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主义下马修·沃恩的《王牌特工2》

2019-11-15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81

电影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王牌消费主义特工

陶 莉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

在消费主义时代下,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被大量地、全方位地制造与激发出来,其所购买的也非只是商品本身,而包括了商品抽象的符号外延意义。电影也是消费主义时代中观众热衷于消费的对象,电影的产出早已超出文化的范畴而被认为更是一种经济活动,大量商业属性极强、直接诉诸感性的电影便是例证。而马修·沃恩的《王牌特工2:黄金圈》(2017)正是如此。

一、消费主义与主题

在消费主义中,商业电影成为一个刺激观众感官的流水线产品,最终以五光十色的形式、包装等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其最主要目的是引发观众进行消费而非提供观众洞见、深思的目标。在这一类电影中,各个叙事元素与其说按照创作者个人的艺术追求、审美偏好,不如说是按照规定的生产程式有序排列,最终形成一个连续、流畅、具有娱乐性的文本,观众获得的是一个忘情迷乱的观影状态。

而电影的主题对于营销与宣发是极为重要的,电影必须能选择具有“hook”属性的主题,并将其鲜明地表达出来,以直击消费者的“痛点”。《王牌特工2》的诞生,其基础正是前作《王牌特工:特工学院》(2015)的大获成功。在《王牌特工》中,电影选择了成长母题与对抗母题,这二者都容易对抗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意义的损耗,实现尽可能地赢得受众的共鸣。《王牌特工》里,英国少年艾格西被父亲昔日的战友哈利发掘与培训,经过一系列艰辛的考验,终于成为英国秘密特工组织“王的男人”(Kingsman)的一员,随后与战友罗克茜、梅林等人一起挫败美国亿万富翁瓦伦丁的阴谋。艾格西也从一个玩世不恭的小混混成长为一个身怀绝技、风度翩翩的英伦绅士。电影在继承了一度风靡全球的“007”系列的大量设定的同时,又有别出心裁之处,故而上映后在受众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正是在观众的翘首以盼下,马修·沃恩拍摄了续集《王牌特工2》,电影同样概括了以艾格西为首的“王的男人”特工们与邪恶势力的又一次战斗,并且代表正义的艾格西们依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同时,成长主题也被沿用,艾格西最终走入婚姻的殿堂,从第一部中忍不住下流地调戏瑞典公主蒂尔德到成为为她负责、成熟的丈夫以及瑞典王室的驸马。抛开具体的对抗对象和过程来看,两部电影的主题是一致的。

在这样的主题沿袭下,马修·沃恩已经将“王牌特工”打造为一个消费主义时代中人们熟知的并具有一定潜在观众群的消费标志,这一点与广大实体品牌毫无二致。观众得以在对这一类主题的接受中,进入到一个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银幕世界,通过与主人公的共情,投身于一段遍布刀光剑影、灯红酒绿的特工生活中,并且与创作者达成某种默契,即观众心照不宣地接受电影在规划运作下的种种“俗套”之处,如屡见不鲜的“最后一秒营救”、教堂大战、雪山大战中的正方人物丝毫无损等。

二、消费主义与叙事

叙事是一部电影面貌与风格最为直接的体现,是电影想要塑造的艺术形象、想要抒发的深层情感的载体。通常情况下,作为消费品的商业电影都拥有一个如罗伯特·考克尔在其著作《电影的形式与文化》中指出的被历史决定了的结构布局,这一结构势必是较为细密严谨的,各个创作元素被如填公式一样置于恰当的位置。“一种具有连贯性的历史滋养了好莱坞80年,理想的美国电影仍然是围绕一个经过精心组织、严密驱动的,观众很容易理解的事件链条展开。”这一链条就是以因果关系为驱动原则,以线性顺叙为主,少量闪回、插叙为主的叙事方式。这一方式,也是观众最容易建立起事件关系的叙事方式。另外,在其中,激烈的开头(如《王牌特工》中第一位兰斯洛特在执行任务中突然死亡),关键时刻的反转或巧合(如《王牌特工》中的降落伞训练),皆大欢喜的、让观众释放情感的结局,则必须被一一安插,以更好地控制观众的注意力和情绪。

在《王牌特工2》中,电影开始于艾格西和老敌人查理在汽车上的大战,这一场激战在伦敦街头引发了规模不小的爆炸和车祸。随后艾格西赴女友之约,叙事节奏放缓,而神秘的“黄金圈”组织也浮出水面。也正是在约会上,艾格西的朋友吸食大麻,“黄金圈”首脑罂粟女士的阴谋就此展开:为了使毒品交易合法化,罂粟女士在自己的产品中下了毒,所有沾染毒品者都会在一定时间内僵硬死去,罂粟女士以此威胁美国总统,一旦总统签署了毒品合法化的相关文件,罂粟女士便释放出解药。也正是由于那一场大战,“王的男人”组织被“黄金圈”几乎摧毁,只留下了梅林与艾格西,二人沿着线索找到了美国的类似组织“联邦英雄(Statesman)”,联手夺取解药。而在特工们与“黄金圈”的矛盾之外,又有特工之间的矛盾,美国特工威士忌因为爱妻在毒贩的火并中死去,不愿意为瘾君子们提供解药,最终与艾格西、哈利又展开一场打斗。同样宁愿吸毒者自生自灭的还有美国总统。这些矛盾的加入,使得整个叙事不至于单调和缺乏力量。

不难看出,电影中的事件并不是被偶然连接的,而是具有连续性的,这使得观众对电影的理解没有阻碍和延迟,能够全神贯注于叙事的发展。电影的叙事进程犹如楼梯,每一个镜头段落都有相应的内容和目的,并引发下一步反应,最终接近尾声,如任务的紧张、战友们的突然去世和对抛头露面当王室驸马的担忧,使得艾格西在求婚问题上犹豫不决——深感失望的蒂尔德抽烟发泄,沾染毒品——在发现女友中毒后艾格西不顾安危杀奔“黄金圈”在柬埔寨的老巢——艾格西给罂粟女士注射了高剂量的毒品使其说出了释放解药的密码——艾格西救下心上人后两人成婚。原因引发结果,结果又成为下一段叙事的原因。

三、消费主义与角色

消费主义下电影与观众建立联系,其常规机制除了因果律原则下的线性叙事以外,还包括了能充分调动观众情感、欲望的角色塑造。如前所述,《王牌特工2》是好莱坞成熟的电影反馈流程的产物,深谙文化工业诸多法则的制作人们意识到,第一,作为主人公的艾格西是观众最主要选择的“替身”,也就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观众更愿意让艾格西代替自己游走于惊心动魄的特工活动中。因此,艾格西在《王牌特工》中的种种特征被保留了下来,如重情重义,时而天真、轻佻,时而严肃,如他既能在和查理决斗时因为对方是独臂而自己也只用一条胳膊,又能在制服查理后表示为了罗克茜、梅林等人的死一定要杀了他等。第二,对于艾格西有精神父亲意味的哈利,尽管他在前作中被瓦伦丁开枪击中头部,但由于观众对这个人物恋恋不舍,故而电影一定要安排他重现银幕,于是在《王牌特工2》中,美国的联邦英雄拯救了哈利的生命,而艾格西又唤回了哈利的记忆,哈利只失去了一只眼睛,而心智和身手则一如从前。而部分并没有像哈利那样牵动消费者的角色如罗克茜、亚瑟等,则被电影主创毫不犹豫地抛弃。不难看出,相对于消费者的吁求,角色设置的连贯性和合理性对于电影人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毫无疑问,马修·沃恩的《王牌特工2》是一个典型的,以观众熟悉并期待的形式和题材,提供给观众惬意体验的消费品。在成功的前作之后,电影人拥有了对续作制作上的把握与预判,使续作也拥有了较为优异的市场表现。

猜你喜欢

王牌消费主义特工
Film review:WALL·E
空战王牌,申请出战
变身特工
我是特工
谁都别想随便当特工
安凯斩获新“王牌”
《王牌对王牌》我的蓝色王牌
王牌闪耀下的蜕变成长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