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咳咳咳,一听肺炎腿儿就软

2019-11-14虾米妈咪儿科医生知名儿科公益科普人新浪微博上最受家长信赖的儿科医生妈妈虾米妈咪的微博

妈妈宝宝 2019年11期
关键词:支原体肺部病情

文/虾米妈咪 儿科医生,知名儿科公益科普人,新浪微博上最受家长信赖的儿科医生妈妈 @虾米妈咪的微博

肺炎,简单地说就是肺部被感染。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肺炎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一旦孩子被诊断患上“肺炎”,家长们都会感到惊恐和焦急。其实只要获得恰当的治疗和护理,肺炎并没有那么可怕。

你被医学名词“肺炎”吓倒了?

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时,不仅要了解患病的部位,而且要了解感染的原因,尤其需要了解病情的程度,千万不要被医学名词吓倒。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在呼吸系统感染的疾病中,“肺炎”只是患病部位最深的一种,而不一定是疾病病情最重的一种。

评价病情的轻、重,不是依据病名,不是依据患病部位,也不是单纯依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判断病情的轻重主要看临床表现。简单地说,严重的“喉炎”、严重的“支气管炎”、严重的“肺炎”,都会表现为呼吸困难,病情都很重;轻微的“喉炎”、轻微的“支气管炎”、轻微的“肺炎”,一般情况尚好,病情都较轻。

急性喉炎、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情往往比一般的肺炎还重,且肺炎经过治疗后完全可以好转。

肺炎不一定是由细菌感染引起

引起肺部感染而造成肺炎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肺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有部分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例如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也有增多趋势。

当然,病毒感染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孩子免疫系统的功能,细菌可能乘虚而入,会在原发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出现二次感染。

肺炎不是“烧”出来的,也不是“咳”出来的

不是所有上呼吸道感染都会演变成肺炎。普通感冒不会轻易转成肺炎,那些免疫系统功能或呼吸系统功能被其他疾病削弱的,如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才有较高的风险。

发热和咳嗽只是肺炎的部分症状,而非引起肺炎的原因。呼吸系统任何部位的炎症都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所以说发热、咳嗽不一定是肺炎。

怎么判断是不是得了肺炎?

主要是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区别于普通感冒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是:精神萎靡,快速或缓慢的呼吸,费力的呼吸(小婴儿表现为点头呼吸),肋间、胸骨下和锁骨上的呼吸肌活动增加(即临床说的三凹症),鼻翼煽动,口唇和鼻唇沟及指趾端发绀,咳嗽或深呼吸时可伴有胸部疼痛,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等。

为了确诊并判断肺部病灶被感染的程度,胸部X片非常有帮助,血象和痰液细菌培养则有助于病原学的诊断和治疗。

治疗肺炎,必须对症

平时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流通,相对湿度在60%左右;保持宝宝的呼吸道畅通,根据病情给予化痰,及时清除分泌物,必要时给予支气管解痉治疗和氧疗。

1 对症使用抗生素

如果医生判断是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抗生素需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使用足够的疗程,不要试着自行停药。孩子在使用药物后的几天后,症状可能会开始有所好转,但一些细菌和支原体依然残留在体内,除非完成整个疗程,不然疾病很可能还会“卷土重来”,甚至造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一般细菌性的肺炎,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时间大约持续到体温正常后5~7天;支原体肺炎至少使用2~3周;葡萄球菌肺炎则更加顽固,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时间大约持续到体温正常后2周。

2 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孩子患呼吸道疾病期间,拍背可利于痰液排出。拍痰的时间最好在喝奶前半小时到一小时间,或喝奶后2小时,痰多的患儿在雾化治疗后拍,每次拍(手指并拢弯曲成杯状拍宝宝后背)一刻钟左右。小宝宝最好为头低脚高姿势,可以趴在家长腿上或垫高下半身。拍痰时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神态反应。

严重的咳喘,可以咨询医生尝试雾化治疗。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生理盐水,可作为其他药物媒介或单独使用;

●化痰剂,如氨溴索,使痰液容易咳出,而减轻咳嗽现象;

●支气管解痉剂,如沙丁胺醇,可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喘息发作时的呼吸困难;

●激素类,如布地奈德,具有局部抗炎作用,雾化吸入副作用较小,不良反应常见于口咽局部,雾化后须清水洗脸漱口。

以上药物请遵医使用。

咳嗽是人体生理性保护机制,是自行清除呼吸道黏液的唯一办法。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咳嗽反射能力较差,痰液不容易排出,如果给予强力止咳,会导致痰液滞留在呼吸道,将加重病情甚至可引发其他并发症。

肺炎能预防吗?

婴幼儿尽可能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避免到人多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去,家中有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成人要尽量避免亲密接触年幼的孩子,如需接触要洗手戴口罩。

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还要学会咳嗽时用纸巾或者手绢遮住口鼻,养成规律洗手的习惯。

此外,按时接种疫苗,加强锻炼,多晒太阳,注意室内通风和保持一定湿度,及时增减衣物,营养均衡等都非常重要。

关于“肺炎”,家长关心的问题答疑

接种了肺炎疫苗就不会得肺炎了吗?

肺炎疫苗是肺炎球菌疫苗的简称,仅对肺炎球菌感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对其余引起肺炎的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没有效果。所以说,接种肺炎疫苗后不等于不会得肺炎了,而是减少了患上肺炎球菌肺炎的机会。

患肺炎的孩子,饮食上有特别禁忌吗?

孩子患上肺炎一般不需要特别忌口,但是由于疾病期间,孩子的消化系统功能也会有暂时性的降低,所以尽量给孩子吃一些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适当增加喂奶的次数;喝配方奶的小婴儿可以适当将奶粉冲泡得稀释一些,并适当多喝水;大一些的孩子,除了饮食上注意清淡易消化,要多喝水,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

患肺炎的孩子需要隔离吗?

肺炎虽然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但是并非传染病,不需要隔离。当然孩子患上肺炎后,需要更多的照顾和休息,集体生活的孩子可以进行居家护理,严重时要住院治疗。

肺炎很容易复发吗?

肺炎彻底治疗康复后,并没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除非治疗时间过短或不彻底,即没有完全治愈。

有种肺炎叫支原体肺炎

文/张思莱 主任

对于支原体肺炎,家长有很多的困惑。在孩子生病过程中之所以遇到那么多的干扰和困惑,大多源于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吸取的知识,无法分辨对错。正因为这样,家长能学会在海量的信息中寻找科学的育儿方法才是正道。

支原体肺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很多妈妈自责,认为孩子感冒没有及时就诊引起了支原体肺炎,进而耽误了孩子的治疗。其实,妈妈们完全不必内疚,更不必自责。因为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因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肺炎,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也有发病。

发热是肺炎的早期表现

孩子早期发热并不是因为治疗不及时转为肺炎的,发病初期就是肺炎,发热只是肺炎早期的一种表现。但是支原体肺炎早期症状和体征并不典型,即使发病初期到医院诊治,医生通过听诊、血生化检查、X光片也不会早期发现,因此支原体肺炎又叫“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此非典型肺炎不是非典时期SARS病毒引起的肺炎)。

支原体肺炎典型症状出现比较晚

支原体肺炎一般发病不急,发热可能是首先表现的症状,2~3天以后才会咳嗽并逐渐加重,但是肺部的物理体征并不明显,早期的肺部X光片也没有明显表现。所以,支原体肺炎只有等到肺部出现阳性体征,结合血生化检查才能作出诊断。支原体肺炎血常规检查往往是正常或者稍高;血生化检查,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2周后升高,冷凝集试验1周后开始升高才具有诊断意义。

支原体肺炎并没有感染性

支原体肺炎预后良好,但是肺部阴影的消失比体征消失得慢。极个别的患儿有可能复发,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复发。此病只要加强护理,患儿休息好、多喝水、对症用药即可。支原体肺炎针对病因治疗用药简单,主要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其实不用输液,口服药物一样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很少出现并发症。支原体肺炎不具有传染性,所以家长也不用担忧。

不必如此害怕发热

现在家长对于孩子发热越来越恐惧了,因此孩子只要发热或者发热持续一天或两天,家长就会带孩子反复去医院就诊或者在家私自用药,不但让孩子成了药罐子,同时也埋下耐药的隐患,而且还容易贻误病情。为什么家长会有这种表现呢?这主要源于对发热缺乏正确的认识。

发热是一种保护机制

发热是机体正常的生理保护机制,也是机体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热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儿童发热多由自限性感染引起,是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往往不需要干预也会很快康复。同时必须注意到,发热也有可能是患危重病症的初期,因此医生早期的鉴别诊断是处理发热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小婴儿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他们症状往往表现得并不明显。

发热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除去病因外,对发热本身的治疗应针对病情,权衡利弊。对一些原因不明的发热,不能急于降低体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不同发热,不同应对方法

一般发热别着急降温

对一般性发热不要急于解热。让孩子多喝水、休息好,同时适当注意饮食清淡及饮食营养,切忌大鱼大肉或增加过多的蛋白质。任何发热的疾病饮食方面这样处理都是可行的。

超过38.5℃再用药

如果体温不到38.5℃可以采取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可以口服退热药,体温达到39℃建议及时就诊。对于一些曾经发生过高热惊厥的婴幼儿可以提前(即不用达到38.5℃)使用退热药和镇静药,以预防惊厥发生。

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病情。如果是病理性发热,必定伴有其他相关症状,家长总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以便就诊时告知医生,帮助医生找出引起发热的病因来,利于诊断治疗。

别频繁换药

当孩子就诊用药物后,需要耐心等待药物发挥作用,因为药物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不建议家长反复去医院就诊,重复用药,叠加用药,致使药物在孩子体内蓄积,引发不良反应;或者不等药物发挥作用就停药而换另一种药物。频繁换药反而容易造成疾病迁延不愈,尤其是一些细菌感染的疾病,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猜你喜欢

支原体肺部病情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听诊器
小儿支原体肺炎65例临床分析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