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2019-11-14吴欢燕中共永嘉县委党校浙江温州325100

新生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民族

吴欢燕 中共永嘉县委党校 浙江温州 325100

引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民众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敬畏与信仰。站在中国和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起点上,我们坚持和倡导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持自信,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保持自信,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持自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和根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和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连续性文明,五千年的连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中华文明具有如此长久的连续性,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必有一伟大的力量寓于其中。这个力量就是我们的中华优秀文化和它所滋养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它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革命文化是坚守和发扬。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文化财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活着的红色文化都属于这一范畴。革命文化诞生于血与火的革命岁月,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书写的红色篇章,是对20世纪广大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历史的共同记忆。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源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源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发展和成果。中国近70年社会主义实践的宝贵成果。毛泽东的文化思想、邓小平的文化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习近平同志说:“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先进性不但体现在思想理论的先进性上,也真切地反映在制度和文化的先进性上。只有先进的文化才可以引导人民进入新的文明境界。

二、文化自信是推进“四个全面”的精神保证。

文化自信是推进“四个全面”的精神保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中华文化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绵绵不已的民族精神和发展动力。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意识多样化和人民利益诉求多样化相互交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复杂,在推进“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需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凝聚力量、汇聚共识,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形成最大限度的理想认同和价值认同,保持改革开放的定力,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民众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敬畏与信仰。站在中国和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起点上,我们坚持和倡导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持自信,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保持自信,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持自信。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道路来自以史为鉴的发展进步,中国模式来自立足本土的实践成就,中国文化来自古为今用的文化传承,中国精神来自源远流长的精神志气。坚持文化自信来源于源远流长的民族记忆和圆融大气的中国智慧,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也会让我们在这一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定。只有很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文化,坚定而自觉地做到文化自信,才能很好地认识和坚持当代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道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源动力。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源动力。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一个民族要充满生机活力、实现繁荣富强、在世界上拥有巨大影响力和吸引力,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强大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的进步要求。中国文化蕴涵着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我们有民族文化的自信,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让中国文化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的思想公约数,成为统领和融通各族人民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家园。

四、文化自信是扩大对外交流的重要前提。

文化自信是扩大对外交流的重要前提。纵览当今世界舞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互相开放、互相交流、互相吸收,同时又在展现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与风格,表达自身的价值理念与话语主张,形成了不同文化之间在差别中相互交流、在竞争中相互借鉴的多彩景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运用中国文化向世界各国阐释中国的主张和智慧,赢得了众多国家的赞赏,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才能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才能向世界证明中华文明是世界人类优秀文明宝库的重要部分,才能使我国的对外交流获得强大的文化力量。

五、文化自信是实现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文化自信是实现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滋养,也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启示。比如,“仁者爱人”、“民贵君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仁者爱人”、“德主刑辅”的和合思想,等等。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够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时代价值,才能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六、结语

坚持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准确认识我们存在的问题,遵循科学的客观规律和指导思想,以正确的理论和思路推进文化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把文化自信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历史的发展和抉择面前,文化以其重要的使命站在了前方,民族文化领域的干部,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思想、思维、方法、行为惯性,要勇于担当、敢为天下先,以全新的思想、视野、精神面貌成就我们全新的事业。当代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改革发展业已进入关键期,“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也开始启动,因此,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担当,就不可能完成这些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中国处于文化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正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国梦,文化自信不可或缺。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MINORITY REPORT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