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課程的合理开发与成功落地,都需要匹配学校的“办学基因”:理念、价值观、学科目标、成长规律等,同时也要联动学校各项文化系统的变革:学习方式、空间环境、教师素养、资源支撑、制度体系等。因此,我们认为课程建设过程中对中华文化、地方文化、校园文化的传承是责任、发扬是使命,这是课程文化生命力的根源所在,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中。

一、课程文化建设助推学校文化科学发展

沙溪实验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从不长的发展历程看,学校文化建设缺乏长期规划,建设步伐比较零碎、缓慢,整体来看也没有什么特色。自十三五以来,学校开展“依托古镇文化的农村初中美育课程基地”的项目建设,大大加速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步伐,使学校文化建设步入快车道。

1.精准定位、重构布局,课程建设引领学校物质文化发展方向。

学校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加速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步伐。通过课程基地建设突出学校物质文化主要发展方向,引领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准布局,拓展了学生发展空间,走向高效发展。

学校已建和在建多个美育实践场所,含一平台、两中心、三基地、多个功能室。

“一平台”,为目前正在建设的“美育沙溪创新教育实践课题平台”,内设有美育沙溪智能制造创客工坊和美育沙溪国际理解教育体验馆,为师生打造更优质的创新教学环境、学习空间及动脑设计、动手实践的机会。

“两中心”为“美育课程研习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美育课程研习中心”由三个艺术老师的工作室、两个研讨室和美育资料室组成,承担着学校美育师资培训和学生社团社长培养的双重任务。“学生发展中心”是学生各类社团的主要活动场所,将在2020年投入使用。

“三基地”,就是位于古镇上的三个场馆。学校积极古镇办联系协商,挂牌了吴晓邦故居、沙溪文史馆、江南民间现代诗歌馆为学校美育课程实践基地,免费对学生开放,供学生开展校外拓展性学习之用。

“多个功能室”,包括书法室、陶塑室、国画室、评歌演绎室和舞蹈房等,均在原功能教室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是相关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场所。

2.与时俱进、完善融合,课程建设推进学校制度文化体系优化。

课程基地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因此,学校需要相制定应的制度来进行保障。在课程基地建设中,我们一方面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优化,以适应当前课程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根据课程建设需要进行了制度创新,如:“内选加外聘、主教加助教”的校本课程师资管理制度、“学区工作委员会”模式的课程社会支持体系制度等。从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师资聘用与培养、课程环境建设、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等我们都做了充分制度保障,大大提高了各项工作的进展,也保证了课程建设结出丰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大批管理人才,形成了一个高效的课程基地建设管理团队。这个团队不仅对课程基地建设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而且对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也同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凝心聚力、因势利导,课程建设彰显学校精神文化核心活力。

学校的课程基地基于古镇文化,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进行一体化设计,使其成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大美育课程。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面向全体教师发展,让每一个教师都能融入到课程中来,与学生一起成长,即生生有课程,师师有项目。全校教师在课程创生的情境中快速入门,良性竞争,不断改进,很快成长为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教师团队,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部分学生在课程中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了更明晰的定位与选择,如:学校的评歌演绎社团,该社团刚荣获苏州市十佳社团称号,社长是来自江西的刘紫薇同学,因为社团爱上了评弹艺术,现正在读初三,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初三毕业报考苏州评弹学校,目前正在积极准备中。

课程基地建设,凝聚了全校师生,使师生产生了巨大的发展动能,使学校焕发出鲜明的精神文化气息,彰显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活力。

二、课程文化建设引领学校文化特色发展

沙溪实验中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溪,沙溪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著名的史学家桑悦、古琴家徐上瀛、星象学家龚树模、儿童文学家龚堡等都是沙溪人,我国杰出的舞蹈大师吴晓邦也诞生在这里。

为了继承和弘扬沙溪的悠久文化,学校初步打造出“微笑文化”引领下的美育课程理念,即“美的教育育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贯彻广义的美育概念,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以“生活美育”作为根基,寻找美育新方向,如:学校在“乡美”校本课程中编入了“家乡美食”、“美丽的老布”等家乡生活的场景,使学生感受乡土文化之美;在“公民责任”校本课程中编入了“古镇小导游”、“古镇职业调查”等内容,引导学生体验人与人交往之美;在“研学旅行”课程中编入“行走家乡”、“海外游学”等内容,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大自然的魅力。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将美育的思想观念深植学校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引导他们视美、悟美、向美、创美。

三、课程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质发展

自课程基地建设以来,学校师生精神面貌持续改善。学生愈加自尊自爱,求知欲进一步得到释放,互助友爱、共同进步的氛围逐渐浓郁;教师更加乐于施教,职业幸福感逐渐提升;师生互信进一步得到增强,关系更加融洽,教育成果显著。学校文化建设进入良性生态发展。

随着美育课程基地建设的不断深化,学生、教师均在相应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一年多来,学生个人获奖44人次,其中国家级4人次,大市级6人次,市级34人次;学生(团队)获奖12次,其中国家级奖励1次,大市级3次,市级8次;课程基地项目组成员获奖12项,其中国家级2项,大市级1项,市级9项。

2017年11月,我校美育课程基地项目在苏州市课程基地视导中获示范奖;2018年5月,该项目成功申报为江苏省课程基地项目。高质量的课程基地建设极大的提升了学校文化建设品质。

目前,学校课程基地建设的初步成效也对我校教育管理思维和实施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打造更好的学习场景;如何使多面体学校走向多元融合学校;如何将校园的硬件实施与课程基地建设进行更全面的整合等。总之,这是一条没有路标的未来之路,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找路径。

猜你喜欢

课程基地学校发展学校文化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文化引领学校走向科学健康发展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作用
立足课程基地 推进教学改革
构建活动化校本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