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校争取捐赠工作内部激励机制

2019-11-14陈纲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

新生代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教职员工校友动机

陈纲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2

高校双一流建设要大力争取社会力量支持, 社会捐赠是社会力量支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相应的争取社会捐赠工作体系和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完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高校建立和完善争取捐赠工作内部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一)建立激励机制是完善争取捐赠工作机制的要求

工作机制,是工作程序、规则的有机联系和有效运转。工作机制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争取捐赠工作机制,争取捐赠工作机制,由争取捐赠组织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等组成,激励机制的完善是建立和完善争取捐赠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缺少。

(二)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激励机制,与外部激励机制相适应

为了引导社会力量支持高等教育,国家层面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应的鼓励捐赠的激励机制:

一是施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支持高等教育,从捐赠者而言,向高校基金会进行捐赠,持基金会捐赠收据,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个人最高30%限额,公司最高12%,从利润中扣除 享受税收优惠的捐赠额,小于应纳税利润的12%,按照实际捐赠额据实扣除 享受税收优惠的捐赠额,大于应纳税利润的12%,按照应纳税利润的12%扣除。

二是对慈善公益活动进行相应的配套鼓励,如规定了对于境外捐赠用于慈善活动的物资,依法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受益人接受慈善捐赠,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捐赠实物、有价证券、股权和知识产权的,依法免征权利转让的相关行政事业性费用,还明确了对捐赠行为进行鼓励和表彰。

三是对高校接受社会捐赠的鼓励,2009年起,中央财政设立了中央高校捐赠配比专项资金,对高校接受的社会捐赠进行相应的配比,以此来激励中央高校争取社会捐赠,同时,湖北、江苏等省份还对省属高校进行相应的捐赠配比政策。配比政策的实施,极大的鼓励了高校成立基金会,开展争取捐赠工作。

由此可见,外部激励机制在逐步完善、健全,而相应的高校内部激励机制还在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建立内部激励机制与外部激励机制相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内部激励机制存在短板和不足,影响争取社会捐赠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我国的大学募捐事业目前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没有走上正轨化的专业道路,也没有像美国大学基金会那样的商业化运营和管理,导致学校人员对募捐工作的动力不足。世界一流大学的捐赠工作是一项人人参与的工作,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而目前我国高校捐赠工作,还局限在相关的校友、基金部门,参与人数不多,在高校中仍然是少数人的工作。

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做争取捐赠工作对于高校教职员工而言,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做的好是锦上添花,做不好也没有相应的激励,也不会有相应的负面影响,而积极参与捐赠工作的教职员工,往往是一种义务性的工作,在工作之余去做的工作,是一种本着纯朴的爱校向善的本意的自愿性的工作,在投入时间精力的同时,还要自己承担捐赠成本,这样的现状,不利于吸引和鼓励教职员工长期持续的参与捐赠工作。

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比较典型的激励办法就是将激励简单的等同于资金奖励,而由于捐赠工作的公益性, 不同于公司运营和营利目的,因此,简单的资金奖励,要面对捐赠人的压力,学校其他教职员工的非议,奖励的落实也越来越受政策环境的制约,难以起到正面激励的作用。

二、高校争取捐赠工作内部激励机制设计的理念

(一)激励理论的有关理论

关于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众多,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借鉴。

据笔者研究我国古代木结构可分为穿斗式、抬梁式以及井干式三种类型,以抬梁式应用频率更高。抬梁式结构沿建筑进深方向前后立柱,柱端架梁,通过立瓜柱、架梁层层叠加形成的房架;穿斗式结构是由柱与穿枋构成,与抬梁式结构相比承载力相对更高,且柱距较密;井干式木结构是由方木或原本构成的结构,该结构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总的来说木结构建筑符合审美、安全、节能、耐久等要求,其优越性是其他建筑结构无法比拟的。

一是激励理论的心理学和个人机制,比较有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尔德弗(C.P.Alderfer)1969年将需要分为存在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麦克利兰(D.C.Meclelland)提出人有权力、友谊和成就三种高层次需要。

二是激励理论的组织理论,赫兹伯格(F.Herzberg)提出了由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构成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保健因素改善的负面情绪,激励因素可以有效激励,勒温(KLewin)的场动力论,豪斯(RHouse)的综合激励模型,波特(LPorter)和劳勒(ELawler)的综合激励模型等人的激励理论,在个体上的激励上,以付出成本、实际效果和个体的自我评价为依据,从组织整体上,将组织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组织发展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激励效果。1980年代至今,激励理论的视角关注的重点是组织整体和文化环境,在此视角下,如何达成激励效果

三是关于公益慈善的激励理论,对捐赠者的激励理论,可以从分析捐赠动机开始,捐赠动机主要有个人动机与社会动机两类,个人动机分为利他动机和“光热”动机,社会动机上可分为遵从社会规范动机和个人声誉动机。 通过分析这些动机,捐赠激励主要的方式有声誉激励和物质激励,最终可以提升捐赠者对个人自我的评价,促进精神追求升华。

(二)高校内部激励机制设计的理念

根据激励有关理论,高校内部对于争取捐赠工作的激励,既要考虑到对个体的激励,又要考虑到对高校内部各单位的激励,构建一个完整的激励体系,既要考虑到对激励的功利性层面,更要考虑到激励的精神导层面,并且更多的以精神层面的鼓励为主,辅以物质成本的补偿,把物质成本的补偿作为保健因素,把精神层面的鼓励作为激励因素。

三、高校争取捐赠工作内部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

根据激励理论,及由此得出的激励理念,高校争取捐赠激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

(一)内部捐赠激励的重点对象

1、内部捐赠激励的重点单位

2、内部捐赠激励的重点人员

与重点单位相应,大学内部捐赠激励的重点人员是学院一线面对学生的教职员工,特别是学生的授课老师和班主班、辅导员老师,这些教职员工,与学生在校期间,在某一时期,甚至贯穿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紧密联系,是校友学习生涯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友对学校感情的重要载体和中介,甚至这些教职员工的言行,会影响到学生对学院、学校的整体印象和感觉,影响到整个大学学习期间的体验,影响到今后的职业生涯。每一个校友从感情上和学习经历上,最直接联系、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些教职员工。即使是毕业后,校友们与学校的联系,大多是与他们产生的。即使是没有直接联系的校友,至少在情感上仍然有着联络的基础,因此,学院的教职员工就成为联系校友感情的重点对象,通过他们的工作,更容易联络到校友,更容易使校友了解学校,向学生进行捐赠。

(二)通过评先争优进行激励

1.对单位的表彰。除了资格性的奖励外,高校更应该根据《慈善法》的要求,对在争取捐赠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进行表彰,以树立典型,形成争创优秀的捐赠工作氛围。可以设立捐赠工作先进单位奖项,对做的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在对对先进单位评选的依据,除了将捐赠到账金额作为标准外,还要综合考虑其他标准,一是依据其争取的捐赠项目到账总额,二是要重点奖励和表彰争取的捐赠项目用于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的项目,捐赠项目如果本身就已经限定于特定单位建设和发展方面,最大受益对象是特定单位本身,对学校整体的贡献是间接贡献,而对于哪些直接为学校整体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项目,应是表彰和鼓励的重点项目,三是依据其对捐赠工作的重要程度,投入的人力物力,开展的捐赠工作活动,特别是与前一年度相比较取得了较大进步的情况,四是对于在捐赠项目支出上规范管理的单位,也要纳入表彰依据,可以鼓励单位在捐赠项目后续的工作中,规范支出经费,有序开展相关支出工作,五是对于在保值增值工作中做出贡献的有关单位纳入表彰范围。对先进单位表彰要统筹考虑捐赠工作整体的各个环节,要奖励先进,鼓励进步。

2.对个人的表彰。个人表彰的情况有所区别,参与捐赠工作的人员情况不同,有学校的教职员工,有校友,还有校友之友及社会人士,对于教职员工,也有专职从事捐赠工作,和岗位职责中没有捐赠内容的人员。因此,对于个人的表彰,要进行区别对待。对于专职从事捐赠工作人员而言,表彰重在精神奖励,物质奖励方面标准不宜太高。

(三)内部捐赠的激励机制的持续性

1、内部捐赠激励机制与整体捐赠工作相适应、相协调

大学内部捐赠激励机制是整个大学争取捐赠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设计要与学校整体捐赠工作相配合、相适应,学校要从总体上营造出鼓励各界参与到争取捐赠工作中来的氛围,要倡导鼓励全校各单位、教职员工和校友等社会人士积极参与学校的争取捐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对争取捐赠工作进行宣传,普及捐赠知识,传播捐赠文化。

2、不断完善内部捐赠激励机制的规范性

在评选先进和表彰先进过程中要科学规范进行程序设计,可以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人事部、财务部、校友处负责人组成的评选先进工作小组,负责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公布年度评先工作方案,同时由各单位申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相关材料,先进个人由有关单位推荐,召开评先工作小组会议,研究确定先进单位和个人名单,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候选名单在校友处网站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确定公布,召开学校争取捐赠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通过严格设计好奖励和表彰工作的各环节,真正表彰先进,避免出现不公平现象,产生不好的影响。

注释:

1.《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第四章支持方式,第十七条规定“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大资金、政策、资源支持力度。建设高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多元支持的长效机制。”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1/t20170125_295701.html,2018,12,25;

2.https://baike.baidu.com/item/工 作 机 制/9905789,2018,12,25

3.本文中捐赠是特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为支持高校建设和发展,自愿、无偿向高校基金会赠与的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股权、知识产权等有形和无形的合法财产。捐赠具有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性和无偿性的特点。

4.罗俊,叶航,汪丁丁.捐赠动机、影响因素和激励机制:理论、实验与脑科学综述[J].世界经济,2015,38(7):165-192;

猜你喜欢

教职员工校友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动机比能力重要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风采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第三方对高校教职员工岗位绩效评估的实践探索
凶手的动机
树立健康理念 维护教职员工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