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的核心,就是“把产业搞明白”

2019-11-09张帆石惟嘉

支点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天风扎根支点

张帆 石惟嘉

以产业逻辑、基本面研究为主的“精品研究所”时代已然到来。于是,任何一家券商研究所都需要让自己更富于专业性、更有竞争力、更能应对未来行业变化。

支点财经专访多位天风证券研究所高管,通过访谈,展现他们对研究所打造高端产业研究智库的理解与期待。

扎根产业,就不会有“倾向性”

《支点>:天风证券研究所打造“高端产业研究智库”有哪些优势?

赵晓光:天风证券研究所本质上就是个智库机构,“研究”二字简单说就是要“把产业搞明白”。具体而言,我们有以下几个优势。

第一,我们一直深度扎根产业,智库化运作可以达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在为实体经济、为政府提供服务过程中也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第二,让资源效用实现最大化。任何智力研究,都有很强的外部服务性,如果券商研究所的研究能力只用在二级市场,那将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第三,傳统智库一般有官方或半官方属性,往往是自上而下提出建议,我们更加市场化,能够自下而上为传统智库提供功能上的补充。

我们能帮助企业整合资源,帮助企业决策人更好地制定战略、寻找人才、挖掘客户,还可以通过产业、管理、资金、市值的赋能式综合解决方案,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和价值增长。

此外,地方政府的产业转型、招商引资需求非常迫切,券商研究所日常工作中能接触大量产业信息,可以此为基础向政府提供投资咨询服务,为政府产业规划提供建议,帮政府组织产业峰会、招商引资对接会等活动。

《支点》:用哪些指标才能全面、客观考核一个券商研究所的成绩?

徐彪:第一,看券商研究所核心收入来源。目前,多数研究的核心收入还是源自公募基金佣金收入,而来自机构投资者的佣金则代表了一家研究所对专业机构投资人的影响力。

第二,看研究所推出的报告在财经领域的曝光度。这种影响力一般通过媒体形成。一家好的券商研究所影响的不仅是专业机构投资人,还有政府部门、企业、学界及社会大众。

第三,看研究所在产业里面扎根有多深。上述两个指标都可以评估,这个指标却很难衡量,但事实上这是最重要的指标,是决定研究所成长性的根本要素。扎根产业体现在能否在每个细分产业赛道上第一时间找到产业专家、优质企业,并把桥梁作用发挥好。这种作用绝对不仅体现在上市公司定价权上,更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赵晓光:主要看研究成果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去年底,天风证券研究所有一位宏观分析师发表了对今年宏观经济和市场的看法,他认为资本市场指数是先跌后涨,和大部分人判断都不一样。今年6月以来,一些客户陆陆续续向我们反馈,这位分析师的判断是准确的、有价值的。

再比如,2013年我根据行业形势,曾对手机行业未来进行排序,我把苹果排第一、华为排第二。当时小米如日中天,市场普遍认知是乔布斯去世后苹果已看不到希望,认为华为没有To C思维、做不出好手机。如今的市场结果,也基本验证了我当时的判断。

所以,有价值的判断是可以留下历史痕迹、可供后人研究评价的,天风证券研究所也是如此,我们的成绩都是靠一次次正确判断所积累的。研究所未来:“机器换人”并不可行

《支点》:天风证券研究所一度大量引进人才,如何看待人才自主培养与外部引进的优劣?

赵晓光:现在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告别大量引进外部人才的阶段,自主培养的人才梯队已经形成,客户对研究所团队新人的评价指标也一直在上升。

在我看来,研究员与足球球员有些类似,研究所则像俱乐部。巴塞罗那俱乐部之所以厉害,是因为有影响力,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才能不断发掘出年轻有为的人才,并将他们培养出来。券商研究所往往人员流动性较大,但研究所创立至今,核心首席分析师几乎都未离开。人才留不留得住,主要考验的是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等软实力。

《支点》:未来研究所层面是否可以用Al实现一些项目的评估与分析,把二级市场研究标准化,实现“机器换人”?

李震龙:不用太担心AI会颠覆人的作用,投资经验如果完全管用的话, “赚钱的永动机”就诞生了,但短期内不存在这种可能性。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是主导因素,AI能帮助人在做决策时提升获取信息的宽度、广度和效率,是一种有效的工具。

我认为,分析师未来的立足点有两个:一是分析判断能力,二是如何利用先进工具武装自己,从而获得更精准的原始素材、获得经一定规律总结后的系统性信息。这里的第二点,就是AI作为一种先进工具的价值所在。就好比骑马的永远跑不过开车的,大家都开车了,就回归到比谁的驾驶技术更好了。

精准数据将推动产业升级

《支点》:分析师如何做到扎根产业、迅速成长?

赵晓光:第一,好的分析师一定要热爱这个工作,并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因为只有好奇心,才会激发研究动力。如果分析师只是为了写报告而写报告,那最后的研究成果一定是不合格的。

第二,分析师要学会跨行业研究,通过上下游产业进行分析。譬如研究汽车行业,就必须对电力设备、机械电子、通信、有色金属等行业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明白上下游的供需结构,客户也能得到全景图。分析师把产业弄明白,有了研究的专业性甚至权威性之后,也容易获得客户认可。

第三,分析师要做到研究渠道的多元化。所谓渠道多元化,是指分析师在研究时不能只接收片面的信息,如研究一家公司时,不能只接受来自公司的观点,要多方位、多角度地拓展其他渠道。

第四,一定要避免“追涨杀跌”。过去很多分析师都太容易被市场左右,上涨时看多、下跌时沉默,但实际上真正优秀的分析师应该在上涨时发现风险,在下跌时寻找机会。

徐彪:要扎根产业,深度研究必不可少。分析师根据公开数据,可能半天就能写出篇短平快的投资快报,但深度研究报告的诞生则没那么容易。后者费时往往从1个月到3个月不等,得去行业里摸爬滚打,与从业者深入交流,形成对行业的真实看法。

当然,深入研究型的分析师永远更易得到市场正面评价,他的最终价值也一定会体现在个人收入、职务晋升上。

《支点》:近年来科创板大热,分析师怎么把握科技行业的研究要领?

赵晓光:对科技行业,应该从两个维度进行思考。

第一,用户需求。无论To C还是ToB,最终目的都是解决用户需求。用户都是用脚投票,无非To B的用户需求相对标准化,To C企业的用户需求更为动态多样化,所以后者分析变得更为复杂。

比如,有家一线IT公司多年前就推出过智能手表,现在戴智能手表的人却屈指可数,因为它没有带来解决痛点的用户体验。如果智能手表能通过传感器检测到人体健康信息,并在出现危险状况时提供抢救服务,这才是满足痛点的产品。

第二,数据体系的搭建。所有企业的成功秘诀,都在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输出3个环节,任何不成功的企业,都是没解决好其中某一点甚至所有的环节。

第三,精准数据的获取。从数据获取角度看,科技行业正进入泛数据到大数据、精准数据的时代。

互联网时代主要是泛数据,不管是制造业、消费行业、医疗行业、时尚行业,都聚集着一批精英人士,有着远超同行的业务核心,从而形成泛数据体系。

移动互联网到来后,泛数据在一些行业逐步演变成大数据——样本更多、数据量更大、效果更好。典型企业像BAT就是掌握了更多用户、更多数据,从而重新定义产品、销售、变现的全过程。

未来各行业是精准数据时代。举个例子,今日头条、搜狗输入法最大的价值,是知道用户的精准数据,这些数据会重塑任何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体系。

《支点》:作为一家营利性机构,如何避免研究成果带有倾向性?

徐彪:越是在产业层面扎根扎得不深的研究机构,越有倾向性;扎深之后,所有观点都是建立在对产业足够了解的基础上,那时就不会昧着良心说话了。 如果硬要逆着趋势,那就相当于砸了自己的饭碗。

挑战:持续做大新型业务

《支点》:现在天风证券研究所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赵晓光:核心挑战是我们要在兼顾传统业务的情况下持续投入精力,不断做大新型业务,在激烈竞争中进一步扎根产业、服务产业。

《支点》:研究所服务对象已延伸到非上市公司,这一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痛点难点?

吴立:从研究方向上看其实没太大区别,都是研究企业的产业方向、产业趋势,以及是否有好的赛道、好的团队、经营情况等等。

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上市公司股票买入后,第二天就能卖掉,非上市公司要經历漫长的购买、培育到资产变现的过程;二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都经过了监管和验证,但非上市公司的数据没有那么透明化。

《支点》:天风证券研究所如何进一步发挥服务政府的功能?

吴立:在服务政府产业转型、招商引资这个赛道上,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建立了一定影响力,并有了一些成功案例。

举个例子,某个省级政府投融资平台看了我们曾经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后,主动联系我们,希望向我们咨询林木产业的相关产业情况及发展趋势。随后,研究所团队组织力量为客户提供了专业支持,为该平台的相关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天风扎根支点
暮日乘机还家
鉴赏
陈万兵
给自己一个支点
一辈子扎根在农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扎根故土 带头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