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家校共育工作创新研究

2019-11-09杨玉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互聯网互联网+

杨玉赐

[摘 要] 家访曾经是家校共育的主要方式,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方式逐渐被淡化,那么,如何在新时代让这一传统方式更富有新意呢?本文作者就新时代如何开展家校共育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互聯网+”;家校共育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形式正显现出它的独特性和无可替代的优势。

同样,基于互联网,也加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系,给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力量。新形势下,我们要积极探究新的家访形式,以便在大的社会互联网背景下采用一切可运用的方式,利用任何可运用的平台为我们的家访工作服务,从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家校共育,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在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教育环境下,校领导牵头,在传统家访中进行创新,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走出了一条富有创意又切合实际的新路子。只有家校真正联起手来,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一、适应形势,改变观念

1.资源共享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共享,这是互联网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2.超越时空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查阅共享资料,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实时交互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的沟通也更加简单便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沟通软件,典型的如QQ、微信、微博等,这些都是互联网上可以让人们随时进行交流的工具,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基于以上特点,可以发现,“互联网+”为老师的家访工作提供了如此多的便利,作为网络时代的老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育人管理观,让家访工作常态化,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

二、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1.全员参与,共担家访之责

家访是一门教育方面的学问。过去,家访只是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负责到学生家里了解最基本的情况,跟家长说说学校最基本的工作,再就是让家长签订这样或那样的协议,好划分清彼此的责任。其他老师跟家访基本扯不上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压力的增大,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老师,都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而这项伟大工程的竣工,却不是老师单方面能够实现的,必须发动广大家长的力量。因此,学校要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在家访活动中,校长、科室主任、班主任及所有任课老师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做到所有教师都要参与家访活动,对全体学生家访到位,特别是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应作为经常性家访的对象。只有通过全员家访,我们所有教师才能了解学生在家生活与学习的第一手材料,从而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实现科学管理学生、正确引导学校的办学。

2.改变传统的家访形式,发挥家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要想使家访工作取得一定的实效,教师必须摒弃之前的家访形式。传统的家访活动中,教师都是把错误留给学生,把责任推给家长,把怨气发给家长,家访的目的就是批评和说教。可是随着法治社会的日益成熟,家长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尽管知道自己家的孩子不及“别人家的孩子”,可是老师要是稍微言语过激的话,一个电话就直接打到了教育局或政府,说是老师怎么辱骂孩子等,导致教师在工作中如履薄冰。所以我们当前的家访工作必须讲究艺术技巧,由过去的“指责说教式的家访”转向“以鼓励为主的家访”。从各个维度去谈论学生的闪光点,以此打开家访的局面。即便是谈论孩子的问题,也要选用合适的方式使家长能够正视孩子的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家长明白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就难以纠正孩子错误的思想和举止。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家长乐于接受老师的建议,对孩子的行为采取一定的作为,辅助老师的工作。思想家卢梭曾说过,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若有一天,你懂得了“四两拨千斤”,懂得了润物细无声,懂得了因势诱导,懂得了共情与尊重,教育对你我来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总之,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责任重大。因此,只有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快乐、阳光,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实效,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云真,李俊.“家校通”相关研究述评[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6).

[2]靳宝霞.试论“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沟通[J].吉林教育,2017(2).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互聯网互联网+
互联网财险投保者
最后的美丽世界
基于MVC开发模式的在线学习互动平台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审美价值观构建
图表
“互联网+”指数(2016)城市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