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初探

2019-11-16宋雯颖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思维导图教学

宋雯颖

摘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护理学基础的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记忆,同时学会整合知识,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护理学基础;教学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2.学生在学习护理学基础时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问题在困扰学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2.1难抓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护理学基础重点多,繁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抓重点,认为本门学科枯燥、难懂。

2.2知识点混淆

在护理学基础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对知识点产生混淆,如在铺床当中: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准备的目的、用物的放置等都有所不同,有时差别很细微,学生很容易混淆、难以记忆。

2.3知识点散,碎

护理学基础中知识点散、碎,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记忆、运用,很难与临床相结合,达不到学习目的。

3.思维导图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在护理学基础一些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了思维导图,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3.1方法

在护理学基础“压疮”中运用思维导图,如图1: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将压疮形成的原因、诱发因素、预防要点、如何预防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顺着压疮的原因、因素找到预防要点,进而思考如何预防。

3.2反馈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发现:学生在上课时思路较为清晰,能顺着主干走学生不容易走神,能很快抓到重点,解决了难抓重点,学习枯燥的问题;学生容易通过前一个知识点的认识,找到下一个知识点,如知道了压疮产生的原因,找到病人易發生压疮的因素,进而知晓如何预防压疮及如何做,让学生在掌握一个知识点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另外几个知识点轻松了解甚至掌握,解决了知识点散、碎,不易记忆的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3反思

本次课程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法的过程中,还是采取了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梳理出主干问题,学生参与相关问题的查找,这对于刚接触本门课程的学生较为适用,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的累积,教师还是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性交到学生手中,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3.4改进

在后续的教学中,笔者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进行了改进,具体方法是:将学生组,分配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找到主干问题,梳理相关信息,将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之后各组上台进行讲解。如图2:注射法中运用思维导图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课堂的主体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将几种注射法的要点展示出来,同时有体现出了各种注射法的特殊点,有利于学生区别、记忆,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起到指导的作用。

4.总结

通过思维导图在护理学基础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4.1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观,零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了“知识网”,解决了学生认为知识点散、乱的问题。

4.2有利于学生自学,提高学习效率,并在学习中理清思路掌握重点,调动积极性、强化记忆,培养创造性思维,减短了学生理论知识与临床的差距。

4.3有利于学生的沟通技巧,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王红艳,杨玲娜,钟晓利,et al.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 (9).

[2]高素兰,韩小云,赵艳春.思维导图在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5 (10):888-890.

[3]陈红静.思维导图在中职《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思维导图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法探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