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困生转化的机制与策略

2019-11-09杨俊峰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10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机制

杨俊峰

[摘 要] 新课改开始施行后,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自主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这类学生就是学困生,教师有必要对学困生的现象进行探究,并寻找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机制

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客观因素和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家长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对学生的关心不够,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等都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困生问题一直都是教师比较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困生现象尤其明显。

一、接近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一般教师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都是批评占多数,所以这类学生面对教师总是表现得比较畏惧或者比较逆反。教师要由厌烦这些学生变成偏爱他们。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師要经常找这些学生说说心里话,取得他们的信任,在彼此间建立起友谊,帮助他们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建立起自信,为他们指明学习的方向。

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品性行为、家庭情况和学习习惯等,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他们进行单独交流,通过真实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促使他们愿意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从这些交流当中找到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并且根据原因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消除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恐惧,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从讨厌学习转变为乐于学习。

二、赏识教育,增强学生信心

赏识教育会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只会让学生对学习越来越厌烦。赏识是成功的前提,抱怨是失败的导火索。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往往表现出思维慢、书写慢、动作慢。然而教师要找出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努力找出他们的优势,并且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建立起自信。实践证明,他们在课堂上学得活跃,积极发言,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有时候教师的一句话有可能就能改变学生的一生,教师要用赏识教育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引领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

三、大胆提问,帮助学生学习

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学困生因为知识匮乏,学习问题多,所以在学习中他们一般不会提出问题,有的是不敢提,有的是不会提,还有的是不喜欢提。这时教师就要鼓励这些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心里的疑惑,勇敢地提出问题,不管这个问题是简单还是复杂,只要是不懂的就要勇敢发问,没有人会嘲笑不断探索的人。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学困生渐渐消除心里的胆怯,使他们遇到问题能勇敢发问。

四、帮扶互助,提高辅导实效

教学中,笔者注重让学生实行帮扶结对子。学生之间年龄相仿,他们有属于自己的交流方式,学生与学生在交流时会更加融洽。在班级里,笔者让每一个学困生自主找一个数学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做自己的小老师,进行帮扶结对子,教师专门帮助这些学生建立档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比,对于帮扶情况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有了帮扶结对子,课堂上的小组探究,课间、放学后的悉心辅导随处可见,帮扶效果大幅度提升。

五、弹性作业,体验快乐学习

作业是对知识进行巩固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做到层次分明,要考虑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和完成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三类作业:基础知识题、综合应用题、趣味挑战题,每个阶段难度逐渐加大,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闯关模式,这样学生做起题来会更加积极。教师根据学困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于完成较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并且鼓励学生往更高难度的题目进行尝试。

六、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学习环境对学生影响很大,有些家长对孩子态度不好、教育方法落后,教师要和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净化家庭学习环境,排除外界因素的不良干扰,杜绝网吧、游戏等对学生的影响,要求学生尽量不使用手机,让学生的学习保证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李献林,张淑清.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机制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皮革机制
艺术需要公共环境参与的中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