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智取威虎山3D》看红色样板戏的改编

2019-11-15古那尔艾则孜

电影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座山雕威虎山样板戏

甘 波 古那尔·艾则孜

(1.伊犁师范学院 人文分院,新疆 伊宁 835000;2.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红色样板戏是指在“文革”时期,借鉴话剧舞台美术形式,用西洋绘画的写实布景、道具、服装、人物造型来表现革命题材和阶级斗争内容的二十几个戏剧舞台艺术作品。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剧目。

其中,《智取威虎山》是样板戏中改编次数较多、影响力最广的一部。自1957年9月小说《林海雪原》问世,至2014年12月的近57年时间里,《智取威虎山》经历了从小说片段到话剧,从话剧到电影,从电影到红色革命样板戏,再从红色革命样板戏到电视剧,最终翻拍成新英雄主义电影《智取威虎山3D》的过程。《智取威虎山3D》在继承原有样板戏故事大纲的基础上,在主旨表达、人物形象塑造、叙事线索、情节冲突上都做了大幅度的创新修改,迎合了当代消费社会语境下受众对传统革命题材电影的新需求,成为当年电影市场上的一匹黑马,拿下了8.8亿元人民币的高票房成绩。

本文将对1970年的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和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3D》进行文本、影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意图阐释以《智取威虎山3D》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样板戏的改编路径及策略,为今后中国红色革命题材电影的再创作提供有益参考。

一、显性的“政治至上”到隐性的“去意识形态化”

阿尔都赛曾说“意识形态是人们与他们的世界之间活生生的关系,或者是这一无意识关系的一个反射性形态”[1],米米·怀特在认可其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基础的分析,揭示了在特定机构或系统中实际阶级动力学的重要性,它让人明白了阶级压迫的真相,从而取代意识形态的错误意识”[2]。可以看出,意识形态是特定阶级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抽象概括,并在社会实践中将这种关系中有利于己方的特质不断放大,以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

“文革”十年作为中国历史上较为注重宣扬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的年代,对红色样板戏的戏剧理念和宣传主旨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意识形态的强化表述成为这一时期戏剧创作的主流。故追随1951年“戏改”遗风(改戏、改人、改制),1970年的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高度集中地保持了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全面贯彻了“二元对立”和“三突出”原则,格外强调“打土豪,分田地,促生产”的主流社会议题。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第四场《定计》中,杨子荣向203首长少剑波报告向猎户老常父女所了解的土匪情报,少剑波听后,大为兴奋地说:“毛主席早就教导过我们,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打胜战争。”当剿匪小分队战士积极请战时,少剑波又鼓励兼鞭策地说:“毛主席叮嘱过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纵观全戏,政治领袖的语录台词不下五处,语录台词的言说者少剑波在戏里担当了“政委”和“党鞭”角色,起到了方向引领者和行为鞭挞者的作用,在意识形态上保证了政治正确性,充分证明了文艺作品要为政治服务的宗旨。第七场戏《发动群众》里,听到夹皮沟父老乡亲对“座山雕”土匪集团的控诉后,少剑波和小分队成员一边安抚老百姓,一边组织乡亲们开展生产自救。在小分队的协助下,夹皮沟开通了火车,戏中少剑波、猎户老常和铁路工人李勇奇欢聚一堂,共襄盛举,再鲜明不过地表达了工农兵亲如一家、团结奋斗的政治理念。

而在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3D》中,基本没有涉及政治运动桥段,林更新饰演的少剑波年轻英俊、沉稳冷静,在战斗中的果敢决断显示了他作为职业军人的专业性。面对战友牺牲惨状,他痛哭流泪,不再像传统主旋律战争片里的政工干部那样,乘势做一番激励人心的演讲。影片里,少剑波没有说一句语录式台词,其意识形态代言人的身份被有意隐藏,“阶级仇,同志恨”的主题也被弱化,而是重点突出战友之间的兄弟情谊。样板戏里的“夹皮沟大生产”被“夹皮沟防卫战”置换,样板戏中激昂的政治热情被悄然隐去,留下的是黑泽明《七武士》式的村落战斗场面——土匪从四面八方蜂拥进攻,但遭到小分队伏击,小分队成员各自为战,最后击退敌人,但队员高波不幸牺牲。快速、凌厉的交叉镜头剪辑,将狙击、围剿、偷袭、溃败等战斗场面成波次地呈现给观众,造成一种重工业电影奇观,使观众得到感官上的刺激与满足,根本无暇顾及战斗背后所蕴含的意识形态。阶级斗争的主旨被淡化,“政治先行”的理念被传奇化的镜头画面替代,样板戏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电影故事情节的递进中被逐渐稀释和消融。

二、庙堂式的“神格”角色到江湖化的“人格”角色

在样板戏和电影里,原著《林海雪原》中的化装侦察员杨子荣和威虎山匪首“座山雕”及其座下的八大金刚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角色。样板戏里童祥苓饰演的杨子荣,面如冠玉、鼻若悬胆、剑眉星目,身着绿色军衣,戴着白色披风,说话京韵十足,举手投足间都是一副英雄气概,一曲“穿林海,跨雪原”更是唱得气冲霄汉!在样板戏里,杨子荣似乎不是来自人间的凡人,而是上天赐予的天人,他高尚、勇敢、机智、果断,符合了当时老百姓对于解救万民于水火的“天兵天将”形象的传统民俗想象。尤其在戏中,杨子荣经常被给予仰视镜头,右手叉腰、左手前伸的典型姿势多次出现,形成一种表演行为上的仪式性,颇具巨人型英雄的特点。可以说,样板戏里的杨子荣形象,是理想神话人物在现实世界的投影,契合了人民群众对正义、对真理的朴素追寻,是供人内心崇拜的符号意象。而作为杨子荣对手的“座山雕”土匪集团,在样板戏里则被赋予扁平化的形象,矮小、猥琐、奸险、凶残的角色特点一方面让观众印象深刻,容易浸入戏剧氛围之中;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又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程式化戏剧角色的范式,即对反派角色的塑造较为机械地遵循了“二元对立”原则——好人恒好,坏人更坏,对坏人性格、情感的多样性与矛盾性挖掘略显不足。

与样板戏不同,《智取威虎山3D》更注重展现历史真实性和还原生活化情节。因此,影片开始后,在小火车站亮相、由张涵予饰演的杨子荣不再是样板戏里的白面小生,而是一个饱经沧桑、络腮胡子、有着烟熏妆眼影、身穿大皮袄的中年汉子,这也符合了他化装侦察员的身份。在随后剧情中,杨子荣冒充许大马棒的司马副官胡彪进山献图,满口黑话,行为粗莽,和众匪勾肩搭背,痛饮浆子(自制老白干)。喝到高兴,就爬上高台,给土匪们唱类似“十八摸”的低俗二人转,甚至在之后的情节里,和八大金刚中的老八铁锁在野地里方便。如此种种,颠覆了样板戏中对“神格”杨子荣的设置,突破了“完美杨子荣”的束缚,将一个身经百战、足智多谋的侦察员形象建立了起来。与其说《智取威虎山3D》里的杨子荣是一名战士,不如说他更像是一名浪荡于江湖、混迹于各色人群中的豪客,张涵予的演绎将杨子荣人性的一面给挖掘了出来,打破了样板戏中刻板英雄的外壳,真实、粗粝、机智成为塑造英雄人物的又一标准。同时,梁家辉饰演的“座山雕”崔三爷也由原来样板戏中固化、单薄的扁平形象转变成了复杂、丰富的圆形形象。影片里,“座山雕”不再只是为害一方的山寇,更是实力斐然、胸怀大志的枭雄。身披貂皮大氅,端坐铜质大椅,背光摄影让人看不清崔三爷的面容,显示出其神秘、强势、凶残的性格特点,而抱着袖子、蹲在房檐下偷听杨子荣和马青莲“床戏”的情节,又突出了他猥琐、下作的流氓品性。在杨子荣献图桥段,“座山雕”让压寨夫人马青莲拿空枪对着杨子荣开枪,则在更深层次寓意了其阴险狡诈而又色厉内荏的市井本质。和样板戏相比,电影《智取威虎山3D》将原本是背景板的“八大金刚”复活,给予了他们栩栩如生的活力。特别是老八铁锁,憨直傻萌的性格设置,成为影片一大亮点,那句“有屎没屎啊?有屎拉啊,别他妈瞅着,没屎滚犊子!老九,他们想看俺腚”的台词,几乎承包了影片最大笑点,结构了戏剧张力,毕竟在野外方便也是一种“日常生活性的革命仪式”嘛。

三、单线叙事到双线并进

《智取威虎山》在情节上,主要讲述了杨子荣、少剑波等人深入敌后,剿灭以“座山雕”匪帮集团的故事。在样板戏中,整个故事呈单线叙事,以杨子荣为行动元,贯穿始终,杨是整个戏的线索和中心人物。到了《智取威虎山3D》,混入敌营拿到先遣图并消灭匪帮的主线情节分为了两条支线,一条是杨子荣化名胡彪进入敌营,另一条是小栓子寻找母亲马青莲。两条线索分置行进,直到杨子荣识破“座山雕”的压寨夫人就是青莲时,才合二为一,进而继续主线。导演徐克之所以选择双线叙事,一是在于可以使剧情更为饱满,故事构建更为坚实,为杨子荣后续行动建立协助者的设置(普洛普在《故事形态学》中认为故事情节中一般有七种叙事角色:英雄、假英雄、坏人、神助、协助者、公主和派遣者,《智取威虎山3D》里马青莲就是杨子荣的协助者);二是可以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待战争[3],表现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为影片高潮时剿匪小分队复仇群匪提供道义上的正当性,毕竟只有好人先受到伤害,受尽磨难,才可以理直气壮地报仇雪恨,这也是徐克武侠化电影中的常见设置。

四、淡化爱情到表现浪漫

在“十七年”革命战争题材戏剧和电影中,除却以女性为主角的,如《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之类,大都以男性为中心,女性或为协助者,或为背景陪衬。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原著《林海雪原》中清纯可爱、讨人欢喜的随军卫生员小白鸽(白茹)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猎户老常的女儿小常宝。第三场戏《深山问苦》里,小常宝以女扮男装形象出现,向杨子荣控诉“座山雕”的恶行,继而成为剿匪小分队的得力助手。小常宝其实是“文革”年代“阶级斗争”意识的符号代表,在“文革”语境中,女性自身的性别特征被男性化,和男性一样,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代言者,表达革命理想和阶级理念成为基本社会需求。类男性化、“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小常宝人物设置,淡化了原著中少剑波和小白鸽的情感线索,激昂的革命热情、同仇敌忾的对敌情感代替了自由爱恋。虽然样板戏没有重现原著里革命爱侣的烽火浪漫,却也表达了当时社会情境下人民群众对“打土匪,过好日子”的革命理想的热切追求。样板戏里,小常宝对杨子荣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敌意戒备到后来的真心崇拜,隐性化地表现了革命少女对侦察英雄的钦慕之情,将朦胧的爱慕情愫放置于宏观的革命背景之下,显得庄重而肃穆。

钱谷融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美学概念——“文学即人学”,主张文艺作品不是一般的反映现实,而是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通过活生生的人,起到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所以,注重人的存在,宣扬人性、弘扬人道就是文艺作品应负的责任。在《智取威虎山3D》中,小白鸽重新回归,成了男性群戏中的一抹亮色。即使有花瓶嫌疑,也是一个具备诱惑力的花瓶。花色棉衣,两条小辫,灵动闪耀的大眼睛和两朵苹果红冻晕,无不彰显着由佟丽娅饰演的小白鸽所特有的青春活力。虽然有菲勒斯中心主义者说,战争应让女人走开,但对于处在危险战火环境中朝不保夕的男人来说,温柔女性的存在,是一针安慰脆弱心灵的强心剂。女性惯有的体贴、温存,让战争中的男人体会到来自家的暖意,犹如一眼清泉滋润了他们干涸的心田。影片中,小白鸽给伤员包扎伤口,高波和战友们憨傻的笑容照映着燃烧的篝火,简单、纯粹的革命浪漫主义气息油然而生,给残酷战争注入了一丝温润暖意。

五、程式性的戏剧念白到魅力化的电影台词

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由于演员有京剧表演经历的关系,故在戏中的念白都具有程式化、夸张感和歌唱性的特点,与纯生态自然化的生活语言大不相同。样板戏念白朗朗上口,强调音韵节奏感,戏中人物说完一句话后,通常会将重音落在最后一个字,以示强调,形成一种语调上的程式感,突出表达角色的心理情感。样板戏里演员念白掷地有声、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但多次的重音重复可能在无形中间离了演者和观众的距离,使观众专注于看戏的形式而无法全身心融入剧情之中,进而削弱了戏剧情节所带来的共情效应。

到了电影《智取威虎山3D》,台词既富有接近性的生活化气息,又兼有语意上的多彩性。首先,与样板戏一板一眼、字正腔圆的京味儿不同,电影版的台词有相当一部分用到了东北方言,如土匪情报官栾平抓到剿匪小分队战士高波后,威胁高波说“这旮旯是肋骨,老软了,这一棍子,得断好几根”。“旮旯”指“狭小的地方”,音译自阿尔泰语系语言,“老”指“非常”,表示程度之深[4],形象地将此人凶残、奸险的性格呈现了出来。其次,《智取威虎山3D》的情节具有武侠化特点,台词设计上也带有武侠小说风格。如少剑波第一次见到杨子荣,问身边战士“这是谁”,战士微微一笑“他啊,老杨,山东来的老杨”。一问一答,颇具古龙悬疑武侠小说的行文特色,即问者问,答者答,但“山东来的老杨到底是谁?老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是被设计成一个谜团,需要后续情节展开才能揭底。再次,在电影里多次出现具有引申意味的台词,尤其是以“座山雕”的“一个字”为代表。如“座山雕”在惩治作战不力的手下时,就说了“一个字——不老实”;又如影片结尾杨子荣在悬崖边劝降“座山雕”,“座山雕”说“一个字——啥也不说了”。“一个字”,却非一个字,范围很广,含义很深,将“座山雕”阴沉、工于心计的性格表露无遗,为影片的戏剧性添彩不少。

六、简单的舞台布景到绚烂的民俗景观

由于戏剧舞台的限制,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舞美置景较为简单,意念化的幕景构成了戏剧的主环境空间,人物灯光的打设还是依照二元对立原则——正面人物打以主光,配以辅光,造型光明立体;反派人物打以偏光,造型晦暗单薄且对原著中丰富多彩的东北民俗景观没有过多展示。在《智取威虎山3D》中,徐克导演亲赴东北雪乡取景,深入考察后重现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东北农村的冬季民俗景观。譬如,影片里夹皮沟的房屋结构——四周是土坯房墙,屋顶是茅草覆盖,茅草上是厚厚的白色积雪,极具东北地域特色[5];又如,影片里故事发生在寒冬季节,剿匪小分队成员都穿着破旧打补丁的粗布棉袄军服,而杨子荣为了打入敌人内部,则歪戴狗皮帽子,身着貂皮大氅,脚踏黑色皮靴,活脱脱一副土匪打扮;再如,“座山雕”老巢不像样板戏中昏暗、阴冷的洞窟设计,而是颇有想象力地将其设计为前日军军火库,库内大厅管线密布、灯火辉煌,极富暖调色彩。大厅里群匪的座次位置呈梯形阶梯排设,匪首“座山雕”位于梯形上底边的中轴位置,以示“九五至尊”;八大金刚一边四人,位于梯形的两条腰线,以示护卫。整个空间秩序分明,权力层次凛然,再现了当年土匪老巢的政治伦理风貌。还如,杨子荣唱二人转的高台离地五六米,全由木头搭成,上面有两个配合他唱戏的男性土匪,身着红绿碎花床单,头戴树杈,脸涂锅灰,搔首弄姿,极具“妍态”,复现了当时东北文化中的“土俗景观”,使受众在观看电影时没有违和感,可以完全浸入其中。

七、结语

在与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进行互文比较后,可以发现,电影《智取威虎山3D》在保留原来故事架构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红色经典样板戏改编的突破,即弱化了意识形态在故事中的表述,重塑了人物形象,真实复原了故事发生时的社会风貌和地俗民情;同时建置了新的情节线索,使故事更加丰富饱满,引人入胜;还用武侠江湖化的叙事桥段,使受众迁移情感,营造共情效应。综上,《智取威虎山3D》树立了红色题材世俗化、市场化的新标杆,在恪守信仰底线和保持艺术风格化之间保持了和谐平衡,为今后红色题材的电影化改编起到了榜样性的借鉴作用,是中国本土新英雄主义电影创作的一次开辟之旅!

猜你喜欢

座山雕威虎山样板戏
威虎山:穿林海跨雪原
林海雪原(节选)
红灯记(根据现代京剧样板戏改编)
拆 台
电影意识形态批评方法下复观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
样板戏及样板戏研究的另一面
——评张丽军《“样板戏”在乡土中国的接受美学研究》
徐克执导《智取威虎山3D》张涵予演杨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