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粗犷嘹亮的弶港渔民号子

2019-11-15

剧影月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领唱东台号子

盐城市的东台弶港镇是一个著名的渔港。这里地处东方湿地之都,素有“黄海明珠”的美誉,2002年被列为国家“中小城镇生态实验区”、“海边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全镇拥有85公里黄金海岸线,连陆滩涂156万亩,辐射沙洲120万亩,滩涂面积占江苏省的22%。2011年,诞生在这里的弶港渔民号子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弶港渔民号子的来历。弶港渔民号子是一种韵律整齐、节奏强烈,易于学习传唱、富有劳动激情的民歌。它是几百年来渔民在海上捕捞作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与大海抗争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民间音乐。据老年渔民介绍,弶港渔民号子在东台一带口耳相传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目前,从长江口以北沿海至连云港市沿海,在广大渔民和群众中广泛传唱。起初,人们在劳动时顺口哼哼,并不作为一种号子,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海上作业用的船只网具也在不断更新,有些大型生产用具一个人是不能使用的,像大铁锚、帆蓬、网具、桅杆就需要多人搬运,为了达到用力一致,就由一个人领唱,多人答腔,打起了号子,久而久之也就形成渔民号子,并在沿海一带逐渐广泛流唱。

弶港渔民号子有好几种,它们都是在不同作业的同时打的号子。如搬运大型渔网、铁锚等唱的“起重号子”,把铁锚从海里拉起上来的有“盘车号子”,牵扯帆蓬的“扯蓬号子”等等。这些渔民号子内容丰富,声情并茂,曲调高昂、悠远、悲伧,原汁原味、富有生活气息,真实地体现了苏北沿海地区渔民劳动的过程,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渔民的心声,精神面貌,为弶港渔民世代口头互相传承,与渔民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同时也展现了渔民沉淀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文化创造力,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弶港渔民号子与劳动密切相关。弶港是中国沿海的十大渔港之一,这里的海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历史就有多条出海捕鱼的船只。聆听弶港渔民号子,全部都和劳动有密切关联,它演唱的音节节奏也特别的鲜明,具有特色。

一是有着强烈的音乐性格。渔民号子一般不同于山区的山歌,或者伐木者哼出的号子。因为是海上作业,渔民们面对的是茫茫大海,挑战的是惊涛骇浪,所以在音乐节奏上就听不到那些委婉、悠长、纤细的成分,伴之而来的是粗犷、豪迈、磅礴有力的气势。在节奏运用上,弶港渔民号子第一声都是一个长音,接下来用的是平律,节奏紧凑有力,曲调整齐划一。再跟着的是短律,伴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大,劳动速度的加快,具有连续不断的重复音节,让人听得情绪也为之激动起来。

二是旋律与歌词的鲜明性。大凡号子之类的音乐,其形式都较为简单,它随着人的情绪和劳动的节奏强烈起伏,琅琅上口,便于传唱,因而不需用太多的音乐修饰元素去润饰。在歌词的手法上也体现即兴创作的成分。听到歌词人们犹如眼前见到劳动的情景,类似于:“今年顺风又顺水,网网下去满载归。伙伴们,加油干,三三夜人不累!”可以看出这种叙事式的歌词往往是劳动者随口编出来的,非常符合当时劳动作业时的情景。

三是领唱与合唱的一致性。劳动号子多是众多人齐声演唱的音乐。它鲜明的特点是一人领唱,众多人跟着和唱。弶港渔民号子也同样如此。领唱的第一声为长音,大约有四个音节,而句子却较短,原因是便于率先演唱。接上来的是各人的和唱,有的一连多句排比,这些句子全部要合上领唱的韵律,达到嘹亮明快,高亢激越,坚定有力,显得气势磅礴,很能营造强烈的氛围。

弶港渔民号子的社会意义。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弶港渔民号子曾经伴着黄海之滨的世代渔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今天的渔港大规模机械作业的加入,昔日的渔场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在弶港一艘艘大型机帆渔船取代了过去的木蓬船,昔日的小型渔网也多换成了多类型适宜远海作业的拖网。作为曾经的记忆,当年孕育渔民号子的劳动、生活、文化环境现今都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渔民号子渐渐趋于失传。真正能演唱此乐曲者的人已不多了。2011年,弶港渔民号子列入省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为保护这种珍贵的民间非遗文化,东台市文化部门积极组织,采取多种举措实施抢救工程。一是抢救性保护。组织音乐工作者深入渔场走访年迈老渔民,对他们演唱的曲调进行抢救性记谱,并加以整理。目前东台市文化馆就将重新挖掘整理的多首渔民号子进行统一编目,并在市文化馆与弶港文化站专门布展,供人们参观与学唱。二是组织原唱演出。目前在弶港镇弶港居委会,有一支渔民号子老年艺术团,现有团员22人,其中最年长的82岁,平均年龄达68岁,这些老渔民一般精神矍烁,一旦上台演唱个个精神抖擞,2015年这支演唱队伍专门赴淮安参加江苏省举行的非遗展示演出,他们的演唱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省电视台还专门报道演出的盛况。在东台历年的汇演中,弶港渔民号子都进行展示。作为草根文化的代表,弶港渔民号子这几年频频登上该市“哈哈周末”群众演出的大舞台,此项目也成为东台对外文化交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是抓好艺术的传承。为让这宝贵的艺术得以传承,近年来,东台着力在青少年中做好传承普及工作,组织中小学生进行演唱活动。东台市电视台组织电视演唱辅导,请省级非遗传承人陆加友进行指导。目前在东台的沿海各学校,演唱弶港渔民号子已相当的普及并深入人心。

弶港渔民号子这种渔民们与大海和自然界搏斗中产生的音乐文化,曾发挥过它特有的社会功能,它也是人与自然和劳动相结合所碰撞产生的重要精神文化,具有特定的艺术价值。今天,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与传承,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领唱东台号子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渔民号子》研究
献辞
我家的“号子”
东台,我的骄傲
东台鱼汤面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