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中职教学模式新思考

2019-11-16林锦浩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存在问题

林锦浩

摘要:目前技能竞赛作为中职学校办学的其中一个亮点,相信每所中职学校在招生的时候都会提到。现在有些所为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模式存在很多问题。怎样利用好竞赛的平台来促进我们平常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问题。我们每个学校和每个老师都应该思考和加入进来。我们可以把竞赛这个词更广义化,扩大化,从而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

关键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存在问题;个人观点;真正实现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其實早有人提过,也确有学校在试用,但我看到的现象是大都提理念,并未真正含义上的以赛促教。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有这些理念思想的教师最后选择了放弃。下面个人谈谈主要影响“以赛促教”的几个原因和个人理解当中的“以赛促教”教学模式。

一、目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存在的问题

1、模式过于理念化,实际实施难度较大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名头提的很响,但是却很难实施。大部分学校只是把现有的竞赛状况和普通教学进行结合讲解,并无法真正意义上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竞赛人员的技能和普通学生相比确实得到了真正提高。但对普通学生的技能成绩影响很小,很多学生提到:为什么竞赛学生可以长期在竞赛室学习技能,而我们不能,我们也想这样。事实是学校的资源有限,竞赛设备和耗材费用非常高,特别是制造类竞赛,光每天的耗材和刀具的磨损就要好几百。虽说现在学校有了政府和国家的补助都比以往有钱了,但竞赛项目甚多,平摊下来就没多少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有教师是想搞全校化,但一下子改革估计难,肯定是个慢长的过程。

2、竞赛内容与普通学生的教材难度相差太大

现在竞赛的内容越来越难,综合性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比赛强度越来越大。只有很少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和肯吃苦。我了解过大部分的竞赛和普通学生学的内容难度相差甚大,有些根本是综合性非常强的大学生比赛内容(如:计算机程序编程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结合、PLC的编程应用、零件不但要测绘还要设计等)。这些比赛程度和普通教学的内容其实已经跑的太前面了,说的难听点就是脱轨了。所以平常的我们说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其实效果甚微。

3、部分比赛项目比的是互相买设备,项目没有了,就变成无用的废铁

现在有这么一部分比赛,就是有设备你才能有能力和人家比,没设备就一定直接淘汰。因为比的就是所买设备的技术,你不买,意味着你无法熟悉所比的内容和技术,根本没法和人家比。一些学校为了比赛获得较好的名次,只能硬着头皮买。问题是你不但要买,过一年或者几年肯定又要买更新代设备。关键是买来的设备比完后,有些就放着没用了,根本没法用在教学课程中,最多只能参观介绍用。除非你买更多的设备,并且再开设一门相关比赛知识点和技能的课程,这些设备才有用武之地。

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如何真正实现的个人观点

1、比赛内容“平民化”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就必须让比赛内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有能力参与。因为课程内容每个人都接受过同样的教育,互相平等。再选拔出优秀学生与别的学校比同一门课程,相互促进,相互学习。此外,还可以设一些和平时学习生活有关的比赛,如篮球足球比赛、洗衣服、叠被子、唱歌跳舞等。不但可以让有些成绩不好的人找到要变好的切入口,还可以增加比赛的乐趣,让比赛有紧张也有轻松,让比赛有学习也有生活。

2、比赛项目普遍化

既然想要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就不能只是搞几门课程的竞赛,文化课、专业课都要搞,有些还要进行全效性的PK大赛,特别是文化课类的竞赛,让学习好的学生在全校竞赛中获得更响亮的荣誉并公开,给于他们更强地信心和力量。奖项可以设文化课程单项奖和综合总分奖。本专业内再结合专业课程的比赛,选出专业+文化课程的综合总分前几位的进行奖励!让学生们在全校性的你追我赶中重新获得自信心,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我相信这样的比赛形成良性循环后,对于促进高职班学生的成绩肯定有相当大的帮助,对于就业班学生也会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科上线人数也会慢慢增多。

3、比赛次数频繁化

想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还应该让比赛次数增多。每个月至少要进行一次总结性比赛。期末再来一次大规模的比赛,可以大到全区乃至全市性的中职比赛,当然比文化课类和专业课理论课类的。实践课由于时间和比赛设备等因素影响,可以选择每个学校抽签式或者代表式的进行全区或者全市性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互相激励成长,重新找到信心和自我,展现出自己阳光的一面。在比赛中漫漫找寻乐趣,体会主动学习带来的快乐。

4、比赛方式多元化

比赛方式上个感觉比赛设项可以设成个人间单项比赛,团体间总分比赛,也可以设短时间内以小时单位的比赛和长时间以月为单位课题立项的成果型比赛。比赛还可以设“以优带差,以强带弱,互补互进”影响他人成绩的能力型比赛。当然这个要先组织学生之间优差互相结对,并且以最终期末后进生的成绩提高作为凭证。以实现最终目的和真正意义上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5、比赛结果看待适中化

学校对于比赛结果不能看的太重,不然效果适得其反。因为我们的真正目的是让所有学生整体成绩有所提高,整体道德修养有所提升,培养一批在校老师喜欢,在家父母喜爱,在社会群众尊重和认同的良好学生。如果学校对比赛名次看的太重,会让后进生马上失去信心和积极性。当然,也不能对比赛结果不重视,会让学生觉得比赛没有任何意义,失去竞争的乐趣。也就是说看待比赛结果应该适度,适中。

总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应该不断朝着积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向发展。以上内容只是个人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中职教学模式的新思考,如果有写的不当之处希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存在问题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分析
“以赛促教”学习方式在足球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