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2019-11-09胡兆文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误区反思教学改革

胡兆文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和涌动生命的舞台。然而,一些教师由于对课改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对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地把握和运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又不自觉地陷入了如下误区:追求课堂的表面“繁华”;追求课堂的流畅“完美”;追求课堂的“大容量”;追求手段的“时尚化”。笔者对这四个误区的现象、实质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误区;反思;对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给课堂带來了生命的活力,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和涌动生命的舞台,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作为学校管理者,我听过大大小小的各级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教学比武课等,发现不少教师由于对课改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对全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地把握和运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又不自觉地陷入了一些新的误区,长此以往,必将阻碍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与落实,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地予以解决。

误区一:追求课堂的表面“繁华”

新课改进行到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焕发出勃勃生机。但一些老师为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繁华,活动形式花样翻新,如“游戏进课堂”“语文戏剧化”“学生问满堂”等,却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实质,导致了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表层看,学生是动起来了,课堂也很活跃了,教学氛围轻松、和谐、愉悦。而实际上这样的课堂往往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收效甚微。一节课下来,该讲清楚的没讲清楚,该学会的知识没有学会,教学目标没有达成,更不用说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解决和突破了。例如,在一堂“价值与价格”的政治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执教老师仿照某电视台的一档节目设置了“我来比画你来猜的游戏”竞猜商品的价格。整堂课热闹非凡,掌声不断,学生一直在快速地猜商品的价格,而没有时间冷静深入思考价格与价值的内在关系。在评课时,一个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理由是:这节课,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反思与对策:笔者认为,这是一堂不太成功的课,把政治课上成了游戏课,教学目标不清,教学重点把握不准。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以气氛“热闹”为标准,而应以思维热烈为追求。这样竞猜商品的价格丝毫无益于学生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内在关系。这节课看似学生参与度很高,但这样的“身”动,没有“心”动,没有思维含量,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闹繁华,但对促进学生学习与思考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虚假繁荣。其实,课堂上不断的掌声对学生的思维也是严重的干扰,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表面的无声可能是激烈而深刻的思考,课堂要留给学生安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误区二:追求课堂的流畅“完美”

在公开课、示范课、比武课上,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完美无缺、无可挑剔,常常在课前对课堂进行了精心设计:课堂开头的情景导入,中间的无痕过渡,结尾的高潮收束,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等,都做了精心的准备,然后又进行了多次的“培训”与演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例如,在一节数学公开课上,学生对答如流,作业展示完全正确,教学流程如行云流水,授课教师的每个环节都处理得很出彩,课堂教学堪称“完美”。课后,笔者与执教教师交流,为何教学如此流畅、学生表现如此优秀?执教教师说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培训”。

反思与对策:笔者认为,如此“完美”的课是作秀的课、是假课、是无益于学生的课。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公开课“完美”,要么预演,要么课前“培训”学生(事先告诉学生如何回答、如何展示),或设置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短平快“高效”回答,或让课堂成为优秀学生的表演专场无视其他学生的存在。这样的课是不真实、不道德的课。其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恰好是我们的教学资源,“教室,是出错的地方”。真实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课堂教学“生成理论”提出: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因而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也是生成的,课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授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创生与开发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珍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捕捉瞬间的灵动,生成动态的精彩,恰恰是课堂当中的一些“不完美”才可能生成真正完美的课堂。

误区三:追求课堂的“大容量”

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手段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扩大了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然而有些教师却没有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来确定课堂的容量,而是一味追求课堂的“大容量”,以达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例如,一节语文古诗赏析课上,执教教师课件用了48张PPT,内容繁多而庞杂,课堂成了“放电影”,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地地道道的观众。一堂课下来,学生目不暇接,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根本就无法抓住重点和难点。

反思与对策:像上面的课堂,没有了师生互动,没有了自主探究,没有了个性表达,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其实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是取决于教师讲了多少、展示了多少,而是取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怎样掌握的。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学更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塞进学生的头脑。《学记》有言: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意即教学的方法应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作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作合乎顺序,这是教学成功的经验。课堂教学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策略,不能根据学生学情因材施教,而是采取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也是智慧启迪智慧的过程。因此,一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基于学生认识的模糊点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课堂容量的大小要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也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作适当地调整。以学生为主,依学情而定,课堂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达成。

误区四:追求手段的“时尚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目前很多学校都已经实现了班班通,每个班都有了电子白板,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不少教师却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分地追求教学手段的时尚化,可以说几乎到了“泛滥”的程度。他们认为,上课如果不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甚至就是被社会淘汰的对象。在这种思想指引下,这些教师常常不顾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盲目地挤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和精力来制作课件,用以粉饰自己的课堂。从此,黑板上很少有老师的板书,人机对话取代了师生、生生、生本间的深度对话与交流,声、光、电、影充斥了整个课堂。

反思與对策:确实,多媒体在教学中有其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提高想象力;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以辅代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多媒体只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种辅助手段。有些人片面认为,只要将计算机引入课堂就是一种先进的教法,于是无论是例题、插图,还是板书提纲、课后作业,统统电子化,以辅代主。(2)片面追求视听与动画效果。有些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违背注意规律,片面追求声像效果,致使多媒体成了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使得学生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而是集中在多媒体上。有时声音和动画无法准确表达文字的意境,还可能误导学生,影响美感;有时要让学生想象、要训练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那使用多媒体还有必要吗?一个朗读水平很高的教师亲自做示范朗读比播放MP3效果还要好,为什么还要使用多媒体呢?笔者认为,教学手段还是传统一点、简单一点好。如果实在要用多媒体的话,也要结合学情,以不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为出发点,以达到准确、高效传授知识为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需静下心来,潜心研读《新课程标准》,把握其要求,领会其要旨,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各学科特点和教学原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改革就一定能达到新课程所要求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吉林.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的常见误区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2(24).

[2]成尚荣.教室,出错的地方[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3(4).

[3]王芳.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雅斯贝尔斯.教育的本质[M].什么是教育,1997(62).

[5]顾泠沅,官芹芳.以学定教的课堂转型[J].上海教育,2011(7).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误区反思教学改革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