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科素养和高三小说阅读备考

2019-11-07康淑芳

文教资料 2019年23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理解能力知识点

康淑芳

摘    要: 小说阅读在高三备考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从2018年全国卷的小说阅读出题方向看,小说阅读题型呈现出稳定中有创新的态势。为了更好地备考,本文立足于小说的文体特征,通过分析小说阅读近年来的变化态势,寻找备考方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求小说阅读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 语文学科素养    高三小说阅读

小说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小说和散文都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常考文体,但是从近几年全国卷看,小说出现的频率要高些,而且是整份语文试题中相对容易拿分的一个板块,所以小说阅读在高三备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备考要先找准方向[1]。

一、对照高考,寻找方向。

方向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备考复习的引路人,可以从2018年全国卷的变化找备考方向。

(一)2018年全国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小说《赵一曼女士》,既扩大了文学作品的选材范围,突出了语文试题紧扣语文课程综合性、应用性的特点,又代表了我国文化的繁荣兴盛,彰显了我国高度的文化自信。题目设问方面,扣住“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设题,创设历史具体情境,让学生关注文本中现实对历史的追问、历史的现场叙事,体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在感动与思考中自然深化对革命文化的认识。一改以往单一的或对人物或对情节或对环境,或对主题的设问,注重通过创设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转向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灵世界,走向深入。第5题,要求分析“人物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由单一走向多元,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实现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的测评。给我们的启示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大阅读面,关注科技成果,勿忘历史、珍惜今天。增加阅读体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

(二)2018年全国Ⅱ卷文学类文本选择老舍的《有声电影》,小说在有限篇幅内对诸多人物形象进行精细刻画,试题对小说丰富的内涵、生动的形象、幽默的语言等分别进行考查,加强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阅读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全面测查。增加阅读体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备考小说阅读的一大突破点。要高分,看的还是思维能力[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说阅读备考不能只关注常见题型,治本的办法是切实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阅读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二、针对差距,探求方法,层层推进。

高三学生虽说在高一时接触过小说阅读,高二时也做过相关训练,但是无论是理解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还是思维能力,与高考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都需要在备考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怎样才能提高这些能力呢?需要细化规划,步步推进。

(一)一轮复习:明确考点,储备知识,掌握阅读和解题方法。

1.储备小说必备知识。

一轮复习特点是系统复习、全面复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带领学生储备小说的文体特点、相关术语、考点、解题思路和方法等相关知识。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必须以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和知识树的方法进一步使小说相关知识系统化,同时为小说下一轮复习做好储备。

如:教完小说的物象的作用这一知识点,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如下思维导图:

2.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的初步培养。

植根文本,注重对字词句的品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的基础。

文本由语言组成,要品味文章,就要以语言为抓手。要提高理解鉴赏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品读字词句的能力。所谓品读字词句,就是对文本中的词语、句子和标点符号等进行品味、揣摩,体会丰富内涵、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感受語言的无穷魅力。如2018年广州调研测试小说阅读《林掌柜》中,知道酒被掺水后,林掌柜主张“洒了!”,父亲却说“洒了?”两人话语中的字词是一样的,只是标点符号不一样,叹号表达出强烈的祈使语气,从林掌柜语气的坚定,看出林掌柜内心的坚定,对诚信经营这一理念的坚守。而问号则有询问和商量意味,看出父亲内心的动摇。一比较,更能突出林掌柜对诚信经营理念的坚守。又如《林掌柜》里还有一句话“人也有字号!”品读这句话,首先知晓什么叫字号,字号是商店的名称或招牌。这句子的意思是“人也有字号”,也就是“人也有招牌”,再加上叹号的强调语气可以体会到林掌柜当时的心情——强调人的诚信品质的重要。从词、标点符号到句子,一步一步地品读、分析,向小说的四大关键词靠拢,这是提高小说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能力的过程步骤。

(二)二轮复习:知识、方法的进一步梳理和能力薄弱点专项突破。

1.打通考点间的关节,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梳理。

为了使学生在答题时灵活运用知识点答题,还要引导学生对小说的知识点、解题方法步骤进行异同比对,进一步巩固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

如教完分析人物形象作用这一考点,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主要人物的作用与次要人物作用之间的异同。发现主要人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和社会作用;次要人物除了推动情节和凸显主题的作用外,还具有衬托主要人物、渲染气氛等作用。比较异同,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学完所有知识点,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环境的作用、情节的作用、人物的作用进行比对,梳理小说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点。

2.对关键能力薄弱点进行专项突破。

一轮复习后,学生初步掌握阅读鉴赏需要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但是理解、分析和鉴赏停留于表面。现在的出题方向已从单一走向多元、多变,所以要对核心能力作进一步训练。

(1)深度探究,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若对字词句的品读只是停留于文本的表面,则需要引导学生向内、向外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也就是说,不仅要对已经感知和初步理解的文本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推敲,体察作家遣词造句之匠心、布局谋篇之巧妙,还要对文本的深层结构进行探究,把握深层意蕴。甚至要由此及彼、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探究文本表现出的更丰富、更广阔、更深远的内容和意义[3]。

如:2010年广东卷的《面包》写的内容是丈夫偷吃面包,妻子圆谎。要从结构上挖掘,由表及里探究:为什么要写丈夫偷面包,丈夫为什么要偷面包?妻子为什么不揭穿他,并多分给他面包。这样才可以看到夫妻间那种互相理解、相互包容、患难与共的感情。若只停留在这层面,还不够,还要由此及彼、由个别上升到一般,联系社会背景:“二战时期”,原来主题是“歌颂在物资缺乏的二战时期人们互相砥砺、互相关爱的精神”。

(2)比较鉴赏,使阅读鉴赏更深刻、广阔。比较思维是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通过比较鉴赏可以使阅读鉴赏更深刻。如2018全国卷1第5题,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道题考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鉴赏。但由于人物身上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因此解答这道题时学生需先比较分析人物身上这两种气质,并找出对应的表现。这道题是对学生的比较思维的考查。无论探求文章的相同点或者辨析文章的不同点,都可以让思维走向深刻和广阔。

3.精选练习,关注核心价值相关主题的小说,并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归纳。

(1)关于选材:高考试题选材范围的扩大,引导学生在阅读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所以,在练习选择上要多样避免单一,最好切合“一体四面”的考查要求。多关注与四面相关的小说,并且进行编排。

(2)关于后期的整理、提升。一轮复习时,小说的编排顺序可以按照考点安排、分类。二轮复习时可以组织学生对同类题材、同类类型小说进行分类整理,进一步提高概括主旨的能力。如通过阿城的《抻面》和《峡谷》的写作内容和主旨的整理,引导学生关注寻根文学,关注阿城节食民族心理文化的写作特点。又如:通过对《邮差先生》《美丽乡村》《姚和尚》《走眼》等文章主旨的比較,培养由点及面、分范围、分领域地概括主旨的能力。还可以以能力点为脉,打通文体界限,精选练习,突破核心能力。如为突破对环境特点、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这一能力点,可以精选小说的、散文的相应练习,合编起来训练,甚至可以加入诗歌景物特点和作用分析一起突破,让知识点贯通,使高考试题变得更“集中”可掌握,增强备考的信心。

除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外,在训练过程中还需切实培养学生三大意识:审题意识、文本意识、规范作答意识。只有培养学生审清要求、确定方向,运用文本内容回答(表述)要求的做题习惯,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分,保障阅读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冬梅.构建高三小说阅读教学的真学课堂[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6(3):38-40.

[2]胡卫东.基于体式特征的高考小说阅读复习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2):45-47.

[3]袁燕.从小说阅读命题角度看答题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高考高三语数外),2013(5):7-8,102.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理解能力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