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活与哲学》教学反思
——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附中14音乐和14舞蹈为教学对象

2019-11-14朱佩佩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答题哲学价值观

■朱佩佩/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一、前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强、逻辑缜密,尤其是作者所教授的学生为我校14级音乐和舞蹈的艺术类学生,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觉得晦涩难懂,提不起学习兴趣。而《生活与哲学》在浙江高考思想政治课中的比重占到21%,因此作为艺术类高中政治老师有必要深刻研究这门学科,做好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二、反思教学过程

(一)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积极培养科学学科素养

(1)知识目标:哲学这门课有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方法论,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些枯燥难懂,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识记相关的哲学原理,作者在教授过程中主要采用框架记忆法。《生活与哲学》模块划分比较清晰,我们可以从每一个模块当中提炼出关键词,如,唯物论可以提炼出:物质、意识,认识论可以提炼出:实践、认识、真理,唯物辩证法可以提炼出:联系、发展、矛盾等,然后由这些关键词延伸到每一个知识点,列出每一个模块的框架,便于学生识记知识、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立足于艺术类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寄予社会生活之中,增强学生学习哲学的科学精神,能够运用所学原理解释现实生活,把枯燥的哲学原理变得更通俗易懂,让哲学课堂活起来、有乐趣。

(2)能力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旨在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客观的眼光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教学中,针对哲学知识比较抽象的特点,结合我们艺术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的探究活动尤为重要。作者一般会采用活动探究法,如讲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可以通过四个镜头:镜头一—走进医学,镜头二—走进科学,镜头三—走进自然,镜头四—走进地理,分别来探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由何发展、由何检验、到何而去,由此来分析探讨出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自己认知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政治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主要目的。在情感的升华和提升上,我觉得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传递给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因此,教师要重视平时的一言一行,对于马克思主义要真信、真学、真懂,在实践中真的践行,才能更好的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理性精神。

(二)运用恰当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实际效果

为了调动艺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相对枯燥的哲学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式,让学生讨论自主发言,主动概括知识、建构知识,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使得整堂课的教学,由浅入深,提升课堂实效性。在教学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一直强调要“入脑”和“入心”,因此,作者一般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引进来”—入脑。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原理,并把哲学原理学懂、学透尤为重要,在教学中一般会引入“生活案例”、“成语典故”、“历史资料”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的时候,引入了“刻舟求剑”;在讲到系统优化的时候,引入了“田忌赛马”;在讲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引入了“白马非马”;在讲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时候,引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在讲到新事物、旧事物时,引入了“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等;在讲到真理的条件性时,引入了数学公式;在讲到整体和部分的时候,引入了“学生和班级,班级和学校”的话题。通过这些“引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这一基本原理的理解,使哲学原理“入脑”。

(2)“走出去”—入心。理解并识记哲学原理只是第一步,关键的还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内化于心,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因此,作者在教学中还会让学生去运用所学原理积极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学生既要复习艺术专业,又要复习文化,往往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针对这一问题,我会积极引导学生运用主次矛盾的相关原理去解决问题,一方面搞清楚谁才是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其他,做到统筹兼顾,让哲学原理活学活用。

(三)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良好的设计是课堂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有助于更好的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如,讲辩证否定观这一难点的时候,用《鹰的重生》这一视频故事导入,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然后层层设问:(1)鹰重生的过程是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2)重生前后的鹰有何区别和联系?重生后的鹰还是不是原来的鹰?(3)在鹰的重生过程中,鹰保留了什么?又抛弃了什么?通过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综合探究,最后得出辩证否定观的含义、特点及实质。

(四)分析高频考点,明确考试方向

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题,总结高考主要知识点和高频考点,让学生明确高考方向,并寻找典型例题,锻炼和提高答题技巧。第一,要认真审题,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审题时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考过程:(1)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2)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3)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留意,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第二,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让语言表达更加清晰和简洁。具体方法技巧如下:(1)找出设问的限定词,缩小答题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性。(2)要用哲学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和哲学依据来回答。(3)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这样既能够证明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显得有条理,也有利于阅卷者尽快发现答案的采分点。

三、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在精心备课和用心上课的过程中,增强了作者的教学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2017届是浙江新高考改革修订后的第一届,按照学校统一安排,1月份14音乐和舞蹈要参加学考,为了留出一些复习时间,把原本1个学期的课压缩了时间。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可能比较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消化知识的过程。同时,在上课过程中过于注重考点的教学,对于一些相关拓展知识没有做出详细的讲解。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限制过多。提出一个问题总是希望学生的思维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表达,一旦学生的想法偏离自己的预期,可能就会很着急的把学生的思路拉回来。因此,在授课技巧方面,可能还需要向更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再次,教育的根本任务还是“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由于高考压力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可能更侧重于考虑学生会不会做题,会不会用思辨的思维来分析材料。因此,今后还要再在“立德树人”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提升14级艺术类学生品德素养和政治成绩。

总之,今后作者会更加深入的学习新课标精神,努力把《生活与哲学》的教学过程设计的更加符合艺校学生的特点,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训练和指导,提升学生学考和选考成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猜你喜欢

答题哲学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答题、拍照、必微博、求关注…… 减了老负担,又练“新技能”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菱的哲学
价值观(二)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小包哲学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