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低学段实验器材准备和使用“三要”安徽

2019-11-15夏业云

关键词:小学科学

夏业云

摘   要:小学科学低学段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器材的准备做到提前“准备”、“组装”、“试验”,确保分组实验的顺序开展;实验器材在使用中做到“提前分装”、“分层发放”、“及时归类”,就能够让低学段的实验教学真真正正地开展起来,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思维,从而训练和培养低学段学生的科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低学段;实验器材;准备和使用;“三要”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5-0043-05

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版)颁布实施后,低学段开设了科学课程。低学段学生动手能力较弱,组装、操作实验器材的能力较弱。所以,小学科学低学段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器材的准备和使用,对科学教师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实验器材的准备要比中、高年段更加具体而细致,甚至可以用“细致入微”来形容。为了保障低学段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器材的准备和使用要做到以下“三要”,才能有序、有效地开展低学段实验教学活动。

一、实验器材准备“三要”

(一)要提早“准备”

低学段的实验器材的准备,要提前谋划,提早准备。这里的“准备”,不仅仅是开学初购买与新教材配套的实验箱,更是要对每一课的实验教学活动所需的器材进行准备。现在与教材配套的实验箱都是按照单元为一个实验盒。教师要提前从单元实验盒中,拿出实验器材,一个一个进行比对和验收,确保实验材料能够对应每一课的实验教学内容。有的实验器材属于耗材,一次性的,用完了下一个班级就不能再使用,教师就需要提早准备替代的实验器材。有的实验器材没有配备到位,就需要教师动手制作教具,以便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还有的则是教材没有安排分组实验,但教师备课之后,认为有必要开展分组实验,所以教师就要动手搜集相关材料,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实验。

如《感官总动员》一课,学生用感官观察没有点燃的蜡烛和点燃后的蜡烛。实验箱内配备的是一根又细又长的蜡烛,如图1。这样的蜡烛在观察没有点燃的情况下是没有安全隐患的。但是一旦点燃之后,组织一年级学生观察时,由于一年级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弱,就存在了蜡烛油往下滴易烫到学生、容易倒下等安全隐患。因此,教师需要把这样一类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器材替换掉,换成相对安全而又能观察的蜡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把实验箱内的蜡烛换成了烛台式的蜡烛,如图2。这样的蜡烛点燃后不易熄灭,而且不会烫到学生的小手。在观察时规定,把小手放在烛台的上方,既能清晰地感受到蜡烛点燃后的炙热和烟火味,又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所以,在这一课的观察活动中,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顺利地完成了观察活动。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中《明亮与黑暗》一课探究“光是能够看见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实验活动(图3),而配套的实验器材箱中只配备了手电筒。为了让学生开展分组实验,教师提前制作留有“观察孔”和可以拉开“小窗户”封闭纸盒(图4)。 在纸盒的一端开了一个0.5厘米的观察孔,并画上眼睛,便于二年级学生透过这个观察孔进行观察。有了这个观察孔,学生拿到纸盒,就知道从哪端观察。在纸盒的另一面,再开了一个1厘米长、1.5厘米宽的“窗户”,让光能够透到盒子的底部,能够看到纸盒底部有字。为了让学生能够找到“窗戶”,并能顺利打开,在“窗户”的开孔处,透明胶粘贴,并黏上一根回形针,学生抓住回形针,往外轻轻一拉回形针,纸盒的“小窗户”就拉开了。观察结束,再关上小窗户,可以重复使用。

的条件之一”实验

有了这个纸盒之后,可以非常方便地组织学生从“观察孔”、“打开小窗户”“手电筒照射”三步观察纸盒底部内容。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发现有了光之后,才能看到纸盒底部的字,并且光越亮,看的更清楚。因此,教师制作好的纸盒,就能够组织学生很好地开展这一探究活动。

(二)要提前“组装”

低学段学生的动手组组装能力比较弱,为了降低低学段学生动手操作的难度,并能够节省时间。因此,有些实验器材是需要教师提前组装,才可以使用。

《小小科学家》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探究“滚小球”的实验活动中,需要斜面实验装置。一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弱,又是第一次开展实验探究。所以,滚小球的实验装置中斜坡的搭建,教师一定要提前给每组搭建好斜面(图7)。在教学时,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斜面、支架、绒布,让每组学生看着自己实验桌前的实验器材,知道怎么去滚小球。把这些实验器材和过程说清楚后,学生看得见,也明白后,再出示紫色的塑料小球和蓝色、粉色、绿色三种魔术贴纸条,选择一组,演示给学生如何去标记小球从斜坡不同位置滚落下来的距离(图8)。

《磁铁的两极》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玩磁铁》的第二课。在探究“探究磁极指示的方向”实验活动,采用悬挂法来辨别磁铁磁极指南北。这个实验(图9)所示,需要用细绳把条形磁铁水平悬挂在支架。二年级小学生用细绳把条形磁铁绑在木头支架上,需要绕、绑、系的方式,还要考虑平衡等因素。因此,二年级学生操作完成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课前准备的时候,教师动手把条形磁铁悬挂在支架上(图10)。

实验活动中,学生只需要轻轻转动磁铁,静止后观察磁铁的两端分别指向什么方向,省时省力,还非常高效,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经过多次观察,发现磁铁的两端始终一端指向南,一端指向北,如图11、12。

方向(一)                         方向(二)

(三)要提前“试验”

低学段试验器材的准备除了需要提前组装,还需要教师提前试验,检查器材在实验操作是否安全、简单;实验现象是否明显等。因此,低学段的实验器材一定要提前试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第二课《神奇的新材料》,在荷叶滴水滴实验(图13)。实验器材箱内配备的是防水布。试验后,笔者发现如果二年级两个班级连堂做这个实验,就不能及时清洗和整理,影响下一个班级的实验开展。所以,笔者选用了干荷叶替换了防水布。干荷叶的选材更加贴近教材。而且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只需要多准备干荷叶,每个班级使用完,就换新的干荷叶,不影响实验效果。而且用干荷叶做实验,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图14)。学生发现:“滴一滴水在荷叶上,轻轻晃动一下,水滴就像弹珠一样滚来滚去,还会滚到盆里。”“水滴在荷叶上,就像透明的球一样,是圆圆的,圆溜溜的。”“在荷叶上撒了粉笔灰后,水滴在粉笔灰上来回滚动,粉笔灰被水滴带走了,荷叶上干干净净的。”“粉笔灰被水滴卷进去了,水滴变颜色了,变得浑浊了。”

二、实验器材使用的“三要”

低学段实验器材在使用中,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分组实验器材的分装工作。只有把分组实验的器材分装好,才能保证分组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分装好的实验器材,在实验活动中,要根据每一个实验活动的进程,分层按步发放,这样才能保障实验探究活动的有序开展。实验活动结束,教师要及时把实验器材收拾、整理、归类好,以便下一学年继续使用。

(一)要提前“分装”

1~2年级科学课每课都有1~2个分组实验,涉及到的实验器材数量、品种很多。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提前分装好每一个分组实验的器材,并放在合适的器皿中,让学生真正开展分组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玩磁铁》第一课《磁铁的吸力》共有六个分组实验,分别是探究“磁铁能够吸铁、镍”、“接力吸钢珠”、“用钉子夺钢珠”、“测磁铁吸住回形针的距离”、“隔本子吸回形针”、“隔水取回形针”。以一个班级分成八组,这六个分组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统计表,如下表。

从统计表中,可以统计出本课分组实验所需的材料多达十多种。每一个分组实验的开始,需要分发实验器材;结束后,又可以及时地归置到一旁,以便发放下一个分组实验的器材(图15、16)。所以,教师提前分装分组材料后,就可以预演一遍怎么发、怎么回收,再怎么发下一个分组实验的材料。只有教师自己预演了一遍后,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开展分组实验时,才会不慌不忙,井井有条。

分组材料(一)                     分组材料(二)

(二)要分层“发放”

在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中,实验器材的分发一定是根据实验活动的进程而发放的。切不可把所有实验器材都让学生领下去。尤其是低学段的学生,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实验器材吸引和干扰。所以,低学段的实验教学中器材要依据实验探究的开展而分层次、一步一步地发放。分层发放可以有效地调控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磁铁的吸力》一课分组实验材料发放尤其需要分层。否则一课中有6个分组实验,不按照分层发放,课堂上就会乱哄哄的。探究磁铁能够吸铁、镍的实验,把条形磁铁放在实验托盘内,把被检测的回形针、铜铃铛等六种物品放在长方形的硬纸盒中。教师演示正确的“吸”的方法后,要求一个一个有序地用磁铁吸一吸物品,把检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并规定组长最后一个做实验;做完实验后,把六种物品全部放回纸盒中,磁铁放在实验托盘内。为什么这样要求呢?是为了下一个实验“接力吸钢珠”做好实验器材分发的准备。在学生汇报第一个实验结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长方形纸盒放到一旁,磁铁依然留在实验托盘中(图17)。在介绍完“接力吸钢珠”实验方法和要求时,教师把用透明盒子装的钢珠放在实验托盘后,就能够快速递开展第二个分组实验活动(图18)。“用钉子夺钢珠”、“测磁铁吸住回形针的距离”等分组实验,都是这样一层一层地整理和分发实验器材,能够有效地开展每一个分组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让学生快乐地实验,开心地探究,并喜欢上科学课。

(三)要及时“归类”

分组实验活动结束,教师要及时地整理实验器材,按照一定的类别归档入盒,有的是教师自制的教具、学具,都一一并贴上标签,摆放整齐,以便下一学年继续开展实验探究。

如《磁铁的吸力》一课准备的六种物品,实验结束后,分别装入“回形针”盒、“铜铃铛”袋、“铜钥匙”袋等。这就保障了这些实验器材在今后的延续和开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展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再如《认识工具》一课,用合适的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务。在活动中,任务中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工具分类摆放,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工具,在“器材”与“工具”处领取(图19);在完成任务之后,再把实验器材和工具分类摆放好(图20)。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分类领取器材和工具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地选择器材和工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能力。

处领取                              分類送还

小学科学低学段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器材的准备做到提前“准备”“组装”“试验”,确保分组实验开展的基础;实验器材在使用中做到“提前分装”“分层发放”“及时归类”,就能够让低学段的实验教学真真正正地开展起来,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思维,从而从低学段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让有效交流彰显小学科学课堂的精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