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时期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9-11-16顾翠珍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基层文化新时期基层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开始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因此,各个农村都相继建设了大大小小的文化礼堂,此项举措,是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活跃群众文化内容的具体行动。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力度仍然不够,尚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且在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本文主要从目前我国农村建设基层文化的情况入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笔者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为相关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1.引言

大力发展和建设新农村基层文化,是提高我国整体文化素质水平的关键一步,也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口。近年来,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都非常关注基层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各个农村的文化建设活动都开展得如火如荼,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了五彩缤纷的文化生活。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主要是对新时期农村在建设和发展基层文化时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2.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认识上有偏差

目前,各级干部认识上的偏差阻碍了基层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一,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基层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基层文化建设可有可无。第二,目前在农村建设和发展文化过程中,受其它思想的影响,反而疏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致使有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被摧残,很多民间传统工艺文化逐渐消失。

2.2 资金投入不足

基层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大,究其原因首先由于政府对其不够看重,严重阻碍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很多农村地区缺乏活动设施和器材,书籍的数量和种类也严重不足,农村文化站,哪怕硬件跟上了,由于没有专人负责看管和整理,又缺乏各类经费,严重影响群众文化生活。其次,尚未营造浓厚的农村文化氛围,百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乡镇村领导只看重经济建设,而忽视了农村文化建设。

2.3 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

首先,缺乏负责农村乡镇文化的专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兼职,无法得到上级领导的关注。其次,农村缺乏高素质文化管理人才,待遇落实不到位。三是文化站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且培训的机会少,导致一些文化干部专业理论素质偏低。

2.4 农村文化生活形式单一

即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其文化生活水平还比较落后,娱乐项目少,类型单一。比如,农民对文化生活的花费较少,很多农民过惯了节省的日子,不愿多花钱再文化娱乐方面,哪怕年轻一代,大部分也几乎就在家看电视、听歌、打牌或者大伙坐一起聊聊天等,投入的资金几乎微乎其微,特别是一些对他们来说相对重要的节假日或活动,村里会组织戏剧表演、跳跳舞等相对单一的文化活动。

3.几点对策建议

3.1整合凝聚文化观念

基层文化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仅以之为整个工作的统领,而且以之为多样文化观念的凝结,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百姓生活中,不断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养成文化自觉,形成文化氛围,这需要思想理论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笔者认为,文化观念整合凝聚的主体工作是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坚持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保民生合民意,建设大雅大俗、雅俗共赏的基层文化观念样态。同时,要包容和允许多样文化观念的存在与发展,如民俗文化、生态观念、草根文化、实用观念、民族观念、地域观念等。

3.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壮大基层文化队伍、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引领先进文化方向人才队伍,必须加大力度培养农村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此推进我国整体文化发展。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面推开乡镇文化事业单位的人员聘用向社会开放,推行竞争上岗,建立人员能进能出的人事管理新机制,各级政府要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广大文化人才积极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才能打造一批政治觉悟高、知识水平高、文化素养高的人才队伍,使之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先锋骨干力量,成为丰富发展农村和农民文化生活的中坚力量,不断激发和引领农民自身的文化创造积极性,使老百姓的文化气氛得到提高。

3.3健全文化制度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基层文化建设作为政府的重点项目来发展,并将其作为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项目之一,列入到各乡(镇)、村的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情况作为文化部门的重点评价项目,形成积极有效的文化体制。其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和表彰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同时,对文化活动、村落(社区)文化中心创建,文艺创作获得优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设立创建标准,给予适当奖励,进一步促进农村文化生活。

3.4提炼总结民间文化经验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广泛而深厚的资源,充分运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对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振民族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乡村民间文化繁荣发展,尤其要对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进行抢救性保护,广泛开展农村文化生活,進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变农村生活面貌。

4.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在基层文化的政策落实、资金保障、人才支撑等方面加大投入,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推动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荣.关于当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3 (1).

[2]朱金明.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EBo/L].光明网,2015.11.

[3]马进虎.基层文化建设与文化惠民问题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4 (1).

作者简介:顾翠珍(1974.1.10)女,民族:汉,籍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学历:大专,职称:初级,主要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基层文化新时期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网络时代的基层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