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途径探析

2019-11-16黄桂英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培养途径小学生

黄桂英

摘要:如果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那阅读就是改造灵魂的过程。的确,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奠定基础的阶段,所以阅读的意义就更加凸显。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为小学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就值得引起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思考。本文便是基于这一思考,从小学生阅读现状着手,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兴趣低下的原因,然后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展开了细致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途径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确实,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奠定基础的阶段,所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对于教师来说非常有必要。然而,就当前小学生阅读的现状来看,却着实让人担忧,不仅阅读的兴趣十分低下,阅读量更是少的可怜,完全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所以教师要着手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积极的展开探索和尝试,努力激发、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生阅读兴趣缺失的原因

1、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们一直以知识的学习为主,很少重视学生的阅读,导致在教育的整个大环境中阅读的环境极度缺乏。此外,很对学生家长也受到教师以及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将重心全部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很少关系孩子的阅读。试想,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非常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这样一个缺乏阅读的大环境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不会高涨。

2、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解课文,而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又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以支撑学生的课下阅读。然而,在学生课下阅读的过程中,尤其是阅读整本书的时候,却显得有几分吃力,导致学生在阅读中没能收获足够的成就感,进而影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

3、缺乏优质的阅读内容

在如今的图书市场中,因为网络文学的涌入,导致目前课外读物的质量良莠不齐,而小学生又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和自制力,一旦读到那些劣质的读物,会极大耗费学生的精力,进而影响学生正常的阅读和学习。而随着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又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进而进一步加剧学生阅读以及学习兴趣的丧失,最终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二、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途径

1、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正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无论是小学生还是成年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只是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环境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所以,要培養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至于如何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以从学校以及学生家庭两个方面上做出考虑。首先,在学校环境上,教师可以从教室着手,在教室中设计一个简易的图书架,并鼓励学生将自己已经读完的图书暂时性的放到图书架上,供班里的其他同学阅读,然后利用每天课堂上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当众分享他的阅读感悟。这样,在学生之间会产生一个感染和带动的作用,能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阅读的大军之中。其次,在学生家庭环境上,教师要尝试和学生家长多沟通,让学生家长了解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家长为孩子多买几本课外读物,然后在空闲的时候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拿起图书阅读。这样,当学校和家庭都能够充满书香氛围时,学生自然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熏陶,也自然更容易爱上阅读。

2、精选课外阅读书目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阅读好的图书就是在拾级而上,阅读坏的图书就是在拾级而下。确实,现如今课外读物的质量良莠不齐,而小学生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分辨能力,一旦学生读到不好的读物,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以为学生精选课外读物,也是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中的一个必然选择。至于如何为学生选择读物,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托,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会有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知识水平的课外读物推荐,教师可以参考这些内容,并适当的做一些延伸。其次,就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课文去看,有些是节选的一个片段,有些是作者众多作品中的其中一个,教师可以由此延伸,为学生精选一些与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的教材中,会有一些国外的经典名著,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众多童话故事的其中之一,教师可以让喜欢童话的学生去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作品。再如,《鲁滨逊漂流记》是节选的一个片段,教师可以让感兴趣的学生去阅读全本。

3、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让学生想读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会读,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一些东西,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上,指导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得心应手,无疑也是一条必经之路。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阅读的基本步骤,而不是在看到一本书的时候就盲目的去阅读,这样的阅读会大大降低阅读的价值,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读书无用的心理。至于阅读的基本步骤,笔者一般采用“查、读、思、注、摘”五步。“读”不用多说,自然是指阅读,但在阅读之前,学生可以先对图书作者以及图书创作的背景做一个简要或者详细的查阅工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思”是指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书中的语言;“注”则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做一些标注,包括疑惑、感悟、心得等;“摘”自然是摘录一些好词好句,做好积累。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技巧,比如最常用的粗读和精读,这可以让学生在粗读与略读的交替运用中提高阅读的效率。总之,只有会读,才能支撑学生长久的阅读,兴趣也才能持久。

4、开展阅读相关活动

不止对于小学生,对于成年人,甚至对于我们教师自己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不免会产生疲劳感和乏味感,所以适当的调节自己,通过一些外在的手段改善这种乏味感,也是培养阅读兴趣的一种方式。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对各种各样的活动充满着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每过一个阶段便开展一些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从而重新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让学生在阅读之路上能够继续走先去。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从中节选一个片段,并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一小段剧本,然后在学生中挑选“演员”,并分配角色进行演绎,而在演绎的过程中可以邀请其它学科的教师进行观看,由教师们作为主评委,未参演的学生作为副评委,对表演的学生进行打分,看谁能够摘得“最佳演员”的桂冠。这样,当阅读能够和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学生阅读的兴致必然更加高涨。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看做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并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实践,从而让学生们逐渐爱上阅读,并最终使阅读成为他们学习以及生活中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唐树梅.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及习惯[J].甘肃教育,2018 (21)

[2]徐芳芳.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初探[J].农家参谋,2018 (20)

[3]叶明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J].学周刊,2018 (32)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培养途径小学生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