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16兰思宇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动机外语

摘要:近年来现代外语越来越重视外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者。本文以Leo van Lier的动机理论为基础,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机,发挥内外动机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动机;“3A”理论

一、引言

从20 世纪 90 年代起,外语自主学习开始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有很多重要成果。关于自主学习的核心要义,束定芳(2004)基于中国外语学习现状,论述了外语自主学习的三大要素:(1)态度,即学习者愿意积极投身于学习;(2)能力,即学习者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和策略;(3)环境,指学习者应该被赋予锻炼学习能力的机会,而外部环境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态度和能力的保证。

但是我国目前课堂上很少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大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学生就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教给什么知识学生就应该记住什么知识,但是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真正学会的知识是经过自己加工,构建,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当中的,并不是教师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就可以学会知识。van Lier 是美国蒙特里国际交流学院的教育语言学教授,他就在其专著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一书中对外语教学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提出了3A模式的课程理论,即意识(awareness)、自主性(autonomy)和真实性(authenticity)。本文基于van Lier的自主性原则探究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二、自主性原则

van Lier认为语言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学习者本能上自愿自发的进行的学习,不依靠于其他强化或者是生物驱动。内部动机的培养需要满足三点需要:能力(competence),相关性(relatedness),自主性(autonomy)。只有这些需要满足以后,学生的需求才能转化为目标,以此作为学习行动的动力。

外部动机是指环境给人的学习带来的动机,比如老师的奖励,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等,在这些外部条件的刺激下产生的动机就是外部动机。Deci和Ryan提出四种类型的外部动机,包括外部监管(external regulation)、内向监管(introjected regulation)、认可监管(identified regulation)、整合监管(integrated regulation)。然而外部动机是不稳定的,是不能单独依赖的。如果学生因为老师奖励的小奖品而完成学习任务,那么下一次老师应该奖励更大的东西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老师不可能每次都用外部的奖励刺激学生的动机和主动性,这样我们培养的不是学生,而是只会对奖品做出反应的机器人。仅仅依靠内在动机的力量,让学生充分的投入到学习中是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还要给予适当的外部动机,只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相互作用,平衡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三、在教学中的应用

(1)合理设计教学任务

van Lier书中提到Csikszentmihalyi(1990)认为内部动机出现在一个人能够平衡自己的能力和面临的挑战时,当一个人能够找到平衡以后,才会体会到活动带来的“乐趣”(这种快乐在小孩身上看到的更多)。结合自主性原则的能力方面的要求,教师应该设计好活动,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以及活动本身的难易程度。因为太难或者太容易的活动都不利于学生达到最佳的动机水平。克拉申可理解性输入理论也提出到,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材料必须是i+1的,i代表学生的现有水平的理解能力,所以任务的难易度应该适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动机才会达到最高。所以任务不能太简单或者太难,不容易激发学生最高的学习动机水平。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平衡能力与挑战,因为活动是一样的,但是学生能力是不相同的,对于同一个活动有的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但是有的学生需要老师或者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完成活动,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乐趣”,这样会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业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

内部动机的出现要满足相关性原则。相关性是指课堂活动应该让学生与活动之间有所联系。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应该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积极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将新知识建构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课堂活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寻找任务设计的切入点,让学生比较容易的接受新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可以用已有的知识在教师同伴的帮助下解决新的问题。

(2)确定合理的动机

培養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是为了实现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动机。如果是正确积极的动机就要多鼓励,多肯定,指导学生利用正确的动机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是错误的动机,教师应该和学生讲清楚错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变。学生的内在动机通常是为了取得成功,满足自身的要求等。这种类型的学生,教师不必过多干预,仅仅稍微引导即可。

对于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教师应该着重注意,多和学生交流沟通,找到学生不愿意学习的根源,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动机,一开始的动机可以是外部动机,可以是老师的赞赏,父母的奖励,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动机以后,慢慢培养学生将外部动机转换为内部动机,找到学习的乐趣,学习不一定是为了别人的欣赏,可以是利用所学的外语能够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也可以不看汉语字幕就可以看懂外国电影。慢慢鼓励学生多运用语言,找到学习语言的乐趣,满足了学生内心的快乐,内部动机就会占领学生动机的上风。

(3)明确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确立明确的课堂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学生判断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之间的差距,在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中不断向目标努力,不断接近目标所要求的水平。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会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情感目标,这些目标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在完成本节课堂以后,学生自己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成以后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身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目标,自己那些方面达到了目标甚至超过了目标,那些方面还未能达到目标要求的程度。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有针对性的分配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效果。

(4)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

教师要端正学习者的态度,为学习者提供促进学习的外部条件和监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外部动机也有内部动机。如上所述的四种外部动机,外部监管,指的是动机首先产生于其他人,比如说为了老师的表扬,内向监管,指的是应为外部规则或压力而产生的动机,比如上课遵守纪律是避免被老师批评,认可监管,指的是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意愿,比如学生就愿意学习数学,愿意超额完成数学练习等,整合监管,指通过衡量任务的结果而选择做或者不做。因此为了发挥外部动机的优势可以适当的提出表扬和赞赏,适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要对学习态度和动机做出一些规定,如果违反了规定,就要受到一些惩罚,遵守了规定,就提出表扬,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而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任务有很多,不仅仅要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总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促进其中一部分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从动机意识入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自主和独立。教师应该放眼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不同的动机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Leo,van Lier.Interaction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Awareness,autonomy and authenticity[M].New York:Longman publishing,1996.

[2]駱蓉.网络环境下外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基于中美MOOC平台调查[J].外语界,2017 (183):29-36.

作者简介:兰思宇(1995.4.14)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自主性学习动机外语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