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自己的路

2019-11-09胡汉昌

支点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后发优势难题供给

胡汉昌

70年沧海桑田,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百年来的历史视野中,中国是唯一一个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的发展中大国。成功的基本经验,在于走自己的经济发展之路。

面对发展难题,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西方主流观点是结构主义,强调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直接由政府配置资源、发展现代化产业。实施这种“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进口替代战略的结果,是拉美、非洲、南亚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停滞和危机。上世纪80到90年代,在反思“政府失败”的基础上,西方主流观点又进入“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主张以“休克疗法”推行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一次性建立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休克疗法”的结果,是苏联和东欧相关国家社会的动荡、经济的崩溃,形成了“迷失的二十年”。事实证明,教条式的按照来自书斋的西方主流观点去做,得到的大多不是经济发展,而是经济停滞乃至崩溃。

面对发展难题,中国也曾“大办钢铁”“赶英超美”,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主张的只靠政府、忽视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各自优势,实现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与进口替代战略不同,中国依据自身的动态比较优势,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创造大量盈余、形成竞争优势,然后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梯度发展。与“休克疗法”不同,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采取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方式,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不走老路、不走邪路,走了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路,走了一条独立自主、改革创新之路。

独立自主不是闭关锁国,不是井底之蛙,不是踽踽独行。中国的成功恰恰在于一边坚决拒绝外来干预,一边主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经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也是重要特色。后发优势从根本上说是开放和学习的优势,从技术方面看,是通过技术模仿使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上比发达国家成本更低、风险更小,从而实现发展更快。其实后发优势是全面的,技术、资本、劳动力、制度等多个方面都有后发优势,都有推动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比如借鉴西方市场体制、完善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行百里路半九十。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只是表象,核心问题在于新的增长动力来自哪里。如果不能形成新的增长源泉和增长动力,旧的经济增长机制将难以支撑中国经济从中等收入跨向高收入。现有的发展经济学都是以低收入国家和贫困陷阱为研究对象,还没有以中等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陷阱为对象的系统研究。低收入阶段的基本问题是全面短缺和结构刚性,供给相对需求而言全面不足,中等收入階段的基本问题则是变化较慢的供给结构满足不了变化较快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的向上刚性导致供需结构性失衡。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于探寻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于满足新的需求的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经济正在破解的世界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中国将把由贫变富的发展理论,进一步拓展为由富变强的发展理论,对发展经济学和人类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走自己的路,我们坚定而笃行。

猜你喜欢

后发优势难题供给
借调难题
全球教育同质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探究
周建平:中国空间站将有诸多后发优势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探析——基于后发优势理论
利用后发优势 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