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2019-11-07王倩

文教资料 2019年23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王倩

摘    要: 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角色的缺失享受不到家庭教育带来的益处,亲子关系疏隔,家庭成员情感交流萎缩,隔代教育矛盾凸显,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等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从政府的宏观引导、学校教育的互补作用、家庭成员的教育一致三方面提出建议,使留守儿童脱离家庭教育困境,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    健康成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升,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加大,农村大量青年人进城务工,留下年迈的老人和孩子在农村。由于受到城乡相关制度的限制,很少有儿童跟随父母进城生活和上学,更多的是留守在家中。留守儿童在农村的监护情况分为多种类型:跟随祖辈生活,跟随亲戚生活,跟随成年的兄姐生活等。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较差,日渐老龄化的监护人、日渐稀少的同龄玩伴、落后的教育条件等问题突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隔代教育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日渐显现,所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困境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补充。在农村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中,多数父母外出打工,留守的孩子只能和其他监护人一起生活,有的年龄稍大的留守儿童甚至独自一人生活。从现实生存状态看,实际上成为双亲健在的“孤儿”。所以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是空缺或不完整的,影响家庭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

1.亲子关系疏隔。

在城市高速发展背景下,多数农村青壮年父母受制于生存压力,被迫选择亲子分离,一方面青壮年父母工作忙碌,城市生存成本较高,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求学阻力大等因素使父母进城打工时无法带着子女,这是小家庭根据自身境况的无奈之选。另一方面,城乡结构体制和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乡村居民在城市享受不到福利性的公共服务,这种分离是在城市化发展洪流中无法避免的。父母进城打工,子女留在老家,形成大量留守儿童家庭和隔代教养家庭。农民工为维持老家老人与孩子的生活开销,虽然一直在城市打工却难以真正扎根,残酷的生存现状使小部分家庭解体,产生单亲家庭。无论是隔代教养家庭、单亲家庭还是留守儿童家庭,对儿童的身体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亲子距离上的分隔使本应由父母承担的家庭教育责任转嫁他人,致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失衡。亲子之间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消失,子女在情感上的依恋无所寄托,父母对子女终身性的良好榜样无法呈现。这样的家庭教育现状使留守儿童不知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交流,造成他们在性格养成、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受到不良影响。经调查发现,留守儿童较易形成孤独、自卑、暴怒、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健康问题。青壮年父母由于家庭教育知识的匮乏,造成思想上认识不足,自认为孩子留给祖辈照顾,教育理应由他们负责,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一心努力赚钱为全家创造好的物质条件。祖辈承担父辈对孩子的教育教养责任,被迫充当孙辈的替代教养者,但是受文化程度、教育观念、健康状况等限制,难以真正做到科学教育。父辈由于未曾真正承担过家庭教育责任,使留守儿童与其关系浅淡,更有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不理解父母的现象。

2.隔代教养弊端凸显。

祖辈和父辈的成长履历和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对于家庭教育的理解和理念践行受原有经验的影响。祖辈将在养育其子女的过程中积累的教育经验直接不加处理地用到养育孙子孙女上。随着时代发展,教育观念是不断更新的,原有经驗难以支撑现代儿童的成长发展需求。父辈较祖辈在文化程度、接受新理念方面要高,愿意通过网络、书籍等平台学习新的育儿方法,想要尝试。所以经常两代人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出现分歧。此时,孩子是被动接收,不知道哪一种引导是该吸收的,不知道如何做才是对的,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身教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祖辈父辈要做到教育一致,一方面是理念上达成一致,另一方面是行为上达成一致。时刻谨记给予孩子正确的示范,家长要时刻规约自己的言行举止。

3.安全隐患层出不穷。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成为一个凸显的问题。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匮乏,加之监护人多数是年迈的祖辈,老人和儿童为主的家庭构成使非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因此极易产生安全隐患。在农村留守家庭中,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是受到他人的侵害,第二是儿童自身行为不当。由于父母教育缺位使农村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有效的教导和监护,儿童自身单纯,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人身伤害。农村留守儿童属于易受伤害的群体,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生理和心理未发育完善,对社会上的负面现象缺乏应有的判断力和抵制力,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地做事情,而其所处家庭环境的问题和良好社会规范教育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得不到正确教育引导,有些留守儿童不知如何自我控制和约束言行。

4.健康心理养成困难。

儿童期是人格发展和完善的敏感期,父母的关怀、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儿童性格养成影响重大。由于家长长期缺位,致使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和父母交流的机会,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父母不能及时为留守儿童解决生活问题,久而久之,在留守儿童心理上留下阴影,比如没有安全感、不自信、不合群、极敏感、暴躁、易怒等。家庭教育是一生教育的起点,和谐完整的家庭才会孕育出健康的生命。大部分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处于学龄前期这个特殊阶段,秩序、感官、社会规范等都处于发育敏感期。此时,没有科学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发展失衡。儿童期是塑造良好性格的关键期,缺失亲情的引导是不完整的,爸爸妈妈的关怀和叮咛是其他监护人难以替代的。父母的关爱和温馨的家庭氛围是健康心理形成的必要条件,不容缺失。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建议

1.政府强化扶贫,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父母不得不到大城市务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金报酬。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政府应实施精准扶贫,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大量教育资助,满足留守儿童入学需求。为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双亲分离的境况,政府应采取引入项目、解决就业、捐资办学、发展第三产业等多种方式留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帮助农村贫困地区开拓致富之路,逐步改善农村的产业生态环境,提高贫困村发展能力。由政府牵头,大力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新农村有能力吸纳本地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涌动,由此进一步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由亲子分离带来的一系列家庭教育问题。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好,老少安居,向城市流出的年轻劳动力自然会缩减。出台措施鼓励留守儿童父母就近工作,一来不影响生活收入,经常陪伴孩子。让儿童不再成为双亲健在的“孤儿”。另外,政府要极力推进妥善解决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在符合政策且条件容许的状况下,可开设专门的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就读学校,着力缩小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儿童在入学和就学条件上的差异。建立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费资助机制。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流入地政府财政部要及时给予已接收进城打工人员的子女较多的上学等补助。积极倡导城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等进行募捐,资助家庭困难的农民子女在城市就学。政府要加大对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调控力度,对城市公办学校给予专项补贴,促使其敞开大门招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不用因为负担不起高昂的入学赞助费而被迫留守。

2.学校及时补位,强化家校联动的作用。

正规化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农村学校应及时弥补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不力和亲情空缺带来的教育问题。着力加强农村地区幼儿园、中小学等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是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有效方式。针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现状,学校应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强化心理疏导,举办留守监护人与教师的座谈会等方式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校方要利用好每年中几个大型假期留守儿童父母回家的时机,组织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父母进行深度交流。除此之外,在留守期间,教师可以采用家访等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生活辅导、学习辅导、心理辅导等,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要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督促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通过一些网络平台和群组向父母反馈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情况。学校牵头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帮助隔代监护人构建充满安全、和谐的家校活动网络,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爱。

3.家庭成员做到教育一致,变溺爱为理性爱。

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理念及方法的一致可以增强教育效果。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祖辈代替父辈肩负起照顾和教育的双重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变化。所以,帮助祖辈更新教育观念成为重要内容。具体来说,祖辈们应与时俱进,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改变传统经验育儿理念,将侧重点放在儿童教育问题上。监护人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对儿童学习进行有效监督。积极与老师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在外打工的家长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与孩子进行联系,定期主动地了解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情况,向孩子传授安全、道德等知识,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要多与祖辈进行教育实施层面的交流,真正做到教育一致,理性地爱孩子。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家庭教育大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2]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3]胡恒钊.农民工流动子女教育断链现象根源探究[J].教育探索,2017(1):32.

资助项目: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家庭教育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HMXL-20180417)。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