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力社区自治 参与社区建设
——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街道闸桥社区离退休党员服务群众掠影

2019-11-17陈美芳姚欠

银潮 2019年6期
关键词:舞龙门铃邻里

文>>>陈美芳 姚欠

“‘吴’(吴玉清)忧调解”老娘舅殷学泉,被称为“社区110”的“爱心门铃”志愿者陈小宝,“紫琅少儿艺术苑”的老党员义务教师……在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街道闸桥社区,离退休干部、老党员们已成为社区各项公共服务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红色精神。

“老干部有能力、有经验、有水平,是社区治理中不容忽视的力量。”闸桥社区党委书记郭菊红感言。一直以来,闸桥社区党委以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导向,注重离退休干部特色团队建设,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助力社区自治,参与社区建设。

闸桥社区辖区有未拆迁地块居民180户,五山公寓、五山新苑2个安置小区居民1800多户。新社区里,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时有发生,一件件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不妥善处理就可能引起大纠纷。

社区的老党员干部们乐管“闲事”,主动为矛盾双方充当“和事佬”。殷学泉退休前是狼山镇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退休后主动担任社区“老娘舅”,充当居民纠纷“润滑剂”。为不影响居民日常工作,他大多晚上上门调解,有时要忙到大半夜,他说:“能为大家做点事,心里舒服。”老党员们始终把服务理念贯彻到化解矛盾纠纷全过程,以热情的服务去释疑解惑,以对群众的挚爱之情去化解邻里矛盾纠纷的“千千结”。

为关爱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失独家庭等特殊的群体,由社区退休干部、老党员组成“爱心联盟”志愿服务队,发起“爱心门铃”公益服务。他们主动和20多户孤寡、空巢、独居、失能老人结对认亲,通过每周定期叩响门铃,陪老人谈心等志愿服务,让他们“居而不独”。

一天晚上十点,老党员陈小宝接到电话,老人王国荣突发心脏病。老王夫妇的子女不在身边,着急的老伴第一时间想到邻里“爱心门铃”志愿者陈小宝。陈小宝得知后,急忙拨打了120,又随救护车陪护老王到医院急诊,一直等老王病情稳定才回家。“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通过我们这群‘小老人’的绵薄之力,让社区‘老老人’生活得舒心、幸福,我们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陈小宝说。

“我年纪大了,腰腿不灵活,想剪脚趾甲有心无力,时间一长,脚趾甲越长越厚、越长,直嵌进肉里,走一步脚都疼。”77岁的孤寡老人杨如英一边泡脚,一边感激地说,“是陈小宝请了专业的修脚师傅为我修脚,真的很贴心。”杨如英没有子女,身体也一直不太好,陈小宝每天上门看望她,与她谈心聊天,给她讲社区、邻里的新鲜事。每逢端午、中秋等节日,他还要买些礼品送上门,在他的陪伴下,杨如英心情开朗。

“履行党员义务,我志愿服务邻里的困难群众。”这是闸桥社区老党员、老干部们作出的承诺,他们说到做到。老党员曹洪如、汪杰个人出资购买电热毯送给社区百岁老人;老党员徐梅娟得知孤寡老人顾夕珍一直用电饭锅烧水,她买了电水壶送去……社区的退休干部党员们像幸福的使者,敲开一扇扇孤寡、空巢、独居老人孤寂的大门。

“咚咚,锵锵锵!”随着欢快、热闹的锣鼓声,社区“少儿舞龙队”的孩子们舞起长龙,龙头有节奏地摆着,仿佛活了一样。这是退休老党员季海如在指导孩子们训练。

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离退休老党员成立了“紫琅少儿艺术苑”,开设了二胡、古筝、葫芦丝、舞龙等免费培训班,让青少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参加。在少儿舞龙班,季海如为青少年讲授龙的传说,教会他们舞龙的套路和敲锣打鼓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舞龙的过程中强身健体,培育团队协作精神。

老党员殷明如精通葫芦丝、巴乌、陶笛等民俗乐器,退休后成为“紫琅少儿艺术苑”指导老师,利用节假日时间,义务培养孩子们。“紫琅少儿艺术苑”成立4年多来,共举办各类培训活动50多次,参与者达800多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精神粮食”。

老党员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以自身的行动继续书写党员初心,为社区建设增添正能量。

猜你喜欢

舞龙门铃邻里
邻里关系,讲情分也要讲边界
“邻里+”铸就崇川社会治理“小康梦”
舞龙
舞龙舞狮进校园
邻里之间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锤子门铃
门铃“丁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