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雕塑的环境性纵横谈

2019-11-13秦璞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雕塑家雕塑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the city environment has more demands on the artists which requiring them to bring more quality sculptures fitting for the local cultures, regional features and artistic tones. The current status is not satisfactory. Many cities blindly build up face-saving projects, erect similar sculptures, and intervene in artists creations. As an environmental artist, one shall embrace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Chinese society and explore, enhance and perfect ones culture in many aspects. Sculptures and the environment can be integrated harmoniously. At present, many artists proposed a slogan for environment art design: to design artworks filled with human feelings and optimized by human intelligence. There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for a successful case: first, a mutual respect between the client and the artist; second, a full decision-making power for the artist. People can change and create the environment, and vice versa.

中國的城市雕塑发展到今天,不再是艺术家对环境有过多的要求,而是环境对艺术家的选择与接纳问题,特别是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一些基础的、硬件性的东西逐步完善和基本到位,势必就要给艺术家提出更高的要求。诸如关注人文精神、地域特色、艺术格调的氛围,创造特定环境的场所等高质量、高品味的环境等内容。艺术家在这一感召下,活动舞台更加宽广,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易于创作出发自心灵上又合乎环境意识需要的个性化艺术品。

城市雕塑发展到现在,还有许多雕塑与环境的结合状况难以让人满意,其中有城市景观规划建设问题,也有政府行政部门及业主组织运作问题,也有雕塑家自身的环境意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向前推移,也凸显出来。

环境空间舞台化。目前,许多城市为了迅速提升自身形象及文化品味,搞了许多“面子”工程,占地庞大的西式广场,让人望而却步的景观大道,布景式断章取义欧陆风的步行街,为了显示文化艺术品味而配置了相应水准的城市雕塑作品,使城市雕塑成为一座口号标语式的广告牌,或仅仅处于真空补白的作用,丧失了城市雕塑应有的生命活力和内涵,造就了一种快餐文化或文化拼盘的表面热闹、实质浅薄的舞台化景观。可想而知,人们处在这一环境空间中生活工作,只能像“演戏”,缺乏深层的对人的关怀和以人为本的宗旨。

城市建设的雷同化,也导致城市雕塑的雷同化。国内许多城市均为千城一面的感受,当然这有历史的原因,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对此有更深的警思。城市雕塑大同小异,并呈现模式化、产品化的倾向,例如几乎每个城市的中心广场均要有一个标志性的圆雕或一面反映城市文化、历史的浮雕墙。圆雕越大越好,浮雕墙越长越好,雕塑的内涵是集政府口号与一些牵强附会的城市标志物为主导,而且城市之间相互攀比、效仿,致使它失去了自己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以及该城市演变的历史文脉,从大处讲就是遗失了城市最宝贵的特色和地域资源。

还有一个问题是互动较少,以往都是政府部门、业主要求和审定,过分干预,艺术家只能听命和迎合,这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懂艺术规律,往往就事论事或急功近利,或把城市雕塑当作一种时尚口号式立体形象化的效应来对待,这就脱离了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化艺术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设计的客观规律,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为了接到“活”就一味迎合招标方的要求,做出一批“菜雕”。

作为一个环境艺术家所掌握的艺术因素和手段,要比其他方面艺术家更丰富。由于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及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中国的雕塑走出室内,走下底座,进入环境并没有多长时间,也没有积累多少经验可借鉴,这就需要雕塑家自己去探索,提高和完善各方面修养。如果熟悉了建筑、园林以及文化修养的综合因素,在处理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上定会得心应手,少走弯路。关注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泯灭艺术家的个性,而是培养、启发和丰富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手段,雕塑和环境并不矛盾,搞个人的作品可以称为雕塑家,搞城市雕塑的则既是雕塑家又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

当前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化,有很多艺术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口号——设计为人类情感渗透、为人类智慧所优化的环境,这反映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在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方向问题。好多城市要树立有自身品味及文化特色和地域性的城市形象,反思过去的盲目或失误,以节制、平衡、运转、稳定的城市建设、更新方针来善待城市及居聚在里面的大众群体,这种现象是可喜的。当前城市居民在物质文化发展后,对生活品质以及精神层面上的高层次要求不断提升,需要更好更有文化艺术价值的环境景观及城市雕塑艺术。

北京朝阳区红领巾公园的景观设计作为城市雕塑景观设计的优秀案例,综合了多个方面的因素,其中有两点是必要的。一是业主与艺术家本着互相尊重的原则,充分沟通,取得了思想上的共融与统一;二是艺术家有充分的设计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创作力和想象力。这两点的充分结合塑造了红领巾公园的魅力来源。所以说,招标政府要与雕塑家配合,在尊重艺术家创作需求的前提下,提出总的大方面的要求,交给艺术家来做。要多与招标单位交流溝通,尽量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艺术理念。

人改造环境、创造环境,反过来,环境也能影响人、改造人,好的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提高并完善人的品格和修养,两者关系是互动的。我们国家现在无论城市建设、景观设计还是城市环境尚处于“量”化的阶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渐走向注重质的时代,我们的城市雕塑也正从单纯点缀装饰的浅层审美趋向,走向为整个城市公共空间与景观整体设计而共同创造具有人文信息、文化意境、艺术魅力、高品质生活工作环境的空间而努力。

(此文初创于2002年7月,有时空认识、理解的关系,望读者海涵!)

Qin Pu was the deputy director of the Sculpture Art Institute of CAFA, deputy director of China Arts and Crafts Association, expert of the capit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eam. He also served as the professor and graduate tutor of CAFA, member of the Chinese Artist Association,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hina Culture Promotion Association.

秦璞

原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团第八届环境艺术顾问,首都规划建设咨询专家组专家。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2017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2000~2019年第一届、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城乡住房建设部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规划学会公共环境艺术与城市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观赏石协会艺术与科学顾问,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雕塑家雕塑
巨型雕塑
写实雕塑
雕塑家
自然雕塑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
挪威城市雕塑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之几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