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2019-11-16董云芳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摘要:贫困是我国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农村长久存在的现实问题。因此,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国情而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这也体现了我国扶贫和脱贫的决心。距离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时间越来越近,但我国贫困人数依旧很多,这就需要聚焦精准扶贫,只有真正实现扶贫才能助力脱贫难攻坚。本文从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提出与发展;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完善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策略分析这三个方面对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 进行研究。

关键词: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社會

引言:

贫困不仅是目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各个国家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贫困会诱发很多社会问题,例如社会冲突、经济上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等问题都制约了社会的发展,扶贫脱贫成为我国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国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如今距离目标的时间已经不到一年,但我国贫困人口依旧很多,扶贫脱贫工作的道路依旧很远。随着扶贫脱贫工作的开展,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扶贫脱贫计划[1]。因此,笔者针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提出与发展

1.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提出

2013年,习近平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精准扶贫就是要从实际出去,不能急于求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后各级党政府也开始关注扶贫脱贫问题,总书记在批示中要求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发挥当干部的带领作用,实事求是的做好扶贫脱贫的开发工作,推动贫困地区的扶贫、脱贫进程[2]。在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国扶贫、脱贫的时间不断地深入发展。

1.2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发展

随着精准扶贫思想的推进,总书记于2015年又进一步提出各地区的扶贫对象、安排、资金的出入以及扶贫计划都要安排的精准。这样才能使困难户做到真正脱贫。而后,我国开始实施脱贫攻坚战,提出按照党的部署,将精准扶贫与区域的开发进行结合,大力推进脱贫攻坚计划[3]。

2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调动资源和投入的精力有限

扶贫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方面,例如:技术、人才、物资等都是扶贫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大多都受政府支配。政府在调动资源的过程中其能力也是有限的。扶贫并不是全部的行政事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政府投入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即使我国已经往扶贫地区派出了数十万人,但要想每个贫困村都有长期的扶贫人员也是很难实现的[4]。

2.2缺乏工作的专业性

扶贫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这就需要扶贫人员具有各方面专业的知识。但一些扶贫地区却只有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他们确实掌握着较高的知识水平,但他们不是专业人员,其自身的知识能力也有限,这就造成了在扶贫过程中的非专业型。

2.3脱贫的成效有限

精准扶贫其实质是通过帮扶来实现脱贫,并且要保证在扶贫后贫困人口能稳定脱贫,而不会出现返贫现象。这就要求精准脱贫需要从长远的角度进行考虑。贫困的发生,主要是经济和文化问题[5]。要想精准脱贫单靠政府的能力是不够的,单靠政府扶贫会使扶贫对象产生依赖感,工作的非专业性也会引发各种矛盾。

3我国完善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策略分析

3.1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较为长期的过程,为了防止脱贫人员返贫现象的出现,就需要强化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尤其要落实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由于我国老龄化现象相对严重,导致越来越多的老人看病困难,农村的青年人几乎都常年在外地打工,就出现了留守儿童和老人[6]。开展对贫困地区的保学行动,降低学生的辍学率,为贫困地区调配一些优秀的教师。因此,就需要国家在这方面给予重视,多关注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也可以多鼓励年轻人会自己的家乡发展。

3.2压实脱贫责任

要确保脱贫工作得到真正的落实,就需要扶贫人员能做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发展,落实和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各级领导要合理分配扶贫人员,保证人员落实到各个村镇。其他干部对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完成与上级任务的良好对接工作。帮扶单位要对脱贫工作负责,深入调查需要的财力、物力等,帮扶部门要对扶贫工作进行严格的把关。扶贫人员要做好各项目的推进,要针对贫困户制定扶贫计划,也对贫困户进行走访,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好政策的宣传工作,与贫困户共同交流,从而做到真正的脱贫。

3.3建立健全精准扶贫的考核机制

我国在精准扶贫中缺乏对考核机制的研究。也是在脱贫的关键时候就越需要抓实各项工作,使脱贫工作做到有效性、持续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因此,为了完善精准扶贫机制,必须落实考核,对扶贫的效果进行经验总结,找到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在明年的工作中吸取经验[7]。在对贫困户进行信息收集,增强自身工作的责任感对不认很负责的干部实行责任制,进行相应的惩罚。在工作中相关人员也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结语:

综上,在我国展开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的背景下,试图分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提出和发展,从调动资源和投入的精力有限、缺乏工作的专业性、脱贫的成效有限这三个方面分析在扶贫脱贫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压实脱贫责任、建立健全精准扶贫的考核机制来完善我国的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策略。虽然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道路是艰难的,但在我国政策的领导以及人们的积极配合下一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雯娇,郭占锋.个别化原则在精准扶贫中的运用研究——以陕南F村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19 (01):35-45.

[2]程永洁.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

[3]郑瑞强,赖运生,胡迎燕.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策略优化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7 (06):762-772.

[4]宋明明.精准扶贫报道研究[D].郑州大学,2018.

[5]王三秀,芮冀.社会工作介入农村老年精准脱贫的困境与出路——基于Z县Y村的调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 (04):1-18.

[6]李佳.我国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

[7]张慧远.文化扶贫及其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8.

作者简介:董云芳(1991.10)女,汉族,籍贯:辽宁,学历:大学本科,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建设及党史研究,单位:中共形成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