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微课内容质量与传播效果的优化

2019-11-07王积银

文教资料 2019年23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小学语文

王积银

摘    要: 微课作为一种现代教学资源,既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又帮助语文教师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处理。借助微课应用,可以营造生动的课堂环境,开展阅读,加强师生互动,既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有益补充,又使小学语文课堂的外延得到极大延伸。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高微课内容质量和强化传播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微课教学    新媒體

时代潮流造就了各种各样新生事物的发展,我国传统教育模式迎来了新的变革时期,教育均衡化使多媒体设备基本实现全面普及,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在诸多教学新方式中,微课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便紧跟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从最早出现的课堂上的碎片式录像,到微课程数字化,以及现在的随录随播。在这一飞速发展过程中,除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外,微课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推进起到了核心的推动作用。我国教育部门长期以来重视微课及其他新兴教学方式的发展,笔者经过近几年教学实践,在微课方面注重结合大量研究经验,不断对微课的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进行优化,初步总结出针对小学中年级语文微课的一些见解,现将之整理归纳为六个建设性方面。

一、按课标规划,以学生为起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作为我国教育部不断研究优化后,成为针对不同学段推进教学目标的重要参考,是我们日常教学的核心。我们在录制微课时,内容规划上一定要紧密贴合课标,不超纲,不滞后,这样的微课才能很好地起到辅助日常教学的作用。小学中年级处于低年级和高年级的重要过渡期,学生从心理上形成差异,意志力和情绪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化,知识难度开始不断增大,学习方法与投入精力决定他们的最终成绩,不再像低年级时容易取得较好成绩。语文方面,中年级语文开始正式增加读写,除了要求学生继续在音字词句方面不断积累外,阅读理解与作文开始成为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大板块,是学生语文应用的起步阶段,是高年级乃至中学语文“学以致用”能力的适应期和过渡期。针对上述特性,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在微课题材选择方面,我们应当结合新课标,注重“学”和“用”两个方面,如用于习作指导的微课,可结合当前课文中所学的好词好句,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准确表达出这些生字词句的内涵,这样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养成应用习惯,形成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的良性循环。

二、加入多元化,丰富表现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近几年网络表现形式的推陈出新,传统课堂录制、演示文稿、图片音乐等制作元素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而言,开始显得有些简单和枯燥,若仍旧以传统的几种形式结合录制微课,则不仅无法提高微课质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传播效果。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尤其当他们处于高低学习阶段的衔接时期,若微课内容出现呆板、枯燥、陈旧等,则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良影响,使他们对微课这一教学手段感到无聊乃至厌烦,这种情绪长期积累,极有可能影响日常学习兴趣。在当前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网络表现形式已经逐渐多元化,表情包、短视频、轻动画、长图片、小程序、微网站等不断充实我们接触信息的方式,进一步丰富可视化界面,提高对信息传播形式的要求。我们在录制小学中年级语文微课时,要结合语文教学过程中强调的品读性、应用性和延伸性等特点,适当结合当前多元化的信息表现形式,使制作出来的微课更具观赏性和趣味性。如制作与大自然有关的课程时,可以加入轻动画,使学生结合课文更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三、巧用新工具,提升制作效率

在以往的微课制作过程中,由于摄录设备和编辑软件等现实条件的制约,从脚本设计、镜头安排、素材剪辑、配音字幕、后期合成等各个流程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许多教师还没有正式操作,就需要将大量时间和精心放在学习使用设备与软件上面,常常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随着移动设备和智能软件不断发展,现阶段,我们生活当中已经完全具备随手可录、随机可编、随时可发的软硬件基础。一台普通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录制高清画质内容,手机版的剪辑软件更是层出不穷,信息平台呈现多样化,正是微课能够全面普及与推广的绝佳时机。我们应当积极使用新的制作工具,降低录制的技术要求与时间成本,及时淘汰复杂的设备与软件,不断学习探索智能设备和优化软件的操作,在保证微课内容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微课制作效率。此外,在微课录制过程中,经常出现可用教具太少的情况,地区不同、城乡差异、使用频率等均会造成一些课文描写的事物难以找到现成品,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不拘一格,学会“拿来”。如需要讲解鳄鱼,可以使用仿真玩具,出现神话寓言时,可以采用剪纸、沙画等替代。既能实现微课目标,又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发布要合理,适应碎片模式

当今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发展成为碎片化阶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除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外,原本较为零碎的生活时间被众多媒体挖掘出来,将之作为重点开发对象,常常可以看到,身边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总是抱着手机,甚至很多学生在休息时间也是这样。刷一下短视频,玩一下小游戏,已经成为很多中小学生的习惯,对于自制力不够好的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低年级的知识基础使他们可以轻松学会操作。由于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原因,导致一些学生养成爱玩手机的不良习惯,容易造成学生荒废学业。堵不如疏,笔者认为,微课可以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之一。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被制作出来后,通常被纳入课堂教学环节,作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小单元,使微课出现“用完就丢”的情况,大大降低使用性。除了将微课应用于课堂外,还应该利用微课时长短、内容精和传播易等特性,积极地将微课运用到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当中。日常教学微课可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同步发送给家长,让学生利用微课进行复习和预习,阅读理解、习作教学等综合微课可在周末时段发送,由家长共同参与,使学生逐步养成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

五、借力新媒体,整合发布平台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媒体的不断更新,从电话短信、网页、QQ等渠道,到微博、微信、APP等平台,教育一直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QQ群、微信群、公众号、教育APP等已经成为家校互动的重要平台,给强化微课传播效果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在以往的微课传播方式中,局限于渠道不多,最常见的方式是课堂现场播放和上传网站平台,而且由于网络缓慢、设备滞后、文件太大等客观因素制约,学生想要接触微课,往往需要通过复杂的步骤才能观看,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学习兴趣。在众多新渠道井喷阶段,我们在传播微课的时候,应当注意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整合新渠道,使微课不仅仅是内容需要见微知著,还需要具备观看便捷、容易分享和简单搜索等传播特色,做到触手可及。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始具备独立使用普通手机软件的能力,我们在整合传播渠道时需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实际情况,建议从利用家长群直接发布、打造班级号分享和嵌入教育APP这三个方面,既能一触即看,又能实现简单搜索。

六、上下线互动,拓宽反馈渠道

自微课诞生以来,由于传播的特性,不具备即时反馈和同步互动的功能,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一直是一个难题。往往微课内容录制完成后,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产生疑问却因为不敢、不想或不懂向老师进一步提问,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养成看完就过的习惯,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制作先于传播,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远远没有达到能够实现微课即时反馈和同步互动的程度,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有效的推动,关键看微课制作者是否愿意打造更便捷的方式和方法。

以上是笔者在微课实际制作与传播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初步方向与方法,现将之粗略总结出来,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些许有益的提示和参考。微课作为我们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效果的手段之一,总的来说,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教育工程,是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元素。我们应当不断结合现实,转化思路,深化研究,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徐靖程.微课,开启教育“微”时代[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2]胡铁生.“微課”: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高尚德.“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J].上海教育,2013(05).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小学语文
高校微课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及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