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教育途径探索

2019-11-16张莉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新时代大学生

张莉

摘要:在高校党建思政教育的统领下,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有助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学校教学、校内活动及社会实践等途径的有机衔接,全面打造美育思政育人环境,有助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具有较高的实际效用。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大学生美育教育是将美育融入其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丰富知识、发展道德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美育教育已成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新时代大学生美育的要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全国学校美育工作会议及习总书记关于美育工作的讲话精神,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重视美育育人工作,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革命文化为轴心,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全方面推进,开展各种形式的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使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并积极投身到美的创造中去,改造生活,改造世界。

二、大学生美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1.对大学生美育教育课程不够重视,系统性不强。大学生美育教育课程虽已纳入教学计划,但多为艺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或艺术类选修课程,通常是有什么专业教师就开设什么课程。美育育人的课题研究相对较少,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美育课程教育体系。

2.校内美育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学生主动性不高。高校美育教育活动多为文艺表演类、美术设计类等几种传统形式,在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提升学生融入感方面尚有不足。

3.社会协同性不强,缺乏系统的衔接教育。大学生美育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美育的熏陶和培养,目前的社会美育类馆所景点对大学生开放程度和优惠程度不足,地校协同性美育宣教活动较少,缺少随年龄段发展的社会美育教育環境。

三、大学生美育教育基本途径

1.构建美育课程教育体系,提高美育教育水平

高校是大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美育课程教育管理,要构建大学段系统的艺术类必修课、选修课、专家讲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编入教学大纲。此外,还要在课程美育上下功夫,将美育融入各门课程,降低专业性,注重人文性。美育课程的开设和课程美育的融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将普及教育、特色教育、专业教育、提升教育相结合,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以提高学生对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类师资资源,加强相关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美育专业教师师德规范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推进普及类的美育课程建设,通过网课、微课、视频直播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弥补校内师资的不足,引进或聘请高水平专家担任指导教师,为师生开设讲座,不断提升整体美育教育水平,确保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层次性。同时,要注重正向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下一些低级、媚俗的不良信息,避免形成审美误区。

2.开展校园美育教育活动,丰富美育活动内涵

校园美育教育活动要与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通过书画摄影、文艺演出、社团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形式,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将美育融入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空间,让广大师生充分融入美育氛围之中,将美育贴近校园生活,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美育项目品牌,推广美育实践活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将美育与校园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相结合,让广大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提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及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有机融入,潜移默化地推进学校育人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可鼓励学生团队充分利用时下流行的自媒体、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工具,通过对历史、人文、艺术等素材进行编辑、整理、发布,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从而积极投身到美的宣传中去,实现学生的自我美育宣教,引导学生成为美的宣传者和创造者,既丰富了美育内涵,又可形成辐射作用。

3.组织社会美育教育实践,实现美育资源共享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接受校园美育教育的同时,也要接受社会美育的熏陶,也要了解国家的文化和历史,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悠久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革命纪念馆、文艺演出、书画展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艺术形式为大学生美育教育提供了高质量且高内涵的社会美育资源。毕竟校园资源有限,而学生美育教育是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类社会团体和单位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降低收费标准,积极与各级各类院校开展合作共建,共同担负起美育育人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在提升美育水平的同时,也应积极投身到社会美育服务中去,通过社区联建、大手牵小手、社会实践等模式,借助各类展示、演出、志愿服务等形式融入社会,普及美、宣传美、共享美,让社会各个阶层有接触美、了解美、感受美的机会。学生从中能更深入的了解美育的深度,提高美育认识,共同营造全社会美育的大环境,实现润物无声的美育效果。

美育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们对美育的需求强烈,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推进美育育人工作,从审美思想、审美标准、审美意识、审美理想方面入手,确保应试与素养并重、少数与全体并重、比赛与普及并重,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三全育人”的基本要求,让新时代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得教育,用美育温暖人、启迪人、鼓舞人。

参考文献:

[1]陈畅.浅谈大学生美育素质教育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2):25.

[2]黄镜源.高校大学生美育工作对策研究[J].知识文库,2018 (1):172.

[3]姜楠.谈大学生美育的重要意义和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6 (9):172.

项目名称:2017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重点项目《随大、中、小、幼学生身心发展的艺术普及教育衔接系统构建》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