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依法治国与公平正义思想的关系研究

2019-11-08孟瑶陈乙童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制度保障公平正义

孟瑶?陈乙童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意义,阐释了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公平正义;全面依法治国;制度保障

党的十九大,已经吹响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的时代强音。现阶段,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健全法制、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更好地实现法治中国的目标上还存在着提升的空间,任重而道远。因此,我国要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用更完善的法律条文、更完备的法律体系,切实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用“行之有则,导之有矩”的法律制度為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保驾护航。

一、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公平正义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一直追求和尊奉的价值。中国经由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会使一些既得利益者产生波动,但是全面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增加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1]

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而在西方社会,他们的政党或者党派都只是某一小部分有着共同利益的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特定的利益去争夺政权的归属。从一定的层面上来看,他们为了选民手中的选票在选举时大开空头支票或者为了获取某一群体的选票给予明显失衡的政策,使整个社会弥漫着“民粹主义”的氛围。这些西方国家甚至还会标榜自己所谓的“民主”、“自由”,借之以“普世价值”的名号行销到其他国家与地区。而真正的公平正义绝不应该由一小部分人说了算,也更不能只是简单的程序民主、形式正义而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平正义,是站在绝大多数人民的立场上的,将维护人民的利益,增进人民的福祉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追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中国人已经过上了温饱无虞的小康社会,有着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底气,体现了中国人在新时代对国家更加强盛、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定信心。但是我国也不能忽视在现实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挑战。由于历史、现实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的发展还存在地区发展差异的不平衡现象,还存在着城乡发展差异的不充分现象。社会需要去正视这些问题,并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好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体中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逐步使全体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这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全面”是全体人民的小康,要让十三亿多的中国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拥有幸福安康的生活。社会更加注重公平正义,这也为每一位努力奋进、顽强拼搏的人提供了展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和舞台,将会进一步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对于进一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不竭的活力,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追求。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意义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3]明确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前进方向,强调了中国的法治建设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定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其中,全面依法治国是核心,是各项法治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乎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稳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极其深远的时代意义。

全面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性、制度性的保障。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科学执政了提供法律遵循。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可以说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七十年的发展建设,向世人彰显中国选择了一条完全适合中国人民的正确道路,创造了彪炳人间的“中国奇迹”。而社会需要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还在进行中,面对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中国也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加之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如何更好地协调社会群体中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迎接发展中的挑战,这都需要我们通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来攻克一个个难题。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通过“科学立法”使国家和政府在做出决策时“有法可依”,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信力;通过“严格执法”落实“有法必依”,维护法律的权威;通过“公正司法”切实维护好每位公民的合法权益,做到“执法必严”;通过“全民守法”推动中国法治建设,形成“违法必究”的社会效应,更好地向着法治中国的目标迈进。

全面依法治国面对的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为的是通过完备的法律体系使整个国家朝着更好地方向发展,为的是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4]因此,强调人民的主体性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也是中国法治发展追求的核心价值,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

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大家在社会发展中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护。同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也必须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切实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中国社会的进步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差异,使得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社会群体在生活水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社会民生方面还存在着些许的差异,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思考的现实考量。习总书记对于社会向着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有着许多深远的思考和重要的论述,特别是他强调:“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5]反映出中国领导人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任务的清晰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实现社会主义发展“一切为了人民”的本质要求,向着“共同富裕”的光辉目标迈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展现出共产党对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担当和恢弘气魄。

用制度保障公平正义,更能够扎实推进社会向着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形成完备长效的制度机制,对社会引导和规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如习总书记指出:“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6]公平需要法律来保护,法律只有体现公平才能实现社会正义。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秉持法治的精神,体现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采用广泛地讨论并征询各界的意见,结合以往和当下司法工作的经验,用科学的角度、严谨的态度,切实尊重人民的意愿,维护好人民的权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积极纠正以往司法审判中的“错案”、“冤案”,展现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魄力。長期以来在司法审判中,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和经济发展水平欠缺的地区,由于上级司法机关监管力度的缺失和地方司法机关执行法治思想力度不到位。在一些案例的调查和审查中存在“举证不足”、“调查不力”的现象,对涉案当事人的权益造成损害,甚至造成一些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7]不能因为司法体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对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不能因为司法权力的威严,对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置若罔闻;不能因为司法机关工作中的疏失,对人民群众在司法审判中伸张的公平正义产生冲击。

四、结语

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法律的维护,只有不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才能更好地保护安定、有序的人民生活,才能更好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3] 关于中共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

[4] 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01).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8.147.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8.48.

[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作者简介】

孟 瑶,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陈乙童,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全面依法治国制度保障公平正义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道德愤怒
基层检察院规范司法行为的实现路径
法官独立制度之保障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为什么要紧握法律戒尺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研究
道德社会构建的制度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追求正义
亟待编纂一部21世纪的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