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阅读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19-11-16姜立民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年段课外阅读读书

姜立民

一、阅读的意义

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看,我们需要倡导阅读!

阅读给人以文明和智慧,它能净化心灵,开启心智,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低,取决于这个民族阅读推广的程度。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它的文化;一个人之所以高贵,也是来自他自身的文化素养。素养怎么来?靠的就是阅读。让我们教师点燃“阅读之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点亮更多盏灯,照亮我们的孩子,照亮我们的世界。

为了每个人获得充实幸福的人生,应该倡导阅读!

阅读带给人幸福,是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根本内涵。人的精神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那些历经时间沉淀,依然流光溢彩的文字,会在读书者的心灵中留下缤纷的映像,让读书者内心的气象漫卷云舒。读书陶冶性情,读书涵养心灵,读书愉悦人生!

从学习知识,学会学习的角度看,也要提倡阅读!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阅读是汲取营养,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最好的大学是图书馆,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喜欢阅读。”引领孩子们走进书的殿堂,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从学科特性看,更应该提倡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教育重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而读书恰是最好的途径。

二、阅读教学改革的目标

1、阅读教学摒弃繁琐分析,开创新阅读时代。

以精简课文教学为突破口,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堂,彻底改变阅读教学繁琐分析的局面,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改变学生读书质量不高的问题;丰富学生读书量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读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合理处理教材,精选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认真研读和处理教材,精选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是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堂的有力保障。

要关注教材中重点内容,大胆取舍,以突出语用教学为重点。

要关注教学内容的合理分配,使课外阅读有效地纳入课堂。

3、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堂,逐步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

要在合理处理教材,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课外阅读进行“三结合”:指定内容、推荐内容、自选内容的三结合纳入课堂。既保证了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同时避免繁琐分析。

4、进一步探索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加强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尤其要加强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改变学生厌倦学习的现象;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要关注年段目标、关注已有学习经验、关注各年段的衔接,使学生的能力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和发展。加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研究,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从根本上改变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5、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读书习惯。

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都要注意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为他们成为终身阅读者打下良好基础。

三、阅读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1、深化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本次改革提出的“摒弃繁琐分析”是建构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个大的理念之下的,通过精选课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及课外阅读的“三结合”,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实践机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给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并不断地提出新的阅读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注重读、思、练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我们提倡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真正达到“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个性的激情得以弘扬,生命活力随之奔涌而出,师生之间碰撞出智慧的交融和心灵的对话。”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提倡读书后的小练笔,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越写越想读书,越读书越想写,形成阅读习作的兴趣链,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以能力为重,改进教学方式。

要告别繁琐的内容分析,突出语用教学,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课外阅读要引领学生实践读法、学法、写法,以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4、提高效益,不加重负担。

向阅读教学课堂要质量,课外阅读及评价在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不加重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进行,要减少流于形式的课外书面作业。

四、阅读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着课内抓起,课外跟进的原则。

(一)备课

备课的重点应放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1、关注整体备课。包括整册书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2、了解学生。包括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3、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实际,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教学板块清晰;加强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二)课堂教学:

1、预习

加强预习是落实此次改革的重要基础。要注意的是,预习的设置,是在激发学生预习兴趣、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进行的,在设计预习任务时就要有取舍,有重点。

2、内容安排与时间分配

要认真学习课标,认真研读和处理教材,抓住教材重点展开教学,要加强语用教学,才能摒弃繁琐分析,减少课文教学时间,用余出的时间进行拓展阅读或练笔,拓展阅读或小练笔要关注:阅读链接点、读写结合点、语言训练点。

3、明确教学目标

要关注阅读教学年段目标的达成,只有不折不扣地达成年段目标,体现阶段性,才能环环相扣,螺旋上升,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低年段以字、词、句的学习为主:

中年级以词、句、段的学习为主:

高年级以句、段、篇的学习为主:

各年段都要關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的养成。

猜你喜欢

年段课外阅读读书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我爱读书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
同课异构,探寻不同年段文言知识序列——“语文知识”内在序列探索之“年段知识的衔接”研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