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小学一年级家长话新生成长

2019-11-09魏大学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幼小衔接小学生

魏大学

[摘 要] 小学是儿童接受正规系统国家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奠基作用。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很大的跨越时期。这时,孩子既满怀着对未来学习的渴望,又伴随着对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产生心理准备不足的焦虑,或许会产生少许害怕上小学的心理情绪。家长要充分发挥第一任老师的作用,在入学前通过心理调适和体能训练等,帮助孩子消除焦虑心理,重视对孩子克服困难、坚强意志、团结协作、活泼开朗、自我控制、善始善终等良好個性品质的培养。入学之后,家长更要配合学校,把家校共育落细落实,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关键词] 幼小衔接;小学生;家校共责;家校共育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父母之心人皆懂之。”如何科学引导一年级新生正常过渡、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呢?只有家校共责共育落地,孩子才能享有轻松愉快的小学生活,进而拥有幸福快乐的美好未来。

一、家校共责提素养

1.主动学习,环境育人

作为新时代家长,必须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敢于面对、勤于反思。认真学习和践行《无条件养育》《正面管教》《奖励的恶果》等育儿经验,努力改变自我的思想和行为。更要善待孩子、善待家人,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大人之间要互相尊重,尤其在孩子面前,不争不吵,更不能数落对方的缺点,要相互树立家长的威信,多引导孩子看到家长为家庭的操劳和付出,孩子才会更加懂事、孝敬长辈,才不会与家人唱反调,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品格和个人修养。同样,在孩子面前,也不能对老师评头论足、说长道短。仔细想一想,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格特征、生活习性迥然不同,学习成绩参差不齐。面对家长期盼的全面发展、学校考核的严格要求、校际的激烈竞争,老师的教育和管理可谓压力重重。在孩子面前,我们要夸赞老师的学识渊博和默默奉献,孩子对老师才会心生敬意,进而喜欢老师、喜欢老师的课堂,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这对孩子的学习才有巨大推动力。

2.合理膳食,作息育人

以早餐为例。很多年轻的家长,要么工作忙时间紧而来不及做早餐;要么自己贪睡而不想做早餐;要么自己没有吃早餐的习惯而孩子也跟着不吃。孩子的早餐问题怎么解决呢?有的用一瓶牛奶、一个面包就搞定了;有的干脆花几块钱,在外面小摊上随便买点饼子。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肚子饿了,心里慌!”何况,孩子正在长身体阶段。如果早餐不能得到保障,直接影响身体和学习。所以,我们不能嫌麻烦,一定要坚持在家里做早餐给孩子吃,而且还要变着花样,讲究营养搭配,合理膳食方显大爱。

3.遵守规则,制度育人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宁静、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学校实行“分年段、分地点错时放学”,来缓解校园周围的交通压力。如1~2年级从学校后大门进出、3~6年级从学校正大门进出。每个班级都有指定的位置,家长就要严格遵守学校规定,在规定时间、指定地点、安静等待,不得全都堵在校门口,那样会堵住孩子们正常出入的通道。按时接送,才能给孩子安全感,也决定孩子在同伴中的地位,更是成人应该具有的品质。不允许任何人随便闯入学校、进入教室。如果遇到临时性的急事,确实需要进校处理的,请主动和老师电话联系,尊重校园保安,说明原因,不能与校园保安发生争吵。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讲文明、守秩序、善沟通的好榜样。

4.主动做事,细节育人

为了便于家校共育,学校成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职责是:召集所有家长开会、商量、收集意见、代表意愿,主动为班级、为年级、为学校建言献策,为孩子们服务做事。作为家长,更要主动与老师联系,选用恰当的方式与老师沟通。只有信息畅通了,大家对孩子的了解才会更全面,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引导,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保证孩子一直向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比如说:面对面沟通:可以看到彼此的神态表情,及时了解到真实想法和触及问题的本质,将问题一次性解决透彻,避免误会,使沟通更直接有效。注意:一定要提前与老师约定时间,不能让老师等待太久,避免耽误时间、影响工作。学校专门制作了“家校联系卡”,让孩子提前把“家校联系卡”带回家,家长第二天就凭卡登记入校,再把联系卡交给老师统一保管,循环使用。书面沟通:如果家长不善言谈,或者不方便当面交流的,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写留言条、发短信。有问题就提,没问题,也可以写一些祝福的话语,加强了解、增进感情。电话沟通:虽然方便快捷,但也要注意时间节点。要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来对照课程表,上课时间最好不要打电话,那样,会影响老师的课堂教学及孩子们的学习。老师下班后,也不能半夜还给老师打电话,我们要体谅老师同样需要休息的时间和生活的空间。网络沟通:可以把一些当面不好意思说的建议,通过QQ、微信表达出来,这种聊天方式最时尚、最快捷。总之,在沟通时,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尤其在解决矛盾或误会时,一定要保持冷静,有礼貌、讲道理,真诚相待。

二、家校共育养习惯

教育的重要一点良好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对于小学一年级新生而言,家校双方要共同承担起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责任,形成合力,筑牢孩子的人生根基。

1.听说训练要坚持

一年级家庭作业一般以读读说说、动手操作为主。从开学第一天起,在接孩子回家的路途中,可设置一些小问题,引导孩子完成口头交流作业。让孩子回家路上开心说: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收获?午餐吃得习惯吗?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吗?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了吗?为班级做了哪些事情呢?最开心的地方在哪里?有不愉快的事情吗?准备怎样面对和解决这些不愉快的问题呢?希望家长一定要这样坚持下去,孩子会津津乐道,收获满满,倍感幸福。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孩子乐意表达的习惯、善于表达的能力。

2.认真写作业不敷衍

回到家后,提醒孩子先用肥皂洗洗手,喝点水、吃点水果、喝牛奶,适当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休息20分钟后,温和而坚定地要求孩子开始写作业。一定给孩子营造一个有学习氛围、安静作业的环境,比如:有独立的书写房间,有专门的桌椅、台灯、小书架等。根据作业量,约定时间,调好闹钟,让孩子自我监督、自己管控、不拖拉、不敷衍,并一直灌输“要做,就认认真真地做;要玩,就痛痛快快地玩”的思想,绝对不允许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一边玩耍。家长如果在旁边看电视、玩手机、大声吵闹,就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严重影响做作业的质量;如果家长能够在旁边认认真真地看看书、端端正正地写写字,则是对孩子无形无声的教育。

3.严格坐姿多展示

严格书写坐姿要做到“三个一”:身子端正,眼离书本(一尺)、坐姿自然,胸离桌边(一拳)、握笔正确,手离笔尖(一寸)。让孩子看到自己写字的进步,在家里设置一个展示区,经常把孩子书写很好的作业贴上去,供来客参观,激励孩子。如果有条件、有时间,还可以让孩子学着老师的模样,给家长上课,把当天的学习内容讲一讲。

4.独立检查会收拾

孩子写完作业后,要引导孩子自己检查,要对自己的学习和作业负责任。有能力的家长,也可根据孩子作业的质量,给孩子提出一些建议,引导孩子自己改正错误。耐心指导孩子及时整理书包、收拾书本学具。因为一年级书面作业不多,家长朋友要特别重视老师布置的动手操作的实践性作业。尤其值得提醒的是:一年级的孩子,还不能完整记录家庭作业,老师通常会编辑短信发给家长。请家长一开始就要灌输:学生完成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作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家长一定要对照短信,逐一核对、样样落实,确保孩子按时、按量、按质、独立完成每一项作业。

5.课余生活有滋味

作业完成之后,家长还要合理、有序地创设丰富的课余生活。有人说“好孩子是陪伴出来的”。可以一起看书做作业、下棋跳绳、爬山散步、逛街购物、骑车玩耍、家务体验,拜访长辈、走亲访友、观光旅游……有选择性地定时收看新闻联播、动画片和科学教育等电视节目,来开阔眼界,培养广泛的兴趣。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都要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和劳动体验,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吃苦精神、热爱劳动的奉献意识。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适当安排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活动,培养个性与特长。我们得转变观念,改变思想,把握机会,让陪伴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

6.建立档案攒幸福

给孩子准备“苗苗成长袋”,培养通过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规划未来的习惯。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化封面,自觉把一些重要的纪念照片、作业作品、获奖证书等资料存在里面,记录成长的点滴,为长大之后攒下美好的回忆。

“爱在心中贵在行动,家校携手智慧育人。”让我们及早发现孩子的个性特征,引导孩子顺利走上成功大道,进而茁壮成长,去创造人生的一个个精彩。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幼小衔接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